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Teaching and Research

初中语文红色文化项目式作业在语言实践活动中的落实路径探析

作者

潘带娣

广东省清远市清城区清城中学

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认识到不仅要给学生讲解教材知识内容,同时还需传承传统文化,带领学生了解和研究富含精神内核的语言资源。项目化作业作为真实教学情境依托,教师要指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落实红色文化,加深学生对语言知识的理解程度,夯实学生语文知识基础。

一、内容设计,实现教材内容和时代的联动

(一)挖掘文本资源

红色文化项目化作业的内容设计,教师要突破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通过整合教材文本内容,结合学生生活场景和社会发展需求[1]。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教育资源出发,引导学生深入挖掘和理解教材中的红色文化内容,通过这些经典文章的学习,唤醒学生的爱国基因。例如,教师给学生讲解《纪念白求恩》,《黄河颂》等课文时,引导学生以文章为基础进行再创作,了解相关语言风格的同时,加深学生对红色文化的理解。

(二)重视联系生活实际

初中语文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当地红色文化资源,给学生设计实践性的学习任务。例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观当地的革命纪念馆,烈士陵墓等,通过布置项目化学习实践活动,让学生以学习小组的方式,搜集相关学习资料,整理解说词,从而将抽象的文化内容更加直观地展示给学生,降低学生学习难度。

(三)赋予红色文化新内涵

教师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结合当前时代热点,设计主题学习任务。教师通过引导学生以“红色传承”为题,创作短视频文案,在教师的帮助下,教师和学生一起完成短视频的拍摄和制作,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赋予红色文化新的内涵。教师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特点,设计梯度化教学活动,实现学生不同时间段的学习任务衔接,提高学生知识应用水平。

二、优化流程,实现项目化学习闭环

项目化作业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先确立学生主体地位,通过任务拆解等方式,实现语文教学时间活动的妥善开展。

(一)设计情境导入环节

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实现红色文化的有效渗透,需要为学生创设真实生动的学习情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究语文知识的欲望[2]。例如,教师以“红色语言艺术”和学生一起搜集不同历史代表性的标语,同时结合多媒体技术,呈现教材知识内容,增加学生对红色标语的初步认识。教师为学生设计红色精神标语,保障教学设计和情境的真实性,让学生在情境中体会和理解红色文化内容,同时提高学生参与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开展分组实践活动

项目化教学任务落实过程中,教师可以将班级学生划分为不同学习小组,让每个小组随着特定的学习任务开展。例如,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观看“红色电影”让学生赏析和研究电影台词内容,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出发,搜集电影相关的红色历史内容,特别是创意表达环节,不同学习小组要发挥自身的创造力,规范书面编写详细的情景剧本,阐述改变思路,从而呈现出更好的学习效果。

(三)学习成果展示

教师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需要深入策划红色文化语言实践活动,从不同维度和角度出发,呈现研究报告。教师引导学生不仅完成理论研究,同时引导其在剧本创作过程中打磨台词内容,深化对红色精神的理解,同时提升语言的感染力和表现力,实现实践活动的不断创新,提高语文教学整体水平。

三、评价反馈,建立动态评价体系

科学评价体系的建立是保障项目式作业落实的关键,教师要突破分数对于教学活动的限制,通过构建教学过程和教学结果的评价,构建动态化评价体系。首先,教师要重视过程性评价,搜集学生在信息处理,合理交流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相比于初稿和终稿的文字,对学生语言能力表达提出深化要求。其次,成果性评价,教师从逻辑清晰,表达生动等不同层面,细化逻辑思维内容,提高动态评价体系创新能力,实现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最后,教师通过访谈,互动等不同方式,了解学生真实的学习感受,掌握其对红色文化相关内容的掌握情况,优化学生精神认知同时,针对性调整教学措施,充分发挥评价工作的教育作用,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自信心。

结束语

初中语文红色文化项目式作业落实,教师需要以语言实践为基础,通过教学目标融合,内容联动等不同方式,设计多元化评价路径。教师让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系统传承红色文化内容,落实教育改革理念,探究信息技术和红色故事结合,让语文课堂真正焕发出新鲜的活力。

参考文献

[1] 杨晓慧 , 孙思可 . 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与大学生实践创新项目对接模式探索——以南京市浦口区红色文化资源探寻为例 [J].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 , 2014(5):4.

[2] 孙俊芳. 弘扬红色文化, 加强学思用贯通, 践行知信行统一—上海红色文化指导下的高职育人模式探索[J]. 高教学刊, 202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