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Teaching and Research

新课改视域下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作者

乔泽

鸡泽县第三实验小学 057350

摘要:新课程标准下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重要性逐步提升,但从实际出发来讲,朗读教学在实践中仍然存在一些实际问题。主要表现为朗读教学形式单一、朗读教学资源缺乏拓展、朗读教学实践路径存在局限,需要教师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创新朗读教学方法\拓展朗读教学资源\积极组织多样化朗读教学活动,为适应新课改背景提高语文朗读教学质量奠定基础。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实践活动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3)-46-

引言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具有典型的实践性和互动性特征,符合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锻炼学生实践能力,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要求。因此,教师应重视小学语文的朗读教学,并且在教学组织过程中对具体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通过改善教学方法,提高实践教学力度,为突破小学语文朗读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优化语文朗读教学效果奠定基础。

一、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基本原则

(一)学生主体原则

朗读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朗读实践和体验为主线,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文本的情感和意义,提高学生的语言感知和表达能力。尤其是对于小学生来说,若能够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获得良好的朗读体验,更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朗读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小学语文的朗读教学质量得到提升。

(二)情感融入原则

朗读的过程不仅是引导学生纠正个人朗读时的吐字问题的过程,更是帮助学生体会课文中作者所表达情感的过程。因此,朗读教学不仅要注重学生对文章内容进行完整的朗读,更要求学生在朗读课文的同时能够融入个人的理解和感情,使课文朗读的整体质量得到提升,对于小学生来说,有感情的朗读过程也能够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促使学生从个人主观上感受到文字之美。

二、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问题分析

(一)朗读教学形式单一

部分教师考虑到小学生的学习理解能力因素,在引导学生朗读时,往往会选择以自身为主导的教育引导方式[1]。这种方式具有单一性较强的特征,若学生具备一定的朗读基础能力,教师却继续利用统一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朗读,容易导致学生出现抵触情绪或学习感受不佳的现象。

(二)朗读教学资源缺乏拓展

朗读教学的资源在现阶段的小学语文课程中往往来源于课本,即使在课本内容中设置了一些阅读拓展任务,但小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阅读习惯还未全面养成。因此,拓展性资源在常规的课堂教学环节未能全面引入,充分发挥作用。另外,部分学生由于语文的基础知识学习水平有限,因此,在拓展朗读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阻力。

(三)朗读教学实践路径存在局限

朗读教学除了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完成相关任务,还可通过组织多样化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同时学习朗读课文,接触不同类型的课文。逐步培养学生在朗读中的情感表达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但由于教师思想观念,客观上教学资源因素的影响,部分学校在组织语文朗读教学时,存在未能引入实践活动,朗读教学实践力度不足的现象。

三、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朗读教学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创新朗读教学方法

创新朗读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可在朗读教学的课堂教学环节通过创新方法优化学生的主观体验,促使传统的课堂教学流程得到丰富。例如,在小学语文课程《 荷花》的朗读教学中,教师可利用这一课文的主题以写景为主导的特征,在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时融入多媒体视频资料,让学生在多媒体视频资料的视频内容和背景音乐下体会课文中所描写的荷花在形态、颜色方面的美感。用声情并茂的方式引导学生进入朗读情境,利用多媒体辅助工具使学生更加生动的体会课文内容,为朗读教学的创新提供支持。对于小学生来说,这种相对更为灵活、更具实践性的教学方法更易被学生接受也会获得预期的良好效果[2]。

(二)拓展朗读教学资

拓展朗读教学资源主要强调,教师应当结合学生的基础学习能力,选择适当的切入点在完成基础的课程教学过程后,进一步实现拓展教学。引入和课文内容具有相关性的图书资源让学生自主朗读,将朗读布置为实践性的课后作业,鼓励学生一方面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另一方面,通过拓展学习资源接触不同类型的文章体会在朗读时所应当融入的情感。

例如,在小学语文课程《盘古开天地》的教学中,教师就可在完成基础的课文朗读教学的同时,引导学生拓展阅读其他的传统文化故事、神话故事,通过朗读故事中人物的对话,了解故事的内容,进一步体会故事中的情感,锻炼学生依托更具创新性和发散性的资源,提升朗读能力。

(三)积极组织多样化朗读教学活动

朗读实践活动具有综合性和发散性,对于小学生来说,朗读既锻炼其语言表达能力,也能够考察其情感表达和理解能力。同时,一些朗读为主题的竞赛活动,交流活动也能够锻炼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考察学生在竞赛在主题性实践活动中是否具有自主积极参与、临场应变的能力。基于此,教师可选择课文内容中具有代表性的主题,通过组织相关主题的课外朗读竞赛活动锻炼学生的朗读能力,用比赛的形式,对学生朗读时的情绪稳定性、吐字清晰性进行考察,从多角度提升学生的语文朗读能力。

四、结束语

通过本文分析可知,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学语文朗读教学需要不断实现创新突破,从教学方法、教学资源、教学实践力度三方面入手实现创新优化,为适应新课改要求,提高学生朗读教学质量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1] 殷雪虹. 初探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的审美教育[J]. 教师博览,2023,(27):43-45.

[2] 姜丽丽. 浅谈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 吉林教育,2023,(25):4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