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道路施工中的绿色施工技术应用
王宇琦
身份证:511102199010072017
摘要:市政道路施工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施工过程中常伴随着大量扬尘排放、噪声污染及资源浪费等环境问题。绿色施工技术的推广应用,是实现低碳环保、节能减排和资源循环利用的有效途径。本文围绕绿色施工的核心理念,探讨其在市政道路工程中的具体应用方式,从施工材料选用、施工组织管理、节能降耗技术等方面展开论述,并结合实践案例分析技术实施效果,为市政工程绿色转型提供理论支持与技术借鉴。
关键词:绿色施工;市政工程;环境保护
一、市政道路施工中绿色理念的提出与发展
(一)绿色施工理念的基本内涵
绿色施工理念强调在工程建设全过程中,以节能、环保和资源高效利用为核心,实现施工对自然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最小化。该理念不同于传统施工模式,它不仅关注工程的最终产品质量,还关注施工过程中的资源消耗、废弃物处理、污染物排放等环节的可控性。在市政道路施工中,绿色理念要求通过优化施工工艺、改进设备能效、推广可再生材料的使用等措施,降低施工活动对周边环境的干扰程度。这种理念已逐步成为市政工程管理的重要指导方针,受到政府主管部门及施工单位的高度重视。推广绿色施工,不仅是环境保护的需要,也是推动建设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
(二)绿色施工发展对市政道路工程的影响
绿色施工的发展对于市政道路工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表现为施工技术体系、管理模式以及材料选型的系统性转变。在传统模式下,市政道路工程常以工期与造价为核心,环境保护意识薄弱,导致能源浪费与污染问题突出。随着绿色理念的引入,施工企业开始重视环境影响评估,逐步形成以环保目标为导向的施工方案规划机制。在设备使用方面,优先选择节能低排放机械;在材料采购上,注重绿色建材的选择;在施工组织中,强化粉尘控制与废弃物分类处理。这些变化不仅提高了工程的环境适应能力,也促进了施工效率的提升与成本的合理控制,推动了整个行业绿色转型的进程。
(三)绿色施工政策引导与行业响应
绿色施工在市政道路领域的推广离不开政策的支持与行业的积极响应。各级政府在相关政策文件中明确提出了绿色施工的目标与技术要求,并通过标准化引导、财政补贴、技术评审等方式推动其落地实施。施工企业在政策引导下,逐步建立起绿色施工管理体系,强化施工全流程的环保责任落实,并将绿色绩效纳入项目考核指标。在实践中,一些城市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了绿色施工的评价标准与考核办法,形成了具有区域特色的绿色施工推进模式。通过政策驱动与行业自律并行的方式,绿色施工技术的推广不再仅停留在口号层面,而是逐步转化为可操作、可评估的工程实践标准。
二、市政道路施工中绿色技术的应用实践
(一)绿色建材的合理选用与替代技术
在市政道路施工过程中,建筑材料的选择直接关系到资源的利用效率与环境污染程度。为落实绿色施工要求,施工单位应优先使用性能稳定、资源消耗少、可循环利用的绿色建材,如改性沥青、透水混凝土、再生集料等材料。这些材料不仅具备良好的施工性能,还能在使用过程中减少碳排放和城市热岛效应。通过对传统道路材料的性能改良,可大幅度降低施工中对不可再生资源的依赖程度。例如,利用城市建筑废料经处理后的再生骨料,可有效替代部分天然石料,既减少了建筑垃圾的堆存,又缓解了石材资源的开采压力。在沥青铺装层中加入环保改性剂,不但能提高道路耐久性,还能减少施工现场有害气体的释放。合理的绿色材料替代策略,需要在施工前通过试验分析和经济技术对比,制定科学的材料使用计划,确保环保效益与工程质量的统一。
(二)节能降耗设备的配置与施工机械优化
施工机械设备是市政道路施工中能源消耗与污染排放的主要来源。推广应用节能降耗型机械设备,是绿色施工技术实施的重要内容。在机械选择阶段,应优先选用具有高能效标识、低噪声、低排放特性的施工设备,如电驱动压路机、油电混合型搅拌车等先进机型。这些设备在运行过程中能有效降低能源消耗,减少尾气排放量。在设备运行过程中,通过智能调控系统实现施工过程的精细化控制,减少空转时间与重复作业现象。例如,使用施工数据监控系统,动态调度机械设备的运行状态,实现施工效率最大化。在施工工艺安排方面,合理组织施工流水线,避免高能耗设备同时运行引发能源负荷过高。施工单位还应建立机械设备能耗考核机制,通过能耗数据统计与绩效管理,激励现场作业人员提升设备使用效率,推动节能降耗目标的实现。
(三)施工现场扬尘与噪声的综合控制技术
扬尘与噪声是市政道路施工中对城市环境与居民生活影响最显著的问题。绿色施工要求通过科学有效的手段对施工现场进行污染源管控,实现施工扰民最小化。在扬尘控制方面,施工单位应对裸土区域实施覆盖处理,设置围挡设施,并利用洒水喷雾系统保持施工道路湿润,降低扬尘扩散风险。材料堆放区域应设置防风网或封闭仓库,运输车辆应加装封盖系统,杜绝运输过程中的抛洒污染。对于噪声控制,应合理安排施工时间,避开居民休息时段,并采用低噪音设备与隔音装置降低噪声传播强度。在施工作业区域设置临时声屏障,并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确保运行噪音符合标准限值。通过规范化的施工现场管理措施,最大程度降低施工过程对周边环境与居民生活的干扰程度,提升施工现场的环保管理水平,打造文明、安全、绿色的市政建设环境。
(四)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与现场分类管理
市政道路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产生大量建筑垃圾,如废旧沥青混合料、弃土、碎石及施工包装材料等。绿色施工理念要求对这些废弃物进行科学分类、资源化处理与再利用,以降低施工活动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施工单位应在现场设立建筑垃圾分类收集区,根据废弃物的物理特性与利用价值分设多个回收通道,实现资源有效回收与污染物安全处理。例如,废弃混凝土经破碎筛分处理后可重新用于路基填筑或管沟回填,节省新材料采购成本。对于含有污染物或有害成分的废弃物,应及时委托有资质单位进行无害化处理。在施工组织过程中,通过信息化平台记录各类废弃物的产生量、去向与处理方式,确保全过程可追溯与可监管。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不仅提升了施工现场的清洁水平,也促进了资源的闭环循环,为实现绿色施工的可持续目标提供了有力支撑。
三、结束语
市政道路施工过程中引入绿色施工技术,是推动建设行业绿色转型的必由之路。通过优化施工材料选择、提升设备能效、强化现场污染控制与废弃物管理,能够有效降低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提升施工管理水平与工程可持续性。绿色施工不仅体现了技术进步,更是一种管理理念的革新,需要政策引导、企业行动与行业共识的共同推动,才能实现市政工程在高质量与高环保标准下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建国. 市政道路工程绿色施工技术研究 [J]. 建筑技术开发,2023,43(02):112-115.
[2] 陈伟. 绿色施工理念在市政工程中的实践与成效分析 [J]. 市政技术,2023,41(04):7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