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班主任的心理辅导工作策略研究
李红丽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七十团第一中学
初中阶段正是学生成长道路中的重要时期,面临着更加复杂的心理成长环境,学生容易出现矛盾化的心理表现特征,对于学生未来的成长造成显著影响。因此初中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时,需要高度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持续提高自身的心理知识与技能,更好地应对学生的敏感心理。通过多样化的主题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积极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帮助学生建立良好健康的心理状态,从而为学生未来的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
一、参与专项培训,提升专业素养
初中班主任开展日常的心理辅导工作,需要具备扎实的心理知识基础,接受系统性的培训,以提高自身的专业辅导能力。学校应积极组织班主任参加专项培训活动,引入专项化的课程体系,覆盖青少年的心理成长特点,帮助班主任全面了解初中生不同阶段的心理发展特点,认识学生青春期所发生的身心变化,以及学生常见情绪问题背后的心理动机。例如,学校开设班主任心理辅导工作技术课程,着重教授班主任倾听的技巧,如何在与学生互动时进行共情回应,巧妙利用非暴力沟通技术,减少以往说教式的教学管理。教师需要着重学习培养学生弹性心理的辅导方法,让学生掌握如何应对学习压力、调节自身情绪,帮助学生逐步建立起应对逆境的心理抗压能力。同时学校还应当引入资深班主任进行学生心理健康辅导的个案分享,讲述学生成长过程中常见的心理问题现状,以及如何进行正确的个案督导和团体辅导,帮助教师掌握应对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规范流程,掌握家校沟通的实战技巧。
二、关注学生优势,渗透积极心理
初中生的个人意识持续增强,凸显出强烈的自我认知,因此班主任在进行心理辅导工作时需要尊重学生平等的人格,改变以往居高临下的说教式管理。教师需要锻炼自身善于观察的能力,挖掘学生在班级中表现出的个人优势,了解学生所展现出的自我成长意愿,巧妙运用多样化的主题活动,积极渗透积极心理知识,引发学生与班主任的深度互动。教师还可以从多角度多渠道了解班级学生的动态,巧妙运用共情回应等培训技巧,争取及时走进学生的内心。然后教师针对不同学生存在的心理动态问题,采用多样化的应对策略,例如针对内心敏感的孩子,教师需要采用多鼓励多表扬的策略,让学生充分感受教师对自身的认可,利用温暖的语言与鼓励,充分获取学生情感上的认可,引导学生找到适合自身的角色定位。并且班主任还需要充分利用班级主题班会形式,组织演讲、朗诵、体育比赛等多种活动,充分发挥不同学生的学习优势,让学生在拓宽知识面的同时,可以适当调适放松自身心情,帮助学生保持轻松愉悦的学习状态,不仅可以让学生逐步掌握书写自身情绪的心理调适技巧,还可以培养学生形成积极阳光的良好个人品格。
三、家校合作教育,共定辅导方案
初中班主任需要积极推动家校合作共育,充分发挥多方面的心理健康辅导力量,打造家长与教师的教学合力效应。班主任需要与家长建立密切的沟通机制,及时反馈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动态表现以及心理健康状况,了解学生的家庭表现,实现家校之间的良好信息共享。教师与家长共同分析学生存在的情绪变化与行为问题,尝试制定适宜学生的个性化心理辅导方案,打造协同育人的成长格局。同时教师还需要向家长普及心理健康辅导知识,引导家长了解该年龄段学生常见的情绪与心理问题。教师可以巧妙引入错误的家庭心理辅导案例,如部分父母经常批评孩子,忽视孩子的情绪变化,日常生活中对孩子的支持度较低,容易导致孩子产生敏感而自卑的心理问题。教师需要引导家长保持非暴力的沟通方式,营造讨论式的交流氛围,帮助学生正确地应对生活与学习中的困惑,更多利用开放式的问题和启发式的建议,让学生逐步成为自身情绪的主人,让学生逐步掌握调适自身情绪与心理状态的技能。
总而言之,心理辅导工作是初中班主任日常管理工作的核心任务。教师需要加强与学生以及家长之间的沟通交流,全面把握班级每位学生的心理动态,当学生出现心理健康问题时,可以及时把握学生的心理问题动机。同时教师还应当积极参与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训活动,不断充实自身的知识储备,引入更加丰富多样化的心理辅导策略,加强与学生家长之间的协同共育,为学生身心健康的成长提供更多的支持。
参考文献
[1] 席建雄 . 初中班主任对学生心理辅导的策略[J]. 天津教育 ,2023(13):149-150.
[2] 罗平欢. 班主任的心理辅导技巧与学生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J].智慧少年 ,2023(1):296-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