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的影响

作者

温家盛 戴昊岩 李子扬

三江学院 江苏省南京市

摘要:网络语言作为互联网时代的产物,对汉语言文学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它丰富了汉语言文学的词汇体系,带来了新的表达方式和语义内涵,使语言更具时代感和趣味性。然而,网络语言的随意性和不规范性也对汉语言文学的传统语法和表达习惯造成了一定冲击。同时,网络语言在传播过程中影响着汉语言文学的传播范围和受众群体,为其发展带来新机遇与挑战。

关键词:网络语言;汉语言文学;影响

引言:网络语言就是在互联网环境下产生的一种语言形式, 是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产物。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网络语言应运而生并迅速传播。它以独特的形式和表达方式在网络空间广泛流行,逐渐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汉语言文学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底蕴。网络语言的兴起必然会与汉语言文学产生碰撞和交融,探讨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的影响,对于把握语言发展趋势、传承和发展汉语言文学具有重要意义。

1.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的积极影响

1.1丰富词汇体系

网络语言为汉语言文学的词汇体系带来了丰富的资源。随着网络的发展,众多新词汇不断涌现,如“给力”“点赞”“锦鲤”等。这些词汇往往简洁明了、生动形象,能够精准地表达特定的概念或情感。它们的产生源于网络社交、网络文化现象以及新事物的出现。这些新词汇补充到汉语言文学的词汇库中,使得词汇体系更加多元化。无论是在文学创作还是日常表达中,人们有了更多的词汇选择,从而能够更加细腻、丰富地传达自己的思想。例如在一些网络文学作品中,作者巧妙地运用这些新词汇,使得作品更贴近当代读者的生活,充满时代气息。

1.2创新表达方式

网络语言在表达方式上有着独特的创新之处。它打破了传统汉语言文学较为固定的表达模式。在网络环境中,表情符号、缩写词、谐音词等被广泛使用。比如“酱紫”(这样子)、“886”(拜拜喽)等。这种创新的表达方式更加灵活、便捷,适应了网络快速交流的节奏。在文学创作方面,一些先锋作家开始尝试将网络语言的创新元素融入作品中,创造出一种独特的叙事风格。例如在小说中使用网络流行的段子来调节气氛,或者以网络式的幽默口吻来塑造人物形象,使作品更具吸引力和现代感,吸引了大量年轻读者,为汉语言文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1.3拓展传播范围

网络语言借助网络平台极大地拓展了汉语言文学的传播范围。在互联网时代,网络语言因其通俗易懂、时尚有趣而迅速传播。以网络文学为例,许多网络小说中包含大量的网络语言,这些作品通过网络平台得以广泛传播,不仅在国内拥有庞大的读者群,还吸引了国外读者的关注。一些优秀的网络文学作品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传播过程中,其中的网络语言也随之走向世界。同时,社交媒体上的各种汉语言文学作品分享、讨论也借助网络语言的魅力吸引了更多人参与。这种广泛的传播有助于提升汉语言文学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汉语言文学。

2.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的消极影响

2.1破坏传统语法规范

网络语言的随意性对传统的汉语言语法规范造成了破坏。在网络交流中,人们常常为了追求简洁和新奇,而忽视语法规则。例如“有木有”(有没有)这种用法,是不符合传统语法中词语的正确形式的。这种现象在网络环境中大量存在并被广泛传播,可能会误导青少年,尤其是正在学习汉语言语法的学生。长此以往,可能会导致他们在正式的书面表达和口语表达中也出现语法错误。而且,一些网络文学作品如果过度使用这种违背语法规范的网络语言,会影响作品的质量和严肃性,不利于汉语言文学的健康、规范发展。

2.2消解语言文化内涵

网络语言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汉语言文学的语言文化内涵。许多网络语言只是追求表面的娱乐性和流行性,缺乏深厚的文化底蕴。比如一些简单的缩写或者毫无意义的谐音梗,它们无法像传统的汉语言词汇那样承载丰富的历史文化、思想情感等内涵。当这些缺乏内涵的网络语言大量充斥在人们的交流和文学作品中时,可能会使人们逐渐忽略汉语言文学原本的文化深度。对于传统的诗词、经典文学作品中所蕴含的高雅文化和深刻哲理,人们可能会因为网络语言的影响而缺乏深入探究的兴趣,从而导致汉语言文学的文化传承面临挑战。

2.3影响语言纯洁性

网络语言的过度使用影响了汉语言的纯洁性。网络上流行的一些低俗、不规范的词汇混入了汉语言的交流体系。例如一些粗鄙的口头禅式的网络语言,它们与汉语言文学所倡导的优雅、规范背道而驰。在网络环境中,这些不良语言可能会因为传播速度快、范围广而被更多人接触到。如果不加以控制,它们可能会逐渐侵蚀汉语言的纯洁性,使汉语言文学的高雅性受到损害。无论是在正式的文学创作还是日常的交流表达中,这种不纯洁的语言元素的存在都会降低汉语言的品质,影响汉语言文学的形象。

3.应对网络语言影响汉语言文学的策略

3.1加强规范引导

为了应对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的影响,加强规范引导是十分必要的。政府和相关的语言管理部门应该制定明确的网络语言使用规范和标准。对于那些积极健康、符合语言发展规律的网络语言,可以给予肯定和推广;而对于那些低俗、破坏语法规范的网络语言,则要加以限制。在教育领域,学校和教师要在语文教学中向学生传授正确的语言知识,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网络语言。通过开展语言规范的宣传活动、编写相关的教材等方式,提高公众对汉语言规范使用的认识,确保网络语言在合理的范围内发展,从而维护汉语言文学的健康发展。

3.2促进融合发展

促进网络语言与汉语言文学的融合发展是应对网络语言影响的有效策略。一方面,汉语言文学可以吸收网络语言中的精华部分,如创新的词汇和表达方式,将其融入到传统的文学创作中,以增加作品的时代感和吸引力。另一方面,网络语言也可以借鉴汉语言文学的文化内涵和规范,提升自身的文化品质。例如,网络文学创作可以更多地从传统文学中汲取营养,在保留网络语言特色的同时,注重作品的文化深度和思想性。这样的融合发展能够使网络语言和汉语言文学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3.3提升公众语言素养

提升公众的语言素养是应对网络语言影响汉语言文学的根本策略。公众语言素养的提高有助于正确对待网络语言。通过开展各种文化活动、语言培训课程等方式,提高公众对汉语言文化的理解和鉴赏能力。公众具有较高的语言素养后,能够辨别网络语言的优劣,在使用网络语言时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同时,在文学创作和交流中,也能够更好地运用汉语言,保持汉语言文学的高雅性和纯洁性,为汉语言文学的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

结语: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的影响是一把双刃剑,既带来了新的活力与发展机遇,也引发了一些问题和挑战。我们应正确认识网络语言的特点和作用,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在保留汉语言文学传统魅力的基础上,合理吸收网络语言的有益成分,促进汉语言文学在新时代的创新发展,使其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文化。

参考文献

[1]吴彦昭.新时代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发展的影响[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0,19(20):92-93.

[2] 邓华.新时代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发展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0,36(8):89-90.

[3]喻芳华.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的影响探究[J].今古文创,2020(26):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