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教学理念下高中生物跨章节知识整合的实践探索
谢春玲
湖南省衡阳市衡州高级中学 421007
一、引言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材知识通常按照章节划分,导致学生获得的知识往往是碎片化的,难以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大单元教学理念强调以核心概念为统领,将零散的知识整合为具有逻辑关联的单元整体,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层理解和综合应用。本文旨在探索大单元教学理念下高中生物跨章节知识整合的实践方法,为提升高中生物教学效果提供参考。
二、高中生物跨章节知识整合的必要性
(一)解决知识碎片化问题
传统的高中生物教学以教材章节为单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只能掌握零散的知识点,难以理解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跨章节知识整合能够将这些零散的知识整合起来,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生物学科的知识结构,解决知识碎片化的问题。
(二)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生物学作为一门研究生命现象及其规律的综合性学科,其知识体系呈现出多维度、网络化的关联特征。许多复杂生物学问题的解析,往往需要串联不同章节的核心概念与原理。跨章节知识整合教学通过建立知识间的逻辑联结,引导学生突破章节界限,学会在真实问题情境中调用多模块知识进行综合研判,这不仅能强化知识迁移能力,更能培养学生从整体视角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素养,为其后续深入学习生物学及相关领域研究筑牢认知基础。
三、高中生物跨章节知识整合的实践路径
(一)确定整合主题
整合主题的确定是跨章节知识整合的基础。教师要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实际,选择具有代表性和综合性的主题作为整合的核心。整合主题应能够涵盖多个章节的知识,并且具有一定的探究价值和现实意义。例如,以“生命的物质基础与能量供应”为主题,可以整合“组成细胞的分子”“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的代谢” 等章节的知识。
(二)构建知识网络
在确定整合主题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对相关章节的知识进行梳理和归纳,构建知识网络。知识网络的构建可以采用思维导图、概念图等方式,将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清晰地呈现出来。在构建知识网络的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中理解知识之间的联系。例如,在构建 “生命的物质基础与能量供应” 知识网络时,引导学生将细胞的组成成分、细胞结构与细胞呼吸、光合作用等代谢过程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三)设计教学活动
教学活动设计需以整合主题为核心、知识网络为框架,将培养学生综合思维与问题解决能力贯穿始终。从多元教学形态来看,可灵活采用课堂专题讲授、小组合作研讨、沉浸式实验探究、真实案例剖析等多样化形式,构建立体式教学场景。在活动设计中,应突出知识的实践转化导向,通过创设真实问题情境推动知识的迁移应用,让学生在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化对知识本质的理解与内化。以“生命的物质基础与能量供应”主题教学为例,通过设计“探究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因素”探究性实验,引导学生自主调用细胞结构、酶的特性、物质跨膜运输等跨章节知识,完成实验方案设计、变量控制、数据采集与结果分析等完整探究流程,在实践中提升科学探究素养与
综合应用能力。
(四)优化评价方式
评价方式的优化是跨章节知识整合教学的重要保障。传统的评价方式往往注重对学生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进行评价,难以全面反映学生的综合素养。在跨章节知识整合教学中,要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学生自评与互评相结合等。评价内容不仅要包括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还要包括学生的思维能力、探究能力、合作能力等方面的发展情况。例如,在“生命的物质基础与能量供应”主题教学中,通过课堂表现、实验报告、小组成果展示等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四、高中生物跨章节知识整合的实践案例
以“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为整合主题,进行跨章节知识整合教学实践。该主题涉及“种群和群落”“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等章节的知识。
(一)主题筛选与内容关联梳理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是高中生物中的重要内容,涉及多个章节的知识。通过该主题的整合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生态系统观念,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功能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生态意识和社会责任。
(二)知识脉络可视化构建过程
引导学生以“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为核心主题,对关联章节知识进行系统性梳理与结构化归纳,进而构建层次清晰的知识网络体系。在具体构建过程中,以生态系统的结构分析为逻辑起点,将种群数量特征、群落演替规律等宏观生态学知识,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量化规律、物质循环的全球性特征、信息传递的功能机制等核心内容有机串联,形成“结构- 功能 - 调控”三位一体的完整知识框架。
(三)多维教学活动实施过程
课堂讲授:讲解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结构和功能等基础知识,为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奠定基础。
小组讨论:设置“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有什么关系?”等讨论题目,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案例分析:选取 “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与利用”等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和探讨,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实验探究:设计“探究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实验,让学生通过搭建生态瓶,观察生态系统的变化,探究影响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
五、结论
大单元教学理念下高中生物跨章节知识整合的教学实践,能够有效解决传统教学中知识碎片化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着力培育学生的综合思维品质与问题解决能力,助力其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在未来的教学探索中,教师需持续精进自身专业素养,深耕跨章节知识整合的教学研究,同时不断优化教学策略与评价机制,以科学的教学范式推动高中生物教学质量实现螺旋式上升。
参考文献
[1] 王晶 , 廖兴建 . 对新教材中“基因选择性表达”概念跨章节整合的探讨 [J]. 生物学通报 ,2023,58(10):76-78.
[2] 雷贵 . 高中生物学大单元教学的实践探究 [J]. 教育 , 2025, (04):8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