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赋能幼儿园语言教学的策略与挑战
孙祖娇
广东省梅州市兴宁市齐昌幼儿园 514521
关键字:人工智能;幼儿教育;语言教学
引言
语言是幼儿发展的重要认知领域,是支撑幼儿社会交往与思维发展的基础性领域。伴随信息化、智能化的快速发展,AI 在基础教育场域中逐渐萌芽,在幼儿语言教学中展现出独特的价值。AI 不仅突破了传统教学的场地局限和时间局限,还能为幼儿的语言教学提供个性化的、智能化的教学场域。但 AI 在语言领域的发展仍面临着技术融入、教师融入、隐私伦理等挑战。为此,探索AI 服务幼儿语言教学将是助力高质量教育的重要方向。
一、人工智能在幼儿语言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一)智能语音识别与互动对话系统
智能语音识别可以让幼儿通过口语与 AI 系统进行实时对话,锻炼了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还有助于激发幼儿学习兴趣。譬如,智能语音识别技术能够使语音识别机器人通过与幼儿对话、讲故事、唱儿歌等途径创造与人相似的环境,训练幼儿语音的模仿能力和语音表达能力。
(二)个性化语言学习平台
人工智能基于大数据,分析学生学习情况,找到其具体的语言进步与差异,为其推送相应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向。比如 AI 学习可以根据其单词量、语法点为其推荐相应题目或活动,做到“对症下药”。
(三)图像识别与多模态教学支持
将图像识别技术与自然语言处理相结合,多模态教学平台能将图像、声音、文字等信息融合起来,增加语言学习的趣味性、沉浸感。AI 可对绘本信息或图片进行识别,并将识别结果转化为相应的语音信息,使幼儿在多感官参与的过程中学习到新词、新句。
(四)智能评估与反馈系统
传统语言评价存在主观性强、时间长段长、无法动态追踪与同步语言评价的问题,AI 能够做到动态追踪与同步语言学习过程。语音分析、学习数据挖掘,使 AI 系统对幼儿存在的语言问题进行及时反馈、提供语言学习建议、帮助教师改进教学。
二、人工智能赋能语言教学的策略
(一)教学场景融合策略
人工智能技术合理的应用,应充分契合幼儿园原有的教学环境,打造“人机共学”的课堂教学,引进智能语音机器人、AR / VR、电子白板等智能互动设备,把静态的语言课堂教学变为动态、视像和体验的课堂教学。例如:故事教学,教师可以利用AI 语合让故事中的人物“开口”,创设语言环境,提高幼儿对故事内容、人物的语言理解与模仿能力,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运用 AI 技术,智能推送与之相对应的词汇小游戏、语音模仿练习等,强化教学的参与意识和任务意识。这样的教学方式,拓展了课堂教学的内容,促进了课堂教学的变革与智能化,实现“游戏课堂”的教学目标。
(二)个性化学习路径设计
每个幼儿的语音识别能力和语言能力各有不同,进步幅度也各有差异,当人工智能系统采集到幼儿学习过程中的语音识别得分、作答时长、参与度等数据后,可协助系统对幼儿进行画像,从而为其匹配不同的学习路径。例如语音识别系统可以根据幼儿语音识别的正确率来自动调整练习难度,使用时,教师可以考虑安排不同的个别指导和小组活动。如语言发展较慢的幼儿参加基础的语音练习,语言发展快的幼儿尝试复杂的口语或文字表达任务,如口头描述图画、创编故事、双人对话游戏等。这有利于从“共性化教学”走向“个性发展”,实现教育平等和教学效能的提升。
(三)多模态互动教学
多模态教学是指运用多感官信息来进行教学,给予幼儿更生动的语言输入。AI 拥有强大的信息处理能力,能够支持图文声像并茂的音频语音合成,使幼儿真正融入到“听、看、说、动”的教学场景中。例如,在识字教学中,AI 可以与图片、声音、动画等多模态形式呈现,幼儿能够从多个感官记忆词义、词法;在讲故事时,可以与AI 系统进行肢体语言互动,幼儿可以一边听一边讲句子。多模态教学使幼儿的听说能力得到锻炼,幼儿学习动机被调动,注意力和思维被激活,对语言、认知能力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四)教师与AI 协同策略
教师的介入 AI 的过程中,应完成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到教学的设计者、引导者、情感助力者角色转变的认知转变:正确认识AI 系统的作用范围和边界,分配部分人机互动时间,避免技术过度,必要时“以人代机”,发挥“人”的指引引导、情感助力角色。具体合作方式为:教师基于 AI 系统提供的学情数据,对教学活动进行设计与调整;教师引导幼儿在课堂中有意义的人机交互,引发幼儿思考;教师基于AI 反馈和自身观察做出综合性判断。同时,教师也要提升自身 AI 素养,包含熟练使用 AI 系统工具,对数据信息有基本了解,基于对技术的反思而教学的意识。只有真正“AI 赋能教师”,才能实现“AI 赋能教学”。
(五)数据驱动教学评估机制
AI 技术强大的收集、分析、反馈能力为语言学习的评价从阶段性终结性评价走向过程性、动态化、可视化的学习评价提供了技术可能,对幼儿语言学习过程的分析,如语音、词汇、对话交流参与、听力理解情况等的数据分析,形成个性化报告。教师及时发现问题并改进教学,如某个幼儿在句式的错误频次高,根据数据就可以找到其在句式中的错误,及时制定个性化的语言学习、巩固、强化训练。教师可以将 AI 生成的图形、报告反馈给家长,让家长参与到幼儿的语言评价中来,家校结合,提高教育教学的科学性、精准性。AI 支持下的评价为形成性评价、发展性评价等提供了技术保障,实现评价方式从“终结性”走向“过程”。
结束语
人工智能作为教育技术创新的新路径,重塑了幼儿园语言教学的生态空间,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价等方面提供更多支持,提高了教学的效率和有效性。与此同时,AI 的教育实践存在技术融合、教师融合、隐私安全等问题,未来应加强师资培训、完善技术平台、优化政策制度,在保障教育公平和教育伦理的前提下让AI 技术更好地支持儿童的语言发展,实现AI“技术立教”的初衷。
参考文献
[1] 秦银花 . 人工智能在幼儿语言教育活动中的应用 [J]. 求知导刊 ,2025,(16):128-130.DOI:10.14161/j.cnki.qzdk.2025.16.041.
[2] 安雪莲 . 信息技术与幼儿园语言活动的有效融合 [J]. 课堂内外( 高中版 ),2025,(15):154-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