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Teaching and Research

“跨学科”视角下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中培育数学素养实践研究

作者

薛艳红

灵宝市第三小学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 年版)》指出,综合与实践应以培养受教育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所学技巧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目标,要根据不同受教育者的实际特点,以跨学科主题学习为主,要让他们在多元化的情境演练中,掌握未来发展所必需的各种素养。本文,也将紧扣于此,简要对“跨学科”视角下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中培养小学生数学素养的实践展开探究,以供相关教学工作人员参考借鉴。

一、跨“语文”学科促进小学生几何直观素养的培养

“几何直观”是一种通过观察和分析图形获得对几何知识的直观感知的能力。教师在培养小学生该项数学核心素养时,就可以尝试与“语文”学科进行联动,让小学生在数学观察、分析与语文思考、阐述并举的过程中,逐步将其领悟。

例如,教师在教学“观察物体”这一课程时,就可以将教学环节分解为三个小段。第一小段,教师需要在讲台上展示一些立体模型,并结合于此,讲解如何观察物体,如何辨别从同一方向观察不同物体的形状和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的形状,以此奠定小学生最基本的知识基础;第二小段,教师需要基于“几何直观”素养的培养设计综合实践,比如,遵循由简至难的原则,依次调整讲台上的模型形状,并让小学生自行观察,并准确说出观察所得;第三小段,教师不仅要联系“语文”学科,更要上升几何模型的观察难度,比如,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且较为复杂的事物,小学生在观察后,需要使用最简洁的语言描述该事物的形状以及包含了哪些几何图形。进而,在与“语文”学科联动的综合与实践中,切实细化了小学生对当前课程要点的理解,切实促进了小学生“几何直观”素养与语言表达能力的生成。

二、跨“科学”学科促进小学生推理能力素养的培养

“推理能力”是小学生根据已有数据分析、推断最终结果的思维技能。为了让每一名小学生都可以具备该项核心素养,教师在授课时,就可以尝试与“科学”学科进行联动,让小学生在科学实验角度的综合实践中,逐步将之掌握。

例如,教师完成“可能性”这一课程的教学后,就可以结合趣味科学实验设计“推理能力”相关的数学综合实践。活动伊始,教师可以展示一枚硬币,并让小学生自主思考“字面 / 花面向上”的可能性。由于硬币只有两面,所以,随着投掷实验次数的增多,两个面向上的可能性都会无限接近 50% 。待小学生了解实验与推理步骤之后,教师便要将课堂主导交给小学生们,并要求他们使用“骰子”进行实验,并推理正确结果。比如,投掷一次骰子,推理点数 3 出现的可能性是多少?当小学生完成掌握实验的技巧与推理的方法以后,教师则要进一步提升难度,以此实现综合实践有效性的再度增长。比如,投掷一次骰子,推理点数不小于 3 的可能性是多少?投掷两次骰子,推理点数相加大于 10 的可能性是多少?进而,在与“科学”学科联动的综合与实践中,切实加深了小学生对课程要点的记忆,切实促进了小学生“推理能力”和科学实验能力的养成。

三、跨“劳动”教育促进小学生运算能力素养的培养

“运算能力”是小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最常用又最必备的关键素养。数学教师在培养小学生该项核心素养时,就可以试着与“劳动”这一特殊教育相结合,让小学生在身体力行的综合劳动实践中,循序将其掌握。

例如,教师完成“运算”相关课程的教学后,就可以立足生活角度设计综合形态的劳动实践。如,带领小学生走出校门,先让他们测量校园外围的长和宽,之后再让他们使用课堂所学的运算知识,自主计算若间距为X,校园外围一共可以种植多少棵树苗?又如,与校门口的小商店联动,让小学生帮助店长计算不同商品近期的销售总量是多少,之后,再结合运算所得,推理下一次进货,哪些商品值得大量买入。再如,与小学生的家长进行联动,让家长予以小学生一定的现金,并要求他们独立前往菜市场,自主购买今日家中所需的果蔬,并独立计算应付金额、应找回金额。进而,在与“劳动”教育联动的综合与实践中,切实充实了小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切实促进了小学生“运算能力”素养与优良劳动品行的形成。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师以“跨学科”为辅助、以“综合与实践”为依托,不仅创新了数学教学的表现形式,还加速了小学生有用、实用、适用的综合素养及能力的养成,进而,为小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十分显著的助力作用。

参考文献

[1] 陈丽君 . 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数学跨学科教学的实践探索 [J]. 小学教学参考 ,2024(8).

[2] 毕义兵 , 严慧 , 宋本霞 , 等 . 基于核心素养开展的小学数学跨学科教学实践探究 [J]. 考试周刊 ,202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