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科左后旗林业生态建设促进精准扶贫浅论

作者

胡文明

内蒙古通辽市科左后旗乌旦林场,内蒙古通辽 028100

一、基本情况

-) )、自然情况。科左后旗位于东经 12130 至 12343 ,北纬 4240 至 4342 ′之间,通辽市东南部科尔沁沙地腹地。全域除东部西辽河冲积平原外,皆是以沙丘、沙地为主要特征的地貌类型。境内沙化土地面积一度达到1180 万亩,占全旗总面积的 68% ,是全国沙化严重、生态环境脆弱的旗县之一。上世纪 70 年代至 90 年代末,农牧业的迅速发展加剧了生态环境的恶化,全旗 80% 的沙地牧场沙化,生态体系失衡严重,致使生态环境恶化,农牧民群众生存发展空间遭到吞噬、贫困程度加剧,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效应日益凸显。近年来,我旗加大了林业生态建设与保护力度,林业植被大幅度提升,生态环境逐步明显改善,林业生态系统进入良性发展阶段[1]。

(二)社会情况。科左后旗总土地面积 11570 平方公里,辖 15 个苏木镇,4 个农牧场、283 个嘎查村(分场),858 个自然村,总人口40.18 万,有蒙、汉、回、满、朝等19 个民族,其中蒙古族人口占 75.17% ,是全区县域蒙古族人口居住最集中的地区之一,2011 年被确定为国家扶贫开发重点旗、革命老区。“十二五”初期,全旗有贫困农牧民3 万户、8 万人,占农村牧区人口的 25% 。自实施林业生态建设和精准扶贫以来,2017年底贫困农牧民减至4424 户、12433 人,贫困人口占比 4.15% 。

二、主要做法

(一) 林业生态政策惠民。

1、科左后旗先后出台了《科左后旗林业生态红线划定工作方案》《科左后旗林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科左后旗生态扶贫规划》《科左后旗林业产业发展规划》《科左后旗沙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并成立了林业生态建设领导小组,建立了林业生态建设管理体系,层层落实领导责任,为林业生态建设提供了组织保证[2]。

2、按照“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发展思路,在明沙区实施封禁保护,结合飞播进行自然修复;在土地沙化地区立地条件较好的区域实施人工造林工程,对低植被地区实施封山育林工程,对沙化耕地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实现了林业生态改善与贫困农牧民增收融合并进。

3、采取了提供苗木技术支持等措施、指导帮扶贫困户按照相关技术规程进行栽植,主要对樟子松、五角枫等乡土树种苗木进行培育,企业优先采购,减少调入苗木支出,使贫困农牧民获得了可观收益。通过招商引资,给与贫困农牧民优惠政策。如:在努古斯台育苗项目区,年均投入66.16 万元,帮扶贫困人口实施以造代育 413.5 亩,培育樟子松苗木 16.54 万株,苗木出圃后预计可实现年均收入 165.4 万元,年均效益 99.24 万元[3]。

(二)林业生态建设利民

1、实施了人工造林。在立地条件较好的地区栽植樟子松、五角枫、榆树、杨树,采用针阔结合、多树种结合的乡土树种混交林,使林木自然生长,达到森林生物群落的动态平衡。在半流动沙区采用近自然林模式,栽植五角枫、榆树和蒙桑等乡土树种混交林,栽植方式为一年生小苗,低密度栽植,恢复科尔沁疏林草原风光;在流动沙丘地段实施综合治沙造林,栽植杨树。在立地条件较差的区域,先建设人工网格沙障,在周边栽植杨树或樟子松进行形成林带锁边造林,并栽植樟子松作为先锋树种进行固沙,逐步恢复林草植被后,辅以封育措施,栽植锦鸡儿、紫穗槐等灌木形成稳定的生态群落。对公路、水域、农田、草牧场周边建设以杨树、柳树为主的防护林带,并在面积较大的宜林地进行栽植杨树或樟子松,建设防护型用材林。

2、采取了封山育林。主要采用乔灌草结合,以灌草为主,造封飞结合,以封为主,利用原生树种主要为天然榆树和桑树,改变片面要求行列式,整齐划一,单一树种的造林模式,根据植物垂直分布的特性,因地制宜采取多树种无规则近自然林造林模式。在天然榆树、桑树自然落种不足的间隙地块,进行人工点缀五角枫、桑树、踏郎、樟子松和锦鸡儿等乡土适生树种。为防止人畜毁坏植被,给植被自我修复提供条件,在管护上采取机械围栏和人工看护相结合的办法实行全封。

(三)林业产业富民

1、开发了经济林产业。通过用材林产业基地、五角枫木本油料产业基地、红松良种产业基地及果树加工基地,培育经济林产业。鼓励农牧民依托退耕还林地块、采伐迹地及农户庭院,栽种大果榛子、锦绣海棠等本地适生果树品种,发展经济林产业,提升群众在生态建设中收益水平。引导农牧民从事林下种养业,特别是给予项目区贫困户政策帮扶资金及技术支持,按照“长短结合、以短养长”的原则,实现贫困户持续稳定增收。

2、提供了项目支持。通过加大苗木选购、技术服务、产品销售等环节扶持力度,林果产业规模不断壮大。2014 年以来,全旗建成果树基地 3 万亩、五角枫木本油料基地 3 万亩、林板一体化基地7 万亩,樟子松嫁接红松 0.5 万亩,受益农牧民达 1.2 万户,其中贫困农牧民 840 户。现已年均投入82.7 万元建设果树经济林 413.5 亩,栽植锦绣海棠 2.07 万株,预计年均收入可达 496.2 万元,年均经济效益 413.5 万元。

三、林业生态建设促进了精准扶贫

1、综合治沙成效显著。自 2014 年以来,科左后旗累计完成科尔沁沙地综合治理410 万亩,全旗共有有林地340.3 万亩,疏林地 16 万亩,灌木林地 50 万亩,未成林 67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 21.68% ,较 2002 年的 11.24% 提高了 10.44 个百分点。土地沙化退化现象得到有效遏制,林草植被迅速恢复,生态环境明显改善,降低了旱涝风沙盐碱等自然灾害对农业的影响。

2、村屯绿化成效可观。村屯绿化工程覆盖了全旗15 个苏木镇,4 个农牧场的858个自然村、75 个重点贫困村文化广场实施绿化美化建设,村屯环境差,绿化水平低或无绿化的局面彻底改变。绿化水平较低的村屯,主要围绕农村空地资源化利用,因地制宜开展了绿化美化建设,栽植松树、柏树、云杉等树种,净化了空气,美化了环境,促进了美丽乡村建设。

3、道路绿化成效突显。近几年,科左后旗完成了域内

主要公路宽幅绿化带工程,尤其是甘旗卡至库伦公路已建成宽幅 1000 米的绿色长廊。主要通道两侧栽植树种以多行杨树、柳树为主,并嵌栽了樟子松。乡村级道路两侧建成双行杨树或柳树林带,形成了一道靓丽的了绿化风景线。

多年来,科左后旗因地制宜、按照林业“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发展思路,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绘就了新时期林业生态建设和林业生态扶贫的总体蓝图,初步建成了以村屯、城镇、园区绿化为点,以通道绿化为线,以综合治沙、封山育林、退耕还林为面的林业生态建设保护新格局。

参考文献:

[1]青格乐图,赵恩那木拉,包永刚.科左后旗林业生态建设促进精准扶贫浅论[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20,43(05):61-62+53.

[2]青格乐图,呼和,敖特根白乙,等.科左后旗生态环境保护对策和措施[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14,37(01):4-5.

[3]李 才 . 增 强 生 态 保 护 促 进 林 业 精 准 扶 贫 脱 贫 发 展 [J]. 智 慧 农 业 导刊,2021,1(22):6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