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创新策略分析
陆雯
乌鲁木齐市第二十二小学
一、更新教学理念,确立素养导向的教学目标
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需突破传统 “知识本位” 的局限,树立 “素养导向” 的教学理念。教师应认识到,数学教学不仅是让学生掌握公式、定理和计算方法,更要培养其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和数据分析等核心素养。教学目标的设定需从 “双基”向 “四基”“四能” 拓展,即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之外,注重基本思想的渗透和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同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将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引导学生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数学的工具性和逻辑性。例如,在教学中强调知识的来龙去脉,让学生知道 “为什么学”“怎么用”,而非单纯记忆结论。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不同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学习节奏,通过分层设计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获得发展,真正实现 “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二、重组教学内容,构建生活化与结构化的知识体系
新课改强调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综合性,小学数学课堂需打破教材内容的封闭性,构建生活化、结构化的知识体系。教师应基于教材但不拘泥于教材,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对教学内容进行重组与拓展。一方面,要挖掘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将购物、测量、统计等生活场景融入教学,让学生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另一方面,要注重知识的内在逻辑关联,通过主题式、项目式学习将分散的知识点串联成结构化网络,帮助学生形成整体认知。此外,还应适当引入跨学科内容,如数学与科学、艺术的结合,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教学内容的重组需遵循 “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 的原则,既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又能为其后续学习奠定坚实基础,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逐步形成用数学眼光观察世界、用数学思维分析问题的习惯。
三、创新教学方法,推动学生主动探究与深度学习
传统 “讲授式” 教学难以满足新课改对学生主体性的要求,小学数学课堂需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深度思考。可采用问题驱动法,通过创设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围绕问题展开探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建构知识;运用小组合作法,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交流和互助,培养其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引入游戏化教学,将数学知识融入趣味游戏,在轻松的氛围中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借助信息技术,利用多媒体、互动课件、数学软件等工具,化抽象为具体、化静态为动态,帮助学生理解复杂概念。教学方法的创新需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从 “被动接受” 转向 “主动建构”,在探究、体验、反思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发展数学思维和创新能力,使课堂成为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的平台。
四、优化评价体系,实现从 “甄别” 到 “发展” 的转变
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评价,应突破传统的 “分数至上” 模式,构建多元化、发展性的评价体系。评价内容需从单一的知识掌握拓展到数学思维、学习态度、创新意识等多个维度,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重视其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评价方式应结合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通过课堂观察、作业分析、口头提问、成长档案等多种形式,全面捕捉学生的学习状态;评价主体需实现多元化,将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与互评相结合,使评价成为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提升的工具。评价的核心功能应从 “甄别与选拔” 转向 “诊断与发展”,通过及时、具体的反馈,帮助学生认识自身优势与不足,明确努力方向,同时为教师调整教学策略提供依据。优化后的评价体系应具有激励性和导向性,让学生在评价中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五、重构师生关系,营造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
新课改强调师生关系在教学中的基础性作用,小学数学课堂需打破传统的 “教师权威” 模式,构建民主、平等、互动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师应从 “知识的传授者” 转变为 “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与促进者”,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思维方式,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表达见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和表达空间,耐心倾听学生的想法,即使是错误的观点也应通过引导帮助其修正,而非简单否定。同时,要营造轻松、安全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敢于提问、乐于参与,使课堂成为师生共同探究、共同成长的场所。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增强其对数学学习的情感认同,促进其在积极的心理状态下开展深度学习,为教学创新的有效实施奠定情感基础。
六、结语
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创新,是教育转型的必然要求,也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路径。通过更新教学理念、重组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优化评价体系和重构师生关系,能够打破传统教学的局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其数学核心素养。这一过程需要教师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养,勇于探索实践,将新课改理念转化为具体的教学行为,使小学数学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思维发展、能力提升的沃土,为其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 马云鹏.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与培养路径 [J]. 课程·教材·教法,2019,39(09):74-80.
[3] 吴正宪 .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转型与创新 [J]. 人民教育,2020(12):45-48.
[4] 张丹 . 小学数学教学策略与方法创新研究 [J]. 数学教育学报,2021,30(03):5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