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Teaching and Research

小学音乐教学中趣味发声训练的实践研究

作者

陈隆锋

富宁县第二小学 663400

引言

在教育改革和新课标的背景下,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今天,音乐的培养是对美育的培养,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培养学生的音乐能力。音乐是一种广为流传的艺术形式,不仅表达着作者的情感思想,还会表达当时的社会背景、人们大众的态度;风土人情等。学习音乐也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小学音乐教师应该通过趣味的发声训练,让学生感受音乐的美妙和魅力,了解音乐背后的故事,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改变教学模式,引起学生兴趣

一般来说,传统的课堂是教师放音乐,学生听;老师弹奏,学生演唱。这样的模式不仅老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也困难。但效果微乎其微。教师如果想要改变这一现状,就要改变教学模式,换一种方式教学,引起学生兴趣,让学生对声音、对音乐有兴趣,才会愿意去更深层次的学习和研究。课堂才会变得活跃、高效。在快乐中学习,才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人民音乐出版社小学音乐一年级上册,有一小节是《口哨与小狗》,有一个小任务是“听音乐,模仿小狗的叫声。”那么,教师可以延申至其他小动物,让同学听其他动物的叫声,猜测是什么动物。或者,让一位同学模仿某种动物的声音,其他同学猜这是什么动物。小学一年级正是模仿的年纪,也是对很多事物充满好奇的年纪。这样的教学模式很容易引起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兴趣,学生在课堂上会争相猜测,争相模仿,使得课堂氛围变得活跃,学生对声音,对音乐有了更多的认识和了解。

二、符合学生认知规律,进行教学

教师在教师小学音乐课程的时候,不仅要引起课堂兴趣,还要考虑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小学生由于其自身的年龄和经验的限制,很多事情并没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感悟,有些会使得学生学起来会非常困难,那么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要考虑到这一点,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不同教学,这样才能是课堂具有更高的效率。

例如,人音版三年级上册,有一首歌曲是《唱给妈妈的摇篮曲》,教师在教授这首歌的时候就可以让学生想想妈妈是不是就是这样。妈妈曾经唱摇篮曲,现在反过来,三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认知基础,对母亲的感情不一样了。这首歌可以把彼此待会从前。使学生能更有感情的演唱这首歌。但是在教授《哦,苏珊娜》,这首歌的时候相对就会困难些,苏珊娜是谁,她有什么样的故事。因为这是一首美国乡村民谣,历史悠久。所以会导致学生不理解,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来思考如何以学生可以接受的方式讲述音乐的创作背景,来帮助学生更好的了解音乐。

三、了解音乐背后的故事,进行不同的体验课程

音乐的创造有时候并不是随性的,是有其特定的时间,当时的社会环境,人们的生活状况和精神状态所决定的。音乐不单单是表达情感,还在传递故事,鼓励人们等等。小学音乐教师在课堂上可以给学生讲音乐背后的故事,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音乐,让学生用不同的情绪来发声,来体验不同的情绪发声会有什么不同,什么样的情绪发声最适合。这样对于学生而言也是一种新奇的体验,不同的情绪发声居然会不一样,这样,学生也愿意做更多的尝试和体验。

比如,人音版五年级上册有一首歌曲《雨花石》。当学生听到第一句“我是一颗小小的石头”的时候可能觉得挺好玩,还会进行跟唱,此时的情绪是不对的,大家只是好奇这首歌曲,此时,教师应该给学生观看影视剧《红红的雨花石》。剧情梗概是小岗是一个穷孩子,他十分热爱新四军。在地下党孙大叔等人的指引下,踏着革命烈士的血迹,用智慧勇敢地打击国民党反动派,掩护真正抗日的力量,最后在同日寇的殊死战斗中,成为一名光荣的新四军战士。当观看影视剧后在听这首歌,情感会不一样。让学生用不同的情感来唱“我是一颗小小的石头”,会有不一样的体验,这样学生对音乐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综上所述,趣味的发声训练是有必要的,通过有趣的发声训练可以引起学生对于音乐的兴趣,让学生更愿意、更主动的去学习音乐,去深入的研究和了解音乐。让学生也更能知道,音乐不单单是娱乐的,还可以记录过去,记录心情,可以鼓励人民,可以展望未来。音乐可以让生活更丰富多彩。有趣的发声训练可以让学生有不同的课堂体验,让他们打开一扇新的大门,也可以鼓励学生不断的尝试新的事物。让学生保持好奇的心态去了解这个世界。

参考文献

[1] 刘志顺 . 在小学音乐歌唱教学中开展趣味发声练习的策略 [J].天天爱科学 ( 教学研究 ),2023,(01):113-115.

[2] 张静 . 试探发声训练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机融合——以小学一年级音乐教学内容为例 [J]. 戏剧之家 ,2018,(35):218.

[3] 赵璐 . 巧妙训练 , 提升能力——小学低段音乐课趣味发声训练技巧分析 [J]. 北方音乐 ,2016,36(23):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