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Teaching and Research

基于发展型学习任务群的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中思辨性阅读的实践研究

作者

罗金菊

重庆市黔江区人民小学校 409000

一、引言

在当前语文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以其鲜明的育人导向和科学的编排体系,成为小学语文学科教学的重要依托。发展型学习任务群作为部编版教材的重要特色,强调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提升语文核心素养,而思辨性阅读作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关键途径,与发展型学习任务群的理念高度契合。

二、发展型学习任务群与思辨性阅读的关联

发展型学习任务群涵盖了 “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 等,这些任务群相互关联、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了学生语文学习的整体框架。其中,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直接指向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而其他发展型学习任务群也为思辨性阅读提供了丰富的载体和语境。

因此,发展型学习任务群为思辨性阅读的开展提供了广阔的平台,而思辨性阅读也能促进学生更好地完成发展型学习任务群中的各项学习任务,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推动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

三、基于发展型学习任务群的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中思辨性阅读的实践策略

(一)立足单元整体,明确思辨性阅读目标

部编版教材以单元为基本单位,每个单元都有明确的主题和教学目标。在开展基于发展型学习任务群的单元整体教学时,教师应立足单元整体,深入分析单元内各篇课文的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结合发展型学习任务群的要求,明确本单元思辨性阅读的目标。

例如,在部编版三年级上册 “童话” 单元中,单元主题是感受童话的奇妙,体会人物的美好品质。结合 “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 任务群的要求,思辨性阅读目标可以设定为:引导学生分析童话中人物的言行举止,思考人物性格特点与行为之间的关系;比较不同童话在表现手法、主题思想等方面的异同,提出自己的看法;尝试从不同角度解读童话的寓意,培养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明确的思辨性阅读目标能够为教学活动的开展指明方向,确保思辨性阅读贯穿于单元整体教学的始终。

(二)整合单元内容,设计思辨性阅读活动

在明确思辨性阅读目标后,教师需要整合单元内的教学内容,设计一系列富有启发性的思辨性阅读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究。

问题驱动式阅读活动:教师可以根据单元主题和课文内容,设计一系列具有针对性和开放性的问题,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思考。例如,在学习部编版四年级下册 “生命” 单元时,针对《触摸春天》一文,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安静为什么能在花丛中准确地抓住蝴蝶?这体现了她怎样的生命态度?”“如果我们是安静,在触摸到蝴蝶的那一刻会有怎样的感受和思考?” 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比较阅读活动:比较阅读是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有效方法。教师可以将单元内的不同课文、同一课文的不同段落、甚至单元内的课文与单元外的相关文本进行比较,引导学生找出它们之间的异同,分析原因,得出结论。例如,在学习部编版五年级上册 “民间故事” 单元时,可以将《牛郎织女》和《孟姜女哭长城》进行比较,让学生思考这两个民间故事在表现形式、主题思想、人物形象等方面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以及这些异同背后所反映的文化内涵。

辩论式阅读活动:辩论式阅读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可以根据单元内容,选择合适的辩题,组织学生进行辩论。例如,在学习部编版六年级上册 “环境保护”单元时,可以设计辩题 “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哪个更重要”,让学生结合单元内的课文内容和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辩论。在辩论过程中,学生需要收集证据、整理思路、阐述观点,这不仅能够加深对单元内容的理

解,还能提升思辨能力。

(三)搭建展示交流平台,促进思辨性阅读成果共享

学生在思辨性阅读活动中会产生各种不同的想法和见解,搭建展示交流平台,让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成果和思考过程,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相互启发,进一步提升思辨能力。

课堂讨论:课堂讨论是最常见的展示交流形式。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围绕单元主题和阅读活动中产生的问题进行讨论,让学生各抒己见,在交流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例如,在学习部编版五年级下册 “爱国情怀”单元后,可以组织学生讨论 “作为小学生,我们应该怎样爱国?”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发表自己的看法。

读书报告会:读书报告会是让学生系统展示自己阅读成果的有效形式。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单元学习结束后,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文或主题,进行深入研究,撰写读书报告,并在班级内进行交流展示。在读书报告中,学生需要阐述自己的阅读收获、思考过程以及对文本的评价等,这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还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实践效果与反思

(一)实践效果

通过在基于发展型学习任务群的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中融入思辨性阅读,取得了以下实践效果:

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积极性明显提高。思辨性阅读活动富有挑战性和趣味性,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到思考的乐趣,从而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积极性。

学生的思辨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在一系列的思辨性阅读活动中,学生学会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得到了明显增强。

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得到全面发展。通过思辨性阅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思维品质等都得到了提升,促进了语文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二)反思与展望

在实践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例如,部分学生的思辨能力较弱,在参与思辨性阅读活动时存在困难;有些思辨性阅读活动的设计还不够合理,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等。

针对这些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将采取以下改进措施:一是加强对学生思辨能力的专项训练,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不同层次的训练内容;二是不断优化思辨性阅读活动的设计,提高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三是加强教师自身的学习和培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展望未来,基于发展型学习任务群的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中思辨性阅读的实践研究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我们将继续深入探索,不断完善教学策略,让思辨性阅读真正成为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

五、结论

基于发展型学习任务群的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为思辨性阅读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和平台。通过明确思辨性阅读目标、设计丰富多样的思辨性阅读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以及搭建展示交流平台等策略,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应不断总结经验,勇于创新,让思辨性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艳 . 学习任务群视角下的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策略 [J]. 天津教育 , 2024(33):156-158.

[2] 高雯静 , 杨川林 . 小学语文 "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 " 学习任务群教学设计策略 [J]. 2024(5):254-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