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美术课堂路径探索
焦旭东
阿克苏市第十六小学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诞生了无数文化瑰宝,其中不仅包含着数不胜数的物质文化资源,比如雕塑、建筑、画作、手工艺品等,同时也包含着很多非物质精神文化类产物,比如传统节日、地方风俗等。在小学美术教学工作中融入这些传统文化元素,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学科知识技能,同时也能够使学生逐渐接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了解中国民族文化的精髓,实现小学生审美能力和艺术水平的发展。为此,怎样将传统文化元素有效地融入到小学美术课堂当中,是当前很多教师重点思考的问题。
一、整合文化要素,制定教学目标
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到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工作中,首先需要教师精准提炼经典的文化代表元素,以此为今后的教学目标建立、教学活动开展奠定基础。这也就需要教师深入研究教材内容,深刻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并充分结合小学生现阶段的认知水平和兴趣喜好。
例如,在进行二年级上册“第 2 课独特的建筑”的教学活动中,中华传统建筑是传统文化最为重要的体现形式之一,教师可以基于这一要素为引导,带领学生深入感知中华传统文化的多元化特点,强化小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为此,教师可以基于本节课的知识要点,以四个角度制定教学目标:首先,基于美术知识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华传统建筑风格和种类,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欣赏传统建筑特点,强化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其次,基于传统建筑样式的绘画创作,增强学生的艺术表现力和艺术创作力;再次,开展实践性创新活动,感受传统建筑文化的魅力,调动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探索热情;最后,通过学习和理解中华传统建筑文化历史知识,加深学生的文化理解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搜集文化资源,构建课堂情境
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小学美术课堂,构建相应的教学情境能够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参与兴趣,使学生在听觉、视觉及触觉感官吸引中感受传统文化学习的价值。教师需要整合多元化的传统文化资源,以教学内容为核心,为学生创设更具开放性和互动性的学习情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例如,在进行三年级下册“第 1 课水墨游戏”教学活动中,这堂课的主要内容便是使学生熟练掌握我国传统绘画题材水墨画的知识和技能,教师便可以以此为核心,先为学生在互联网中整合多种资源,并在课堂上营造优质的学习情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首先带领学生回忆自己童年时所观看过的水墨画动画片,比如《小蝌蚪找妈妈》《山水情》《牧笛》等动画作品,向学生展示水墨画这一艺术概念。其次,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演示的方式,为学生播放经典水墨动画,在观看结束以后,由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思考,找出这些水墨画作品的特点,并鼓励学生开展自主化创作,使其充分感受到水墨画这一传统文化艺术形式的魅力。借助这种教学模式,能够帮助学生在良好的学习情境中加深对水墨画艺术题材的认知。
三、基于文化发展,开展实践探索
美术课程更为看重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活动中融入传统文化元素,教师可以基于文化发展的角度,为学生设计更为多元生动的课程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掌握传统文化的表现技巧,增强学生民族自信力,引导其积极参与其中,自觉承担起弘扬传统文化的责任。
例如,在进行五年级上册“第 12 课元宵节里挂彩灯”教学活动中,美术教师的主要教育目标便是使学生了解彩灯制作的知识和技巧,并组织学生开展相应的实践性活动,以此实现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弘扬。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应当先基础讲解彩灯制作的技巧,并为学生提供多种可选的制作材料,带领学生根据彩灯的造型、色彩、装饰等要素,进行自主化的艺术设计。学生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自身想象力与创造力,并由教师提供精准化指导,最后对学生的创作成果进行评价总结,以此更好的帮助学生了解传统手工艺品制作知识。
简要而言,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工作中融入传统文化元素,不仅可以丰富课堂内容,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为此,广大小学美术教师应当利用多元化的手段,对传统文化元素进行整合和展示,使传统文化与美术知识完美融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另外,教师在工作中还应当积极探索创新,使学生在掌握美术知识的同时,深入感知中华传统文化所呈现的精神与内涵。
参考文献
[1] 陆茜茜 . 小学美术课堂中传统文化的渗透策略 [J]. 美术教育研究 ,2021(4):182-183.
[2] 徐庆超 . 谈传统文化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J]. 美术教育研究 ,2021(6):172-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