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Teaching and Research

小学《道德与法治》与体育课跨学科融合视角下“安全地玩”的教学实践与探索

作者

高晓娟

昆山市周庄中心小学校 215325

一、引言

在小学教育阶段,学生正处于行为习惯养成和安全意识培养的关键时期。《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安全地玩》旨在引导学生识别游戏安全隐患,学会安全游戏的方法;而小学体育课则是学生进行身体锻炼、参与各类游戏活动的重要课程。将二者进行跨学科融合,能够打破学科壁垒,使学生在不同学科的学习体验中,更全面、深入地理解和践行“安全地玩”,提升安全素养,同时也符合当下教育倡导的跨学科教学理念,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二、《道德与法治》与体育课跨学科融合的理论基础

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在一定情境下,通过与他人互动、利用已有经验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在《安全地玩》与体育课的跨学科融合教学中,学生在体育实践情境里,结合《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学习到的安全知识,主动思考、分析体育活动中的安全问题,建构属于自己的安全运动认知体系。

2. 多元智能理论

多元智能理论强调每个人都具有多种智能,不同学科的教学可以促进学生不同智能的发展。《道德与法治》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智能、内省智能和人际智能,而体育课侧重于身体运动智能的发展。跨学科融合使学生在不同学科活动中调动多种智能,实现智能的协同发展。

三、《安全地玩》与小学体育课跨学科融合的教学实践

(一)教学目标的整合

在原有《安全地玩》教学目标基础上,结合小学体育课教学目标,形成跨学科融合的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识别体育课中常见运动项目和游戏场景的安全隐患,如运动器材使用不当、场地环境不安全、运动前未热身等问题。

2. 学会在体育课上正确进行热身、使用器材、遵守运动规则等,掌握安全运动的方法和技能,降低运动损伤风险。

3. 通过小组体育活动、安全案例分析等,培养学生在运动情境中观察、分析和解决安全问题的能力,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4. 增强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不仅关注自身安全,还能主动提醒他人注意安全,形成良好的运动安全习惯。

(二)教学内容的融合

1. 导入环节的融合

在《安全地玩》课程导入时,除了谈话和展示校园课间活动图片,还可以引入体育课常见场景。例如,播放一段学生在体育课上进行接力跑、跳绳等活动的视频,让学生观察视频中是否存在安全问题,从而引出“安全地玩”的主题,使学生意识到安全问题在体育课等游戏活动中普遍存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活动设计的融合

在“争做安全警示员”活动中,增加体育课相关内容。展示学生在体育课上的活动图片,如学生在篮球课上不规范的投篮动作导致碰撞、在单杠上做危险动作等,让学生分析其中的安全隐患,并讨论如何避免。

在“安全警示员闯关考核”活动中,设计与体育课相关的安全问题关卡。例如,展示一段体育课上学生进行障碍跑的视频,视频中存在部分学生跨越障碍时姿势不正确、未保持安全距离等问题,让学生指出问题并说明正确做法;或者给出一些体育课常见运动项目的安全规则,让学生进行抢答,判断表述是否正确。

3. 实践操作的融合

在《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成为安全警示员”活动中,引导学生针对体育课场景制作安全提示牌。如针对操场跑道、篮球场、乒乓球台等体育场地和器材,设计相应的安全提示语和警示标识,如“跑步时请保持间距,避免碰撞”“使用器材前请检查是否牢固”等,并将制作好的提示牌放置在学校体育场地的合适位置,增强学生的安全责任意识,同时也为体育课的安全教学提供直观的辅助工具。

(三)教学方法的协同

采用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促进两门课程的协同教学。在情境教学方面,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创设“安全小卫士”情境,让学生在完成体育任务的同时,担任安全监督角色,观察并纠正同伴的不安全行为。小组合作学习法中,在两门课程的教学活动中,都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分析和实践,小组成员相互监督,确保每个成员都遵守安全规则,共同完成安全运动任务。

四、跨学科融合教学的实践效果与分析

1. 学生安全意识和行为的变化

通过教学实践观察和问卷调查发现,学生在跨学科融合教学后,对体育课和日常游戏中的安全隐患识别能力显著提高。在问卷调查中,85% 以上的学生能够准确指出至少三种体育课常见的安全隐患,而在教学前这一比例仅为 50% 。在实际体育课中,学生主动进行热身、正确使用器材、遵守运动规则的情况明显增多,运动损伤发生率较之前降低了 30% 。同时,学生关心他人安全的责任感也有所增强,在体育活动中,经常能看到学生主动提醒同伴注意安全,形成了良好的安全运动氛围。

2. 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跨学科融合教学促进了学生多种能力的发展。在观察和分析体育活动中的安全问题过程中,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得到锻炼;在小组合作完成体育任务和解决安全问题时,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显著提升;在制作安全提示牌和设计安全提示方案时,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也得到了培养。通过对学生课堂表现和作业成果的分析,发现学生在这些方面的能力均有不同程度的进步。

五、结语

将小学部编版二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中的《安全地玩》与小学体育课进行跨学科融合教学,能够有效整合教学资源,实现教学目标的互补与强化,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安全行为能力,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这种融合教学模式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需求,在培养学生安全素养方面具有积极的实践意义和推广价值。

建立适合跨学科融合教学的评价体系,不仅关注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还要注重学生在跨学科学习过程中的综合表现,如安全意识的提升、团队协作能力的发展等,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应不断总结经验,根据学生的反馈和教学实际情况,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进一步探索《道德与法治》与体育课及其他学科跨学科融合的有效途径,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