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联邦因果协同网络攻击检测研究
高亨 曾增日 邹彬彬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信息学院
1 模型整体架构设计
根据联邦学习与因果推理的协同逻辑框架,将系统框架里的功能模块划分为客户端(本地训练、因果特征提取、差分隐私保护)和服务器(动态权重聚合、因果正则化、全局模型优化)。
客户端模块作为联邦因果协同模型的边缘计算节点,承载本地数据隐私保护与因果特征提炼的核心任务。在智能家居设备(如摄像头、门锁、路由器)端,客户端首先通过轻量化因果发现算法(如 PC 算法或 LiNGAM)从本地加密流量中提取与攻击行为存在潜在因果关联的特征(例如“TLS 握手失败率”“异常协议字段分布”),并结合领域知识(如设备协议规范)构建本地结构因果模型(SCM),识别并剔除环境噪声(如网络延迟波动、设备固件版本差异)导致的虚假关联。随后,客户端基于因果正则化约束的本地模型进行训练,通过损失函数
强制模型参数向因果特征对应的causal方向优化,避免过拟合统计噪声。训练完成后,客户端对上传的模型梯度或特征参数注入高斯噪声(满足(ϵ,δ)(ϵ,δ)-差分隐私)或进行同态加密,确保原始数据隐私不泄露,最终将脱敏后的参数通过联邦通信协议上传至服务器。这一流程实现了“数据不出户”的隐私保护与因果驱动的本地知识提炼双重目标。
服务器模块作为全局知识聚合与优化的中枢,通过动态策略整合多客户端信息并强化因果逻辑。服务器接收各客户端上传的加密参数后,首先基于攻击模式相似性执行动态客户端聚类(如通过特征向量余弦相似度分组),将智能灯泡、摄像头等高危设备划分为同质化训练组,降低组内数据分布异构性(Non-IID)对模型泛化的干扰。在参数聚合阶段,采用因果正则化加权策略,根据客户端因果特征的贡献度(如通过 KL 散度评估本地与全局因果图的一致性)动态调整聚合权重 αk ,公式为
,优先融合因果性强、数据质量高的客户端参数。同时,服务器引入反事实诊断机制,对全局特征进行干预实验(如模拟“若强制升级设备协议版本,攻击概率变化”),验证特征因果性并优化特征子集。最终,服务器生成轻量化全局模型(通过剪枝、量化压缩模型体积),下发给各客户端完成边缘部署,并实时监控模型性能,触发增量更新以应对新型攻击(如零日漏洞利用)。这一模块通过“动态聚类-因果聚合-轻量化部署”闭环,实现了隐私、效能与可解释性的全局最优平衡。
2 实验设计与结果分析
在对比实验中,为验证联邦因果协同模型的性能,需采用多样化的公开数据集以模拟智能家居网络攻击场。表 1 测试的实验结果数据很好的展示了该方法的优势:
表1 不同方法下测试的实验结果

以上数据来自多次测试,结合不同时间训练结果的平均值,对实验数据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联邦因果协同模型在智能家居网络攻击检测中展现出显著的综合优势。在检测性能方面,本文方法(联邦因果协同方法)的F1 值达到0.910,远超传统联邦学习(0.793)、集中式学习(0.846)与单一设备本地学习(0.723),其误报率仅为 3.4% ,较传统联邦学习( 9.2% )与集中式学习( 6.8% )大幅降低。这一性能提升源于因果推理与联邦学习的深度融合:通过动态客户端聚类与因果正则化约束,模型有效剥离了设备异构性(如摄像头与门锁流量差异)导致的虚假关联,精准识别如“TLS协议异常”“密钥协商失败率突增”等本质攻击特征,从而在保护数据隐私的同时显著提升检测精度。
3 总结
传统集中式检测方法在隐私保护、模型泛化性与可解释性方面面临严峻挑战。本研究以“基于联邦因果协同的智能家居网络攻击检测”为核心目标,通过融合联邦学习的分布式隐私保护机制与因果推理的逻辑可解释性,构建了一套动态、主动的安全防御体系,实现了隐私、效能与可解释性的三重平衡。
参考文献
[1]Ma, Xiaoxiao. A comprehensive survey on graph anomaly detection with deep learning [J]. IEEE Transactions on Knowledge and Data Engineering (2021).
[2]董卫宇,李海涛,王瑞敏,等.基于堆叠卷积注意力的网络流量异常检测模型[J].计算机工程,2022,48(09):12-19.
[3]Hassan, Muneeb Ul, Mubashir Husain Rehmani, and Jinjun Chen. Anomaly detection in blockchain networks: A comprehensive survey [J]. IEEE Communications Surveys & Tutorials (2022).
[4]蔡忠闽, 管晓宏, 邵萍, 等. 基于粗糙集理论的入侵检测新方法[J].计算机学报, 2003, 26(3): 361-366.
[5]生龙,袁丽娜,武南南,等.基于 GSA 与 DE 优化混合核 ELM 的网络异常检测模型[J/OL].计算机工程:1-10[2022-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