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法的创新与实践

作者

旦增卓嘎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 湖北省武汉市

摘要:探索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法的创新与实践,对提升教学质量和学生阅读能力意义重大。创新教学法涵盖情境创设、多元互动等方式,实践中注重激发学生兴趣、培养自主阅读习惯。通过创新与实践结合,能有效优化阅读教学效果,为学生语文素养提升奠定基础。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法;创新;实践

引言:在小学语文教学体系中,阅读教学占据重要地位。传统教学法难以满足当下教学需求,探索创新的阅读教学法并开展有效实践成为关键。创新教学法可激发学生阅读热情,提升其理解与表达能力,推动小学语文教学发展。

1.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法的创新与方向

在小学语文教育中,阅读教学法的创新有着重要意义。传统的阅读教学法往往注重字词的讲解和文本的简单理解,缺乏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培养。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发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法的创新方向呈现出多维度的特点。一方面,要注重与现代信息技术的融合。在当今数字化时代,多媒体资源丰富多样,将其引入阅读教学能够极大地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例如,在教授古诗词时,可以通过播放动画视频,展现诗词所描绘的场景,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古人的意境。这不仅有助于理解诗词的字面意义,更能深入体会其中的情感内涵。另一方面,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每个学生的阅读基础、兴趣爱好和学习风格都有所不同。创新的阅读教学法应能够因材施教,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适合的阅读材料和指导方法。对于阅读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提供一些具有深度和挑战性的经典文学作品,并引导他们进行深入的文本分析;而对于阅读基础较弱的学生,则可以从简单有趣的故事入手,逐步培养阅读兴趣和基本的阅读技能。同时,强调阅读与生活的联系也是一个重要的创新方向。语文源于生活,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将在阅读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生活中,同时从生活中汲取更多的阅读素材。例如,鼓励学生观察身边的事物,并用文字记录下来,然后在课堂上分享,这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观察力、表达能力和对阅读的热爱。

2.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法创新实践策略

2.1情境式阅读实践

情境式阅读实践是一种极具创新性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这种方法旨在通过创设与阅读文本相关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文本内容,从而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记忆。在情境式阅读实践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创设情境。首先,语言描述是一种常用且有效的手段。教师凭借生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将文本中的场景、人物形象等栩栩如生地描绘出来。例如,在讲解童话故事时,教师可以用富有童趣的语言描述故事中的奇幻森林、可爱的小动物们居住的小屋等场景,使学生仿佛置身于那个童话世界之中。

2.2小组合作阅读实践

小组合作阅读实践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这种教学策略打破了传统个体阅读学习的模式,将学生分组进行阅读学习活动。在小组合作阅读中,成员之间有着明确的分工。有的学生负责朗读文本,通过朗读来初步感知文章的韵律、节奏和大致内容。朗读的学生需要准确地发音、把握好语调,这对于提高自身的朗读水平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例如,在阅读诗歌时,朗读的同学能够更好地体会诗歌的韵律美。有的学生则负责对文本进行内容概括。这需要小组成员深入理解文章的主要情节、人物关系等要素,然后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概括能力得到锻炼。例如,在阅读一篇记叙文时,负责概括内容的同学要梳理清楚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3拓展阅读实践

拓展阅读实践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法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旨在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使学生不仅仅局限于课本中的阅读内容。学校可以建立丰富的阅读资源库,涵盖不同类型、不同难度层次、不同文化背景的书籍。这些书籍包括经典文学作品、科普读物、童话故事等。例如,在学习了课文《桂林山水》之后,可以为学生推荐一些描写祖国山河的散文集,让学生感受到不同作家笔下山水的独特魅力。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进行主题式的拓展阅读。如果教材中的某一单元主题是“友谊”,教师就可以搜集各种关于友谊的中外文学作品,如《夏洛的网》等,让学生从不同的故事中理解友谊的内涵、表现形式以及价值。这样的主题式拓展阅读能够加深学生对特定主题的理解,培养他们的主题探究能力。同时,开展阅读分享活动也是拓展阅读实践的有效形式。在阅读分享活动中,学生可以将自己阅读课外书籍的心得体会与同学们分享。这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还能激发其他同学的阅读兴趣。例如,有的学生分享了自己阅读《鲁滨逊漂流记》的感受,讲述鲁滨逊在荒岛上的生存经历如何激励自己勇敢面对生活中的困难,这可能会引起其他同学对这本书的兴趣,从而促使他们去阅读。

3.创新阅读教学法实践效果评估

3.1学生阅读兴趣变化评估

对学生阅读兴趣变化的评估是衡量创新阅读教学法效果的重要方面。阅读兴趣是学生积极参与阅读活动的内在动力。在创新阅读教学法实施之前,学生可能对阅读存在不同程度的抵触情绪。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可能使阅读变得枯燥乏味,仅仅是为了完成学习任务而阅读。例如,一些学生可能觉得课本中的文章缺乏吸引力,阅读过程中缺乏主动性。然而,在创新阅读教学法实施之后,情况往往会发生明显的改变。情境式阅读实践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如角色扮演等,让阅读变得像游戏一样有趣。这使得许多学生开始期待阅读课,他们渴望在课堂上体验不同的情境,感受阅读带来的乐趣。

3.2学生阅读能力提升评估

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是创新阅读教学法的核心目标之一,对其进行评估能够直观地反映教学法的有效性。在创新阅读教学法实施之前,学生的阅读能力往往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从字词理解方面来看,一些学生可能只能掌握课本中常见字词的基本含义,对于一些具有多义性或者在特定语境下有特殊含义的字词理解困难。在句子理解上,较复杂的长句子可能会使学生产生理解障碍,他们难以把握句子的结构和准确含义。在篇章理解方面,学生可能只是简单地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对于文章的主旨、作者的写作意图以及文章中的深层次含义理解不足。而在创新阅读教学法实施之后,学生的阅读能力有了显著的提升。随着阅读范围的扩大,学生接触到更多不同风格、不同难度的阅读材料。这使他们在不断的阅读挑战中逐渐提高自己的阅读技巧,如快速阅读、精读等。在阅读不同类型的书籍过程中,学生也学会了根据书籍的特点运用不同的阅读策略,从而更加高效地理解文本内容,全面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通过对学生阅读能力在创新阅读教学法实施前后的细致对比评估,可以准确判断这种教学法在提升学生阅读能力方面的实际效果。

结束语:创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法并积极实践,是适应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通过多方面创新与实践,能切实提高阅读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与能力。未来需持续探索与完善,让创新教学法更好服务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参考文献

[1]吴添昊,李国梅.情境教学法在培智语文阅读课程中的教学实践——以《比尾巴》为例[J].绥化学院学报,2024,44(10):59-63.

[2]薛玉丽.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作家天地,2024,(28):105-107.

[3]蒋宜荣.“互联网+”背景下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新通信,2024,26(15):12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