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施工中的绿色施工技术与可持续发展
苟才华
身份证:500224199009228775
摘要:建筑行业在推动城市化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高能耗、高排放的传统施工方式对环境产生了较大负面影响。绿色施工技术作为现代建筑工程的重要发展方向,以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和高效施工为目标,推动建筑行业实现可持续转型。本文围绕绿色施工理念的核心内涵,探讨建筑施工中绿色技术的应用路径,并从材料管理、能源控制、施工过程优化等方面阐述其对可持续发展的深远影响,旨在为绿色建筑实践提供理论参考与技术支撑。
关键词:绿色施工;施工技术;可持续发展
一、绿色施工理念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基础
(一)绿色施工目标导向下的管理体系构建
建筑工程项目实施需将绿色理念嵌入全过程管理框架中,从策划、设计、施工到竣工各阶段统一目标导向,构建覆盖资源利用、环境保护与生态协调的综合性管理体系。在项目启动阶段应明确绿色施工指标,将环保责任纳入建设合同及项目责任书中,形成制度层面的强制要求。在组织层面设立绿色施工管理小组,强化职责分工与信息协调,推动施工任务与绿色控制目标同步执行。通过建立绿色施工绩效考核机制,实现项目进度、成本、安全与环保的统一调度,确保绿色施工不流于形式,而成为工程实质性要求。
(二)绿色材料选择与施工资源配置协同机制
在绿色施工背景下,建筑材料的选择不再仅以价格和性能为唯一标准,而需从生命周期视角评价其环境负荷与资源占用水平。优先选用可再生、低能耗、污染小的绿色建材,并结合项目特点推进现场加工与模块化预制,减少运输过程的碳排放。在施工资源配置方面,通过合理规划设备布置与施工路径,实现机械、能源与人力资源的高效组合,降低能耗与资源浪费。将绿色材料与资源管理深度融合,能够有效提升建筑工程的环境绩效,为后续绿色验收打下坚实基础。
(三)环境保护目标下的施工过程组织方式创新
为了适应绿色施工的环境保护需求,施工过程组织方式需实现从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控制的转变。在施工场地布置方面,应科学划分功能分区,设立材料堆放区、废弃物分类区与雨污分流设施,构建规范化、系统化的绿色现场环境。在作业安排上,应避开生态敏感时段与区域,实行工序穿插与封闭施工的组织方式,最大限度减少对外部环境的干扰。在施工噪音与粉尘控制方面,采用低噪音设备与湿法作业技术,配合智能监测设备动态调整施工参数,实现全过程动态监管,推动施工过程向环境友好型转变。
二、绿色施工技术推动建筑工程可持续发展的路径探索
(一)建筑节能控制技术对施工效率与资源利用率的双重提升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节能控制技术作为实现绿色目标的重要手段,其关键在于能源系统的优化与用能设备的高效配置。在临时设施建设中,应优先采用隔热、保温性能优良的围护结构与节能型门窗系统,降低施工期的冷热能耗。在施工用电方面,推广使用节能型灯具与智能控制系统,实现按需供电与错峰用电,减少能量空耗与电力损失。通过在混凝土养护、钢筋加工等高耗能工序中引入蓄热材料与热回收系统,可有效提升能源利用效率,降低施工阶段总能耗。节能控制技术不仅提高了施工过程的能源效能,还对施工周期、作业效率与施工环境质量产生积极影响,是实现建筑工程绿色化转型的关键节点。
(二)施工废弃物减量化处理技术对生态负荷的有效缓解
建筑施工现场在材料加工、结构搭建与装饰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建筑垃圾与余料,对生态环境构成压力。推进废弃物减量化处理技术,可在源头减少废物产生,在中端优化资源回收,在末端提升无害化处理水平。在源头控制方面,推进精准下料与构件预制,避免因误差与多余造成的浪费。在现场作业中,引入施工信息化管理平台,对材料使用进行全过程跟踪,提高材料利用率与废料再利用效率。分类收集机制是废弃物资源化的基础,通过建立完善的分区分类制度,明确金属、混凝土、木材等不同类型废弃物的归属与去向,实现高效分拣与再加工利用。末端处理则强调无害化处置,选用密封运输、封闭填埋与资源回收技术,最大程度降低对土壤、水体与大气的污染负荷,实现建设与环境之间的动态平衡。
(三)建筑智能化施工装备对绿色施工精细化管理的支撑作用
随着建筑工业化与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升,智能化施工装备已成为绿色施工的重要技术支撑。这些装备不仅提升了施工效率,更在精度控制、安全保障与能耗管理等方面展现出独特优势。在结构施工阶段,应用全自动钢筋加工设备、智能模板系统与三维定位装置,可有效控制构件尺寸误差与装配精度,减少二次加工与修复作业,降低资源损耗。在高空与危险作业区域,推广智能升降机、机械手臂与自动焊接设备,既减少人工作业强度,又规避高风险环境下的能量浪费与材料损失。在能耗管控方面,智能化监测系统可实时反馈施工现场的用电、用水、噪声与尘土数据,辅助管理者科学决策并优化资源调配。通过智能装备的系统化应用,绿色施工从传统依赖人工经验的阶段迈入以数据驱动为核心的精细化管理时代,推动施工现场整体能效水平的跃升。
(四)绿色建造全过程信息化协同平台对可持续目标的整合效应
绿色施工的系统性要求在建设全周期内实现目标协调与信息联动,构建全过程信息化协同平台成为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工具。该平台基于BIM、GIS、物联网与大数据技术,将设计图纸、施工计划、现场管理、资源分配与环保监测等多源数据整合为统一信息体系,为项目各参与方提供实时可视化的协同环境。在设计阶段,平台可模拟建筑运行过程中的能耗轨迹,为绿色设计优化提供数据支撑;在施工阶段,平台可动态调整施工方案与资源计划,确保工程执行过程与绿色目标一致;在运维阶段,平台的数据沉淀可作为绿色认证、能耗评估与环境影响分析的基础资料,支持项目后评价与持续优化。通过构建这一协同平台,不仅提升了工程管理效率,也实现了绿色指标与施工行为之间的闭环控制,使绿色施工从单点突破向系统联动转型,构建起推动建筑工程可持续发展的技术闭环。
结束语:建筑工程绿色施工技术的应用不仅是一种施工模式的变革,更是推动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关键路径。通过强化全过程绿色管理、推进节能降耗技术落地、优化施工装备智能化配置与构建信息化协同体系,能够实现建筑施工活动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提升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绿色中国建设注入坚实动能。
参考文献
[1]王旭.建筑施工绿色技术应用与环境效益研究[J].建筑技术开发,2023,50(02):33-38.
[2]陈佳,马天峰.建筑工程绿色施工组织优化策略分析[J].中国建设信息化,2023,43(02):79-85.
[3]刘志远.基于信息化协同的绿色施工全过程控制机制研究[J].建筑经济,2023,44(04):114-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