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三教改革”背景下的高职服装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作者

常元

辽宁轻工职业学院 116100

关键词:三教改革   双循环

我国的服装产业正经历从中低端向中高端延伸的关键时期,需要大量的中高端技能型人才。服装行业逐渐从流水线生产模式向现代化化、绿色制造、柔性定制等方向转变;传统的生产经营模式向线上线下产供销一体化模式转变,复合型的岗位日渐增多,复合型、创新型的培养目标尤为重要。

一、项目实施的背景

服装行业历经了划时代的变革,如今面临着国际竞争的加剧,行业处于不断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服装专业人才培养的培养尤为重要。从行业发展和企业需求而言,企业员工的稳定性、企业岗位能力、持续发展能力极为重要。当前服装高职的生源结构类型较为复杂文化水平不一,学习能力也有一定的差异,以“三教改革”助推“三线驱动”培养多层次人才,能切实解决实践技能不足,培养目标同一性,课程设置单一性,学生的创新创意能力差等实际问题,对培养德技并修的技术技能人才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2019年国务院发布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明确提出了“三教”(教师、教材、教法)改革的任务。高职院校全面开展“三教”改革,是新时代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的重要举措。其中教师是根本,教材是基础,教法是载体,落脚点在于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适应行业企业需求的复合型、创新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教育改革和课堂革命在职业院校中得到大力推广和发展,但在教师能力、实训条件等环境的限制下,发挥的作用依然有限。职业院校的很多老师欠缺企业实际工作经验,课程改革能力不足;教学内容与企业生产实际脱节,落后于现代化企业的发展变化。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应用、实训力度不断增强,人才培养质量得到显著提升,但仍然存在薄弱环节,突出问题就是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单一目标的培养形式难以形成阶梯人才结构,岗位匹配性距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尚有一定差距。

二、项目实施的建设思路

通过深化产教融合,对接就业岗位群,聚焦课证融通,推进新型教学模式,变革教学方法促进教师队伍建设和教育教学改革,建设数字化资源,还原企业生产过程,开展高水平的实训,规范人才培养全过程,促进学训“双循环”,有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并辐射应用到其他人才培养领域。

1.从岗位出发,以能力为本位设计教学过程

以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为基础,通过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以各项职业能力为核心构建学习单元 ,将职业能力落实在整个操作过程中;

2.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习成果的导向特征

以企业岗位(群)任职要求、职业标准、工作过程作为主体,进行内容设计,提炼典型性案例,其工艺、方法、操作规程、标准均符合企业标准;

3.对接就业岗位群,聚焦课证融通

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与专业教学标准、教学内容与学习资源开发、技能考核与课程考试等方面进行探索与实践,切实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和从业能力;

4.强化课程思政,促进学思行的统一

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将“以德树人、课程思政”有机融合,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服装行业推崇的职业操守、劳动观、工匠精神加以渗透,使学生、爱岗敬业,立足企业,符合行业发展需求;

5.改进评价考核方式,动态调整建设方案和过程

根据企业工作标准,设计代表本项目能力要求的考核内容,系统检测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掌握情况。考核项目可进行拓展延伸,兼顾不同学生学习能力和个人特点,锻炼选拔优质人才,适应不同企业人才需求类型。

三、项目建设的具体举措

1.打造高素质的教学团队,为现有教师“赋能”。教师深入企业实践锻炼,承担企业实际生产任务,进行技术研发工作,加强实战能力和知识应用转化能力,更好承担教学改革和课题研究工作。

2.根据现代化企业多元化需求,提炼岗位群典型工作过程,建设设计、生产、营销一体化课程体系,架构课程关联,实施平台通识课程、岗位专业技能课程、拓展方向课程的分段培养,符合行业特征和学生个体差异需求。

3.改善教学实训条件,打造能力为本位的“育训结合,德技并修”的实践教学体系,工学结合按照教--学--训--能--创五个步骤夯实学生的专业技能,并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4.紧密对接行业规范和职业资格要求,根据岗位特征和工作流程编写活页化教材或工作手册,保持及时更新、完善,同步还原企业的新技术、新方法和新工艺。

5.以项目为载体,“三线驱动”组织教学,推进教学手段创新和教法改革,建设数字化资源,“线上+线下”结合“教学线+生产线+企业线”教学形式,实现“教、学、做”的有机结合,专业人才培养有的放矢。

6.深化产教融合,开展多领域的合作,积极引进能工巧匠,还原企业技术,开展多元化育人,完成企业文化、技术、职业素养的分阶段导入,提升实践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7.选拔专业突出的学生,利用职业技能竞赛、创新项目、社会服务项目,具备行业技术工人不具备的美学、现代化生产组织、技术创新、生产与互联网经济共享相关的职业发展能力,实现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

8.加强德育教育,打造“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利用课堂教学主渠道,将时代精神与社会正能量引入课堂,将职业文化、员工素养、工匠精神与专业教育有机结合。更好的促进行业的稳定就业和岗位契合度。

通过三教改革促进师资、教学和专业的内涵建设,全面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和职业技能,能够适应培养目标的多样性,满足社会对人才多样化需求。教学策略的分层施教兼顾学生的学情和学习能力,保障学生的学习愿望和学习效果,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学生的发展需求。教师队伍、教学资源建设和教法改革能提升教学与企业生产的同步性,为职业教育提供优质方法和资源,将先进的理念和技术方法更好的传递,丰富和改善教学环节,评价过程,促进职业教育工作的正向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