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学法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的应用与成效探究
杨和念
柳州市融安县高级中学 广西 柳州市 545400
摘要:情境教学法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的应用与成效为文章的聚焦点,当前高中文言文教学存在理解困难,兴趣缺乏,教学方法单一等问题,情境教学法在营造氛围,辅助字词理解,助力内容解读等方面具体应用方式的阐述变得详细,学习兴趣提升,理解能力增强,思维品质培养以及文化素养提高等显著成效在深入探究后,旨在有效提供高中文言文教学质量提升策略与实践指导。
关键词:高中;文言文;情境教学;成效
文言文承载历史文化信息与语言艺术精髓,为中华传统文化瑰宝,在高中语文教学体系中,文言文教学地位重要,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思维能力以及文化素养的培养都离不开文言文教学。文言文与现代文在语言表达,语法结构等方面差异较大,内容晦涩难懂,学生学习困难且兴趣不高,传统的教学方法侧重字词讲解与语法分析,教学过程枯燥,难以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情境教学法的特征生动形象且感染力强,可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使学生与文言文的距离拉近,学生身临其境时感受文言文的魅力,文言文教学效果有效提升,高中文言文教学中深入研究情境教学法应用与成效,改进文言文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重要意义显著。
一、 高中文言文教学的现状与挑战
(一) 文言文难度大,学生学习积极性受挫
高中文言文包含众多生僻字词,特殊语法以及古今异义现象,学生阅读时难以准确理解文意,困惑难以避免,《鸿门宴》中“沛公军霸上”一句,“军”作动词,意为“驻军,驻扎”,这与现代汉语中“军队”的名词含义存在差异。若学生无法掌握这种实词的特殊用法,句子乃至文章的意思就难以理解,文言文句式结构如宾语前置,状语后置等,与现代汉语显著不同,进一步增加理解难度,长期面对此类困境,学生容易产生畏难情绪,学习积极性受挫,对文言文失去兴趣。
(二) 传统教学方式枯燥,难以激发学生兴趣
在高中文言文传统教学中,教师习惯采用串讲法,逐字逐句地解释字词并翻译句子,之后分析文章结构与主题,此类知识灌输型教学过程单调,趣味性与互动性难以达到要求,课堂上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学习投入难以保持全身心,比如在讲解《师说》时,教师若只机械地对“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等句子进行含义讲解,不借助多样手段进行教学,学生很容易倦乏,抵触文言文学习,无法真正体味文言文的文化内涵与艺术价值。
(三) 教学方法单一,难以满足学生多元学习需求
高中语文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部分存在方法单一现象,教材与教参的依赖性较强,创新与拓展较为缺乏,课堂对教学过程存在限制,课外资源的利用也受到忽视,学生难以在丰富多样的学习渠道下进行学习。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兴趣爱好和认知水平存在差异,全体学生的学习需求无法仅依赖单一的教学方法满足,形象思维较强的学生难以借助传统教学方法充分激发学习潜能;抽象思维发展较好的学生可能觉得教学内容过于简单且缺乏挑战,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限制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与发展空间。
二、 情境教学法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的应用与成效
(一) 营造文言文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兴趣
情境教学法借助多种手段营造文言文学习氛围,学生可置身特定的历史情境感受文言文的魅力以激发兴趣,教师借助多媒体资源,像播放与课文相关的历史纪录片片段,古典音乐,展示古代建筑与服饰图片等创设直观情境,在进行《赤壁赋》教学时,播放赤壁之战影视片段,波澜壮阔的战争场景使学生仿佛置身苏轼笔下的赤壁,再配以悠扬古典音乐,悠远意境逐步生成,学生中也激发了学习兴趣。教师可借助角色扮演形式,让学生在学习《廉颇蔺相如列传》时演绎文言文里的廉颇,蔺相如等人物,故事情节在表演中进行表达,人物的性格与情感变化也通过表演让学生体会,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兴趣同样在表演中增强。
(二) 创设情境帮助理解字词,降低学习难度
文言文字词理解在教学中存在难点,情境教学法可创设情境助力学生掌握,教师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把抽象文言字词与生活具体事物相关联。例如讲解“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中“从”字为“使……跟从”的使动用法时,教师让学生想象自己为领导带领下属出行的场景,学生从而理解“从”字在此处的含义,借助故事情境讲解字词同样有效。教师在讲解“亡”字不同语境含义时,可讲述“亡羊补牢”的故事,学生于“羊逃跑了”这一情境下,明白“亡”为“逃跑”之意;再讲述“国破家亡”的情境,学生理解在描述国家灭亡时“亡”是“灭亡”的意思,这些情境讲述使学生对文言字词多种含义理解更直观,学习难度也降低。
(三) 借助情境深化文言文解读与理解
情境教学法在解读文言文内容时可使学生更好地把握文章主旨与情感,教师创设问题情境能够引导深入思考,像教授《陈情表》时提问李密向皇帝上表陈情的动因为何,他面临着怎样的两难处境,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文章,在情境里体会李密对祖母的孝顺和对朝廷征召的无奈,创设历史背景情境同样重要,讲解《过秦论》时,教师详细介绍秦朝兴衰历史,秦朝统一六国的辉煌以及后期暴政都为学生了解,贾谊写作此文总结秦朝灭亡教训,这加深了学生对文章内容与主旨的理解。
(四) 通过情境培养思维品质,提升文化素养
高中文言文教学里情境教学法对思维品质与文化素养的提升存在意义,创设开放性情境时,学生得到鼓励,批判性思维与创造性思维受到引导。学习《桃花源记》时,教师引导思考“桃花源真的存在吗,作者描绘理想社会在那个时代现实意义在何处,你会进入桃花源吗”这些问题,学生在思考讨论中思维拓展,分析问题角度不同,批判性思维也得到培育。
结束语:高中文言文教学中,情境教学法的应用价值与成效显著,当前文言文教学存在理解困难,兴趣缺乏以及方法单一等问题,通过情境教学法能够有效解决。学习氛围的营造,字词理解的辅助,内容解读的助力以及思维品质和文化素养的培养等方面,都运用了情境教学法,高中文言文教学质量在注入新的活力后提升,这要求教师在未来的教学中不断探索情境教学法创新应用方式,充分发挥其优势,为学生提供优质高效的文言文学习体验,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思维能力以及文化素养全面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能够传承和弘扬。
参考文献
[1] 游晗.高中文言文教学方法之我见[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7(4):173—174.
[2] 陈海权.谈如何开展高中语文的文言文教学[J].赤子(上中旬),2016(2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