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养老协同治理下的困境及路径优化研究
王萌萌
临沂大学 山东省临沂市
摘要:社区养老协同治理在应对老龄化问题中至关重要。当前面临主体协同不足、资源分配不均、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等困境。通过加强多元主体合作、优化资源配置、完善监督评估体系等路径优化,能提升社区养老协同治理效能,为老年人提供更优质、高效的养老服务。
关键词:社区养老;协同治理;困境;路径优化
引言: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社区养老成为重要养老模式,协同治理是提升其服务水平的关键。然而,在实践中面临诸多难题,深入研究社区养老协同治理下的困境及路径优化,对完善养老服务体系、保障老年人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1.社区养老协同治理概述
社区养老协同治理是应对中国日益严峻的人口老龄化问题的一种重要模式。在中国,随着老年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而机构养老又存在着成本高、亲情缺失等问题。社区养老作为一种介于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之间的养老方式,其协同治理模式体现了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合作解决社区养老问题的理念。在社区养老协同治理中,涉及到多个主体,包括政府部门、社区组织、社会组织、企业以及社区居民等。我国涉老政府部门的相关政策通常将居家养老与社区养老一同考虑,社区养老的重点在于为居家养老提供支持服务。社区组织则负责具体的组织和协调工作,例如组织社区内的养老活动、联系各方资源等。社会组织凭借其专业性,能够为老年人提供多样化的服务,如医疗保健、文化娱乐等。企业的参与为社区养老带来了市场活力,可通过提供养老产品和服务参与其中。
2.社区养老协同治理的困境
2.1主体协同困境
在中国的社区养老协同治理中,主体协同困境较为突出。各主体在目标、利益和职能等方面存在差异,导致协同合作困难。政府部门的目标往往是从宏观层面保障养老服务的公平性、可及性等,注重政策的执行和整体养老体系的构建。其利益诉求更多地与社会稳定、公共服务供给的政绩考核等相关。社区组织在社区养老协同治理中主要着眼于社区内的具体事务,其职能更多地侧重于协调社区内各方关系,组织一些社区层面的养老活动。但由于其资源有限,在面对复杂的养老需求时往往力不从心。社会组织的目标则是基于其自身的使命和定位,为特定的老年群体提供专业化服务,如某些专注于老年心理健康的社会组织,其利益与自身的生存发展、项目资金获取等相关。企业参与社区养老主要以盈利为目的,虽然在提供养老产品和服务方面具有优势,但与其他主体的公益性目标存在一定冲突。
2.2资源整合困境
社区养老协同治理中的资源整合面临着诸多挑战。在中国的社区养老实践中,资源来源广泛但分散,整合难度较大。资金资源方面,政府的财政投入虽然是社区养老的重要资金来源,但往往存在分配不均、使用效率不高的问题。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可能获得较多的资金支持,而经济欠发达地区则相对匮乏。同时,社会捐赠等其他资金来源不稳定,难以形成持续有效的资金供给。人力资源方面,社区养老服务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如医护人员、护理员、社会工作者等。然而,目前专业人才短缺现象严重。物质资源方面,社区内的养老设施存在布局不合理、设施陈旧等问题。一些老旧社区缺乏足够的活动空间和适老化设施,新建社区虽然在设施规划上相对较好,但可能存在设施利用率不高的情况。信息资源方面,各主体之间信息共享不足。
2.3服务监管困境
社区养老协同治理中的服务监管困境是影响社区养老服务质量的关键因素。在中国的社区养老服务体系中,监管主体众多但职责不清。政府部门中的民政部门、卫生健康部门等都涉及到社区养老服务的监管,但各部门之间缺乏明确的分工和协调机制。民政部门可能更多关注养老服务的组织和运营情况,卫生健康部门则侧重于医疗服务方面的监管。在实际操作中,容易出现监管重叠或监管空白的情况。监管标准不统一也是一个重要问题。不同地区、不同主体对于社区养老服务的标准存在差异。一些社会组织提供的养老服务可能按照自身内部标准执行,而企业提供的养老服务则更多从市场盈利角度出发制定标准,与政府部门倡导的基本养老服务标准不一致。这使得老年人在接受服务时难以判断服务质量的优劣,也给监管工作带来了困难。
3.社区养老协同治理路径优化
3.1强化主体合作机制
为解决社区养老协同治理中的主体协同困境,强化主体合作机制至关重要。从制度建设层面来看,应建立明确的合作规则和契约。在中国的社区养老协同治理中,政府部门应牵头制定统一的合作框架,明确各主体的权利、义务和责任。例如,规定社会组织在参与社区养老服务时必须遵循的服务标准、质量要求等,同时保障其在一定范围内的自主运营权。企业参与社区养老时,要明确其盈利的合理范围以及对社会责任的承担要求。社区组织在协调各方关系时的具体职能和权力也要有清晰的界定。在信息共享方面,要构建高效的信息交流平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整合政府部门、社区组织、社会组织和企业等各方的信息资源。政府部门可以在平台上发布最新的养老政策、资金支持计划等信息,社区组织可以上传社区内老年人的需求信息,社会组织和企业则能够发布自身的服务和产品信息。这样可以使各主体及时了解彼此的需求和供给情况,避免信息不对称导致的合作障碍。
3.2优化资源配置策略
针对社区养老协同治理中的资源整合困境,优化资源配置策略是提升社区养老服务水平的必然要求。在资金资源配置方面,政府应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财政投入分配机制。根据不同地区的老年人口数量、经济发展水平、养老服务需求等因素,均衡分配财政资金。同时,鼓励多元资金来源。通过税收优惠、政策扶持等手段,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社区养老领域。对于医护人员,可以通过提高社区养老服务岗位的待遇和职业发展空间,吸引他们到社区工作。对于护理员队伍,要加大培训力度,制定统一的培训标准,提高护理员的专业素质。社会工作者方面,可以鼓励高校开设相关专业课程,增加专业人才供给,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将社会工作者充实到社区养老服务队伍中。
3.3完善服务监督体系
为克服社区养老协同治理中的服务监管困境,完善服务监督体系是保障社区养老服务质量的关键举措。首先,要明确监管主体的职责分工。在中国的社区养老服务监管体系中,应通过法律法规或政策文件的形式,明确民政部门、卫生健康部门等不同部门在社区养老服务监管中的具体职责。例如,民政部门负责养老服务机构的注册登记、服务质量评估等方面的监管,卫生健康部门负责养老服务中的医疗服务质量、医护人员资质等方面的监管。同时,建立跨部门的协调机制,当出现监管交叉或空白问题时,能够及时进行协调解决。
结束语:社区养老协同治理困境的解决与路径优化是一个长期且复杂的过程。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加强各主体间的协同合作,合理配置资源,完善监督机制,能够有效提升社区养老服务质量,推动社区养老协同治理迈向新高度。
参考文献
[1]孟庆莲.协同治理视角下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的阻滞因素及路径分析[J].山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21(03):70-75.
[2]蔡晓霞,陈永海.多中心治理视角下社会组织与政府的协同治理:参与失效及路径选择[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21(05):21-24.
[3]王亚琼.基层社会治理中的组织协同机制研究[J].山东大学,2019(06):3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