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农业土壤污染对环境的影响及治理措施

作者

柳焱

430721198611197321

引言

随着我国的工业生产越来越频繁,重工业产业排查污水与污染物,都有可能污染周围农业土壤,严重影响周围的环境,本文主要分析造成污染的原因,找出我国农业土壤污染防治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为后续研究提供保障。

1. 污染的主要来源

1.1 工业污染

随着我国的工业污染加重,部分地区的农业土壤受到了严重的污染,部分重工业工厂将污染物直接排入土壤或河流中,对周围的土地造成影响,重金属被植物吸收储存,食用被污染的食物,会出现严重后果,日本曾有相关案例,大量金属镉被排入稻田中,食用含镉超标的大米人群出现严重的骨软化症,迫使日本修改了相关法律。污染排放不仅仅影响土地,还会对周围的环境造成无法预计的影响,工厂的废气、废水都会沉降,逐步进入水循环或土壤中,相应周围的土壤与环境造成污染,严重影响周围群众的人身安全。

1.2 农业自身污染

科技的进步为农业带来了全新的助农产品,包括且不限于帮助农作物生长的肥料,杀灭害虫的化学杀虫剂、杀灭杂草的除草剂等,这些制品中或多或少含有化学成分,合理使用能够有效帮助农作物生产,减轻农民的防治负担,提升产量,但是当部分化学用剂使用过多,导致化学品残留在农作物表面或土壤中,将会对群众或周围环境造成严重影响。部分农作物在种植前期需要铺设地膜,提高温度,保持湿度,让幼苗健康成长,待到幼苗长大后,残留的地膜等遗留物都会对土壤造成污染[1]。

1.3 其他污染源

矿产及周边产业也有可能对土壤造成污染,矿产在开采过程中可能会释放大量的重金属物质,这些重金属物质随着径流、渗漏或扬尘向周围土壤扩散,对周围土壤造成污染。位于矿场边缘的土壤中,镉与铅等重金属的含量远超过其他土壤。在缺水区,农民用污水灌溉土壤,污水中含有的污染物与病原菌等侵入土壤,造成土壤污染。大范围的环境必然也会对土壤造成影响,例如沙尘暴等,跨境沙尘暴甚至能将他国污染物吹到我国,影响我国土地质量。

1.4 污染的特征

土壤污染具有非常高的隐蔽性,肉眼无法判断,短时间内无表现,重金属含量超标需要通过专业检测才可识别。周围植物或动物因重金属超标死亡时,土壤也被严重污染,难以复原。土壤代谢污染能力较弱,污染物可能会在土壤中停留长达数十年之久,持续累积,导致土壤污染严重。土壤污染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工业区、矿区、灌溉区域、密集农业集中区是污染重点区域。土壤一旦污染,治理成本极高,需要长时间的维护和治疗,才能使土壤恢复。

2. 对环境的影响

2.1 破坏土壤微生态

健康的土壤中存在着有利于植物生长的微生物,形成稳定的微生态群,可以帮助土壤完成部分土壤代谢复原,帮助分解动物尸体、落叶、果实与动物 辅助植物生 维持稳定的土壤环境。农业土壤一旦被污染,会抑制有益的益生菌生长, 机质分解 重情况下可能会导致农作物死亡。农药残留会直接杀死土壤中的有益生 例如蚯蚓、线虫等, 自我调节的能力。严重污染的土壤中,微生物与土壤动物全部死亡,土壤彻底失去自我修复能力,种植农作物更易生病、死亡,为了保障农作物的存活率,农药或化肥使用次数提高了,形成恶性循环[2]。

2.2 水体连锁反应

当污染物进入土壤,极有可能会通过雨水或地表径流进入水循环,引发大面积的连锁污染。例如氮肥,在土壤中会被转化为硝酸盐,渗透地下水,甚至可能会导致饮用水出现硝酸盐超标的情况,影响周围居民的身体健康。部分农药残留依旧具有毒性,进入水体后,毒杀周围池塘养殖的鱼、虾等生物,甚至威胁人类的身体健康。一旦出现此类情况,所有受污染的土壤将停止耕作,进行土壤防治措施,直至周围土壤重新恢复健康。

2.3 大气环境次生污染

受到污染的土壤在大风的作用下可能会产生微粒或扬尘,大风会携带被污染的微粒或尘土,传播到几千公里外,对周围的大气造成污染。在干旱区域内, 受重金属污染 重的土壤会在风蚀作用下,变成含有铅、镉等重金属的颗粒物,在城市或周围区域传播, 对周围居民的身体造成严重影响,诱发呼吸道疾病。部分农药中含有挥发性污染物,会从土 ,造成空气污染,部分有机氯农药,在大气中的传输距离可达数千公里,污染面积极其广泛,传播至地球的每 个角落。土壤污染不仅仅是污染一片区域,而是造就一个持续向周围环境散布污染的“污染源”,如不及时治理,将严重危害周围环境。

2.4 生物链放大效应

生物链放大效应,曾有科考队在南极企鹅的体内发现了农药残留与塑料污染,也间接证明了生物链的放大效应。土壤受到污染,周围的植物、动物体内都会包含污染物,而污染物难以代谢,且会持续累积。当食用了周围的植物和动物,污染物将在捕食者体内继续累积,直至危害到食物链顶端的人类。日本曾出现“痛痛病”,即骨软化症。为了维护人类的健康,也需要保护土壤、避免环境污染。

3. 治理措施

3.1 预防性措施

推行完整的土壤污染防治法,使我国的土壤健康,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土壤出现污染,第一时间进行责任追责,确定污染源头,勒令整改修正,维护土壤健康。推行更绿色、更健康的防控技术,比如生物治虫、生物除草等,使用更健康的降解肥料,原材料主要是生物排泄物,降低在土壤中的残留。推行更健康的种植方式,比如将大豆与玉米种植在一起,利用大豆产生氮的能力,提高玉米的产量,降低对肥料的需求。

3.2 修复技术

土壤出现污染时,及时采取修复措施,无论是物理还是化学修复法,都能够有效地降低土壤中的污染物含量,维持土壤的健康。较为常见的有客土法, 将被污染的土壤进行 填入健康的土壤,降低土壤中的污染物含量,维持土壤的健康。钝化剂, 使用化 的 、排出,降低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3]。生物修复法,种植吸收重金属的植物,如向日葵和 4 树等, 壤中的重金属。为农民开展土壤污染课,让种植者了解土壤污染的严重性,减少化学用品的使用,推 社区污染监控装置,时时关注土壤污染变化,出现污染及时防控。

结语

随着我国的重视,我国的农业土壤污染防治初见成效,但作为农业大国,我国农业土壤极为重要,无论是何等措施,都需要长久坚持,维持土壤健康,保障我国的农业土壤安全,为群众提供安全、健康的蔬菜培养土壤。

参考文献

[1] 李伟 唐成瑞 彭柏 雷金鹏 欧阳峰.农业源新污染物在土壤环境中的污染现状及治理措施[J].南方农业, 2024, 18(12):158-161.

[2] 李红莲.关于土壤污染防治及农业环境保护措施成效分析[J]. 2024(1):129-131.

[3] 郝瑞萍.土壤污染防治及修复措施分析[J].区域治理, 2024(7):0150-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