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Teaching and Research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作者

孔得燕

霍邱县城关镇中心小学

新课程教育标准赋予了阅读教学全新的教学使命与目标,注重挖掘学生在语文学科中的全面发展潜能。因此教师需要在阅读教学中融入丰富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促进学生的阅读思维发展。同时教师还需要转变以往教学目标模糊化、教学方法单一化等问题,充分结合新时代小学生阅读思维成长特点,构建生动真实的阅读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围绕阅读问题开展深度思考,能够在阅读过程中准确挖掘文章的主要信息,提取出其中的核心价值观点。

一、链接学生真实生活,激活学生阅读动机

教师应当从学生的真实情感体验中汲取丰富的生活实践元素,引导学生了解阅读文本与生活之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强烈的生活阅读兴趣。教师应当着重引入以生活为主题的阅读文本素材,带领学生开展实地观察,帮助学生将文本描述的语言文字转化为直观生动的观察体验。同时教师还需要强化阅读教学的实践性,引导学生了解阅读知识是如何服务于解决生活问题,教授学生如何运用已掌握的生活体验,挖掘文章中的价值内涵,从而提高学生对文本意义的深刻理解。

例如,教师围绕《爬山虎的脚》开展阅读教学时,应巧妙运用数字技术展示爬山虎生长的生活镜头,引导学生着重关注爬山虎的脚的具体变化,让学生结合生活自然观察,理解作者所采用的生动词汇描述,准确把握“触着、巴住、拉、紧贴”等词汇的具体意义,促进学生形成生动的文字感知能力。然后教师组织学生尝试采用富有生活情境的口语复述自己感觉印象深刻的语句,不仅让学生积累丰富词汇描述的语言材料,还让学生熟练掌握新兴词汇。

二、设计梯度阅读任务,促进阅读素养进阶

小学生在语文阅读学习过程中,已经呈现出差异化的理解力。教师需要转变以往一刀切式的阅读教学任务设计模式,关注学生所表现出的阅读参与度、阅读兴趣爱好,重点分析不同学生的阅读发展区域,设计难度递进的阅读学习任务,搭建学生阅读能力成长支架。例如,教师引导学生圈出文章关键词汇与提取核心信息,再指导学生根据关键信息推理分析特定事物的象征意义,最后指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评价人物以及行为,从而有效促进学生在阅读时的思维进阶发展。

例如,教师围绕《慈母情深》开展阅读教学时,应明确本次课程的目标是让学生更好地领悟文中所描述的伟大母爱。教师应巧妙设计角色互换的阅读互动,引导学生表演在车间中向妈妈要钱买书的真实情境,体会在如此恶劣环境中工作的辛苦,深刻感受妈妈的辛苦与疲惫。然后教师可以尝试结合当前的阅读主题延伸文本内容,开展群文阅读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建立新旧语言知识之间的联系,结合不同的文本素材,提高学生对亲情情感描述的准确把握,促进学生的深入阅读思考。

三、实施多元阅读评价,指向自我反思成长

小学语文教师应结合新课标提倡的教学评价要求,关注学生在阅读学习中展现出的个体成长差异。然后教师应巧妙构建多维度的阅读教学评价体系,覆盖学生的阅读速度、情感体验、策略应用等。例如,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结合关键词汇解释作品中的人物行为,以及结合关键语句描述其在文章中所表现出的具体作用。教师重点分析不同学生展现出的阅读进步和阅读问题,帮助学生制定阅读学习改进计划,指导学生反思阅读中的最大收获以及应采用的阅读技巧,从而促进学生的自我成长。

例如,教师围绕《盘古开天地》开展阅读教学时,应积极开展主题阅读活动,引导学生在阅读时收集自己的阅读疑惑,并引导学生把握文章中的重要对话进行简要的描述。然后教师根据学生所表达出的感想与想法,综合考虑学生在课堂中的阅读参与度,生成不同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能力报告,重点评价学生存在的阅读学习问题,指导学生后续阅读学习的改进策略。同时,教师还将赋予学生参与阅读学习评价的话语权,引导学生采用自评、互评等方式,积极从同学的相互评价中汲取优秀的阅读方法,探索取长补短的阅读成长技巧。

总而言之,新课程教学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需要探索创新性的阅读教学措施。教师应利用以生活为链接的阅读文本,化解学生阅读动机缺失的教学困境;巧妙引入梯度阅读任务,突破学生的阅读能力瓶颈;借助多元评价为支撑,挖掘学生的阅读学习潜能,促进学生的自我反思成长,让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成为激励学生素养发展的真正桥梁。

参考文献

[1] 王雨 .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J]. 智慧少年 ,2024(1):110-112.

[2] 程芳. 基于新课程改革理念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小学阅读指南 : 导学版 ,2023(1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