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Teaching and Research

核心素养视域下“教- 学- 评一致性”小学语文课堂构建的研究与实践

作者

李健湖

肇庆市德庆县孔子学校

在课程改革的浪潮下,我国逐步深化课程理念与标准,强调教学评一致性与核心素养的关系,围绕教学目标、教学活动以及教学评价,实现教学评一致化模式的落实。为实现语文核心素养目标,教师需要结合教学实际,实现语文有效教学;在对教学评一致性理念进行解读时,教师需要结合课程目标,致力于提升学生的积极性与教师的教学能力,引导师生在教学情境中发现问题,促进自身素养全面发展。

一、注重教学评一致性理念,探索教学新范式

学习理念和教学实践密不可分。因此教师不仅要注重教学评一致性的理念学习,还需要在实际教学中发现教学评一致性模式落实时的问题。将教学理念与教学内容相互融合,探寻实践与理论的契合点。这需要教师积极进行专业技能学习,并开展校本教研工作,鼓励教师主动参与培训,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以更高效的形式推动教学评一致性理念的落实。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需要将教育学、心理学等知识加以了解,此外学校还应该对教师的文化素养、教育素养以及创新素养进行了解和培训,促使教师对知识进行正确掌握和理解,并及时了解教育前沿,在教学实践中时刻保持创新的意识,并鼓励教师及时进行教学技能的展现,完成教学评一体化落实,促使教师理解教学评一致性理念,并结合实际教学情况完成校本课程设计,引导教师积极讨论优化教学计划,探索新的教学形式。

二、强化教学评一致性意识,明确教学的目标

在落实教学评一致性模式过程中,教师需要意识到,教学目标居于核心地位,课程标准明确育人导向。因此若想落实核心素养教学,教师不仅要对课程标准进行解读,强化教学评一致性意识,还应该设计合理的教学目标,通过分析学情、研读课程标准,设计教学目标以及素养评价目标,实现学习能力提升的同时,完成学 - 评一致性的展现。例如在学习《题西林壁》时,教师可以结合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情趣以及文化自信等四个方面的目标进行讲述,首先让学生进行白话文翻译,通过古文对照了解语言之美,教师还可以通过数字化平台将诗词场景进行直观展现,并鼓励学生进行绘画,教师结合诗词意象以及学生的画作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此外还可以要求学生进行诗词文化的探究,助力学生文化素养的全面落实,教师根据学生的活动情况实现全面评价,围绕教学目标推动教学评一致性意识的强化。

三、立足教学评一致性课堂,优化教学性活动

若想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内涵,就需要依托真实的情境活动,立足课堂实践明确教学任务,通过开展学科活动为教学提供具体的支持,此外借助学习情境促进语文素养的落实。作为教师还应该带领学生观摩优秀案例,实现教学探索与反思,进一步优化课堂活动实现课堂串联,以实践者的身份逐步落实教学评一致性课堂,并在实践交流中生成教育智慧。例如在学习《盘古开天辟地》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分析文本内容,学生之间还可以相互合作打造教学情境,对文本的内容进行展现,教师提出问题:文章展现了什么主题?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讨论,教师也根据学生活动表现以及团队意识等进行全面评价,践行融合教育的理念,确保学生语文素养的进一步发展。

四、基于教学评一致性评价,落实评价性引导

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是推动课程改革的关键,教学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不仅要强化评价意识还应该尊重学生主体,结合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明确评价功能,实现以评促学、以学促教,从而有效的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评课堂一致性模式的落实,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例如在学习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时,教师可以根据本单元的教学目标设计任务与情境,比如打造“历史人物经历”这一情景,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并根据学生对人物形象的分析以及语言素养的展现,判断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行为;此外还可以让学生之间进行互评和自评,要求学生在阅读和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积极主动参与,展现评价的主体性与多元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自主搜集学习资料,教师根据学生的活动表现打造成长记录表,实现教学评统一的同时,对学生进行针对性引导。

综上所述,新课标明确了整体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要求,倡导提升教学评一致性,明确了当前课程改革的具体方向。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以及课程理念的进一步落实,我们相信实现教学评一致性素养课堂的构建,必将从整体上提升学生的课程素养,通过开展多元化语文教学实践活动,实现个人素质的综合提升,为日后的教学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

参考文献

[1] 顾梓琪 .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课堂“教 - 学 - 评”一致性实践研究 [D]. 贵州师范大学 ,2024.

[2] 王玥 . 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小学语文“教、学、评”一致性研究 [J]. 中华活页文选 ( 教师版 ),2023,(12):9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