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Teaching and Research

探究式学习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作者

张那

湖南省株洲市王仙中学

为保障学生能够将理论化知识转化自身学习能力,需要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来推动学生发展应用意识,在探究性学习活动的支持下使学生完整经历知识应用的全过程,从中积累英语活动经验转化为策略性知识。探究性学习活动的开展既能够以活动式课堂激发学生兴趣,促进他们的主动参与,又能够通过把握问题与任务的难度,使得学生可以在符合最近发展区的探索活动中提升学习能力。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教学实践中提倡从原本的“丰富学生知识储备”转变为“提升学生探究能力”,为此,在初中英语教学中也要尤为重视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遵循主体性原则、任务驱动性原则、多样性原则开展探究式学习活动,教师要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找准现有学习起点,适度地安排探究学习环节和学习任务,设定与之相匹配的探究学习环节。

一、以生活化话题引入探究主题,激发学生兴趣

探究性学习活动的开展中,要注重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之在兴趣的驱使下保持较高的专注力,进而主动对英语知识展开探究。为此,教师要以学生的兴趣为导向进行探究主题的选择,选择学生较为熟悉的生活话题更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并且易于理解可启发学生的应用意识。以生活化话题引入探究主题,可以使学生利用已有经验认识到英语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这更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促进主动探究。

例如:在学习“What's the highest mountain in the world?”这课时,主要围绕“世界最高的山”这一主题展开,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掌握关于世界著名山峰的词汇,并能够用比较级和最高级来描述山峰的高度。在教学导入环节,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世界地图,询问学生爬过最高的山是什么,引导学生关注世界著名山峰,由此来激发他们的兴趣,为后续学习比较级和最高级的语法知识奠定基础。

二、以开放性问题构建探究情境,促进学生思考

探究式学习活动的开展目标是引领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了使所有学生都能通过探究活动有所收获,教师需要合理把控探究学习中问题与任务的难度。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将情境视为推动教学工作的重要因素,于多样化情境的创设中,利用“情”使学生愿意主动进行课程内容的学习,利用“境”为学生创设学习学科知识的必要条件。为此,教师要以开放性、发散性的问题构建探究情境,促进学生的主动思考。

在“What's the highest mountain in the world?”这课中,在阅读课文了解关于喜马拉雅山的基本知识后,教师提出“Which is the deepestsalt lake in the world?”这个问题创设探究情境,让学生写一段描述这个问题的短文,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要查阅资源或者联系已有知识对这个问题展开讨论,因题目的开放性较强,学生在写作短文时不必过于局限写作思路,而是能够从不同角度展开描述。

三、依托丰富活动设计探究议题,达成深度学习

深度学习区别于“知道,理解”的浅层学习,更突出“精而深”“少即多”的特点,通过拓展学习深度与广度,使学生构建更完善的知识框架,并且以形成良好迁移、应用能力为最终学习目标。教师要依托丰富多样的活动设计探究议题,设置一些探究性、研讨性、思辨性的话题,使学生在建立新旧知识关联的同时提升应用能力,达成深度学习的目标。

例如:在学习“Will people have robots?”这课时,在学习过单元内的词汇、句型和语法知识点后,开展议题探究活动“机器人对人类发展的利与弊”,让学生分成正反两个小组展开思辨讨论,然后模拟辩论的形式让学生阐述自己的观点。学生需要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写作辩论稿,一方面体现出对知识迁移能力的锻炼,另一方面可促使学生在探究式学习中加深对本课人文主题的认知。

总而言之,当前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教学模式传统,致使学生在学习中缺乏主观能动性的问题,并且导致学生在长期的被动学习状态中陷入死记硬背的思维定式。探究式学习适应基础教育改革的要求,能够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其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且探究性问题适应英语课程目标的更新,符合培养学生英语思维能力的必要需求,能够使学生在对问题的探究中提升分析与运用能力。由此出发,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开展探究式学习活动,首先要引入生活话题激发学生兴趣,在此基础上设计开放性和发散性的问题构建探究情境,让探索情境成为学生认知发展的载体,并依托丰富多样的探究议题,促进学生的知识应用。

参考文献

[1] 张振军. 初中英语“探究式课堂”教学初探[J]. 考试周刊,2024,(34):106-110.

[2] 邓翠红 . 探究式学习在初中英语课堂中的应用 [J]. 启迪与智慧( 上 ),2024,(07):5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