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Teaching and Research

高中劳动教育实践活动与心理健康的深度融合

作者

黄华京

湛江市爱周高级中学 广东 湛江 524037

摘要:本文探讨了高中劳动教育实践活动与心理健康的深度融合。通过分析劳动教育对高中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以及现有问题,结合有效的实践方法和策略,可以实现劳动教育活动与心理健康的有机结合。本文建议将劳动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整合,为学生提供有意义且具有挑战性的实践活动,并加强对学生的心理支持和指导,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最后,本文强调了深度融合对于推进高中劳动教育实践活动与心理健康的重要意义以及未来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劳动教育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3)-46-

1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存在的问题

1.1心理适应能力问题

缺乏应对挫折能力:中学生面临着来自学习、人际关系以及自我认同等方面的各种挑战和压力。一些中学生可能缺乏应对挫折的能力,无法有效地应对失败、拒绝或困境,导致情绪不稳定、自信心低下等问题。学习压力过大:中学生通常面临大量学业压力,包括考试、竞争等。一些中学生可能因为过高的期望和要求,导致学习上的焦虑和压力过大,进而影响到身心健康。例如,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和高度竞争的学业压力给中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有些学生可能会因为种种原因无法有效地调适自己的情绪和应对各种挑战,导致焦虑、抑郁、自卑等心理问题的发生。这些问题不仅对学生个体的心理健康构成威胁,还可能影响他们的学习成绩和人际关系。因此,加强中学生心理适应能力的培养迫在眉睫。

1.2学业压力较大

学习时间和任务压力:中学生面临大量的学习任务和各类考试,导致学习时间安排紧张和任务压力过大。这可能导致中学生过度劳累和缺乏休息,影响到身心健康。竞争和升学压力:中学生在升学方面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和高要求。他们需要保持优异的成绩、参加各种补习班和培训以及应对各类考试,这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升学压力。例如,某高中生每天要面对大量的作业和考试压力,长时间的学习紧张使得他的精神状态处于高度紧张和焦虑状态。他每天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复习和做作业,导致他的睡眠质量下降,精力不足,无法有效地保持身体和心理的健康。他常常感到疲倦、烦躁和无法集中注意力,这对他的学业和心理健康都带来了负面影响。这是许多高中生面临的普遍问题,表明学业压力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非常大。

2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劳动教育融合的具体策略分析

2.1明确正确的劳动观念,引导学生感受劳动教育的内涵

教师引导: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教学、讲座和案例分析等方式,向学生传授正确的劳动观念。强调劳动是人类社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途径。学生通过了解劳动的价值和意义,以及劳动为他们带来的成就感和快乐,从而激发对劳动的兴趣和热爱。通过组织学生参与实际的劳动实践活动,如农田里的田间劳动或校园环境的清理工作。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性和意义,让他们亲身体验到劳动所带来的成就感和价值感。例如,学生们可以亲手耕种、播种、收割农作物,他们将会体会到劳动的辛勤与耐心,也能够感受到劳动所获得的丰收喜悦。同时,清理校园环境的活动也可以让学生明白,每个人的努力都能够为创造一个整洁、美好的环境做出贡献。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学生们将更加深刻地理解劳动的内涵,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认识到劳动对于个人的成长和社会的发展都是不可或缺的。

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与劳动教育融合的具体策略中,明确正确的劳动观念并引导学生感受劳动教育的内涵是至关重要的。下面以一个案例来说明如何实施这一策略。

某中学在组织劳动教育活动时,选择了一个由学生共同参与的社区清洁活动。在活动前,学校开展了一场专题讲座,介绍劳动的意义和价值,并带领学生一起讨论劳动的重要性。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们对劳动教育的观念得到了明确和加深。

在活动过程中,学校注重引导学生去体会劳动所带来的成就感和自豪感。学生们被分成小组,每组负责一片区域的清洁工作。在活动中,学校特地邀请了一些社区居民来观摩和交流,激励学生们充分发挥劳动的积极意义。同时,学校还设置了一些小奖励,鼓励学生们在活动中展示出积极的劳动态度和团队合作能力。

活动结束后,学校组织了一次反思讨论,让学生们分享自己在劳动过程中的体验和感受。学校还利用这个机会,鼓励学生们思考如何将劳动所培养的价值观和能力应用到日常生活中,进一步巩固劳动观念。

通过以上的实践,学校成功地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劳动教育融合在一起。学生们在参与劳动活动的过程中,不仅感受到了劳动的内涵和意义,也培养了积极的态度和价值观。这样的整合策略为学生的心理健康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促进了他们的全面发展。

2.2结合社会劳动实践活动,带给学生积极深刻的心理状态

感受成就感:安排学生参与社会劳动实践活动,让他们亲身投入实践中,并取得可见的成就。当我们思考如何将高中劳动教育实践活动与心理健康融合时,一个具体的例子是通过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服务活动。例如,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去当地的养老院,与老人们交流、陪伴并提供帮助。这种社会劳动实践活动既可以增强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实践能力,同时也可以在心理上给予学生积极深刻的体验。

通过与老人们的互动,学生们不仅可以学习到如何与不同年龄段的人建立良好的沟通和相处关系,还能够培养同情心、责任感和关爱他人的意识。在与老人们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们会感受到他们的陪伴和关心对老人们的重要性,同时也会体会到自己的力量和影响。

结束语

通过本文的探讨,我们可以得出结论:高中劳动教育实践活动与心理健康的深度融合对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建议在实践中将劳动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通过有意义和具有挑战性的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同时,要加强对学生的心理支持和指导,帮助他们处理困惑和压力,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索如何将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和心理健康教育更好地融合,以及如何评估该融合对学生发展的影响。深度融合对于推动高中劳动教育实践活动与心理健康的有效整合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何义.通过劳动教育提升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9,(14):57-58+61.

[2]黄秀琳.浅析当代大学生心理建设的意义和策略[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40(04):117-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