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煤矿巷道快速掘进工艺优化及应用

作者

杨敬涛

中煤中天合创能源有限责任公司葫芦素煤矿 内蒙古 鄂尔多斯 017000

引言

巷道快速掘进工艺优化是煤矿智能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在于构建掘支运一体化的高效作业体系。随着新型装备和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快速掘进工艺正经历着从单一装备升级向全系统优化的转变。通过创新作业方式、优化工序衔接、提高机械化程度,可实现掘进效率质的飞跃,为煤矿安全高效开采提供新的技术支撑。

1 煤矿巷道快速掘进工艺优化的必要性

煤矿巷道快速掘进工艺优化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随着煤矿开采深度增加和地质条件复杂化,传统掘进方式在效率和安全方面已难以满足现代矿井高效生产需求,工艺优化成为提升单进水平的必然选择。其次,快速掘进工艺优化能够显著缩短巷道成型周期,缓解采掘接续紧张局面,为矿井正常生产接替提供保障。从安全角度考量,优化后的掘进工艺能够减少作业人员暴露在危险区域的时间,降低顶板事故和机械伤害风险。同时,工艺优化促进自动化装备应用,改善作业环境,减少粉尘和噪音危害。随着智能矿山建设推进,快速掘进工艺与数字化技术的融合,还可实现远程监控和智能决策,进一步提升安全生产水平。此外,工艺优化推动行业技术进步,通过装备升级和工艺创新,形成可复制的技术标准,带动整个煤炭行业掘进效率提升。这既是应对当前能源保供压力的现实需要,也是推动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长远战略。

2 煤矿巷道掘进技术发展现状

2.1 传统掘进技术效率瓶颈

当前煤矿巷道掘进仍大量采用传统钻爆法,该方法存在明显的效率制约。施工工序繁琐,从钻孔、装药到爆破、排矸需要多班次交替作业,单循环耗时长达 8-12 小时。爆破参数设计依赖经验,超欠挖现象普遍,巷道成型质量不稳定。通风排烟时间长,严重影响后续支护等工序的连续作业。这种间歇式作业模式导致月进尺长期徘徊在 100-150 米水平,难以满足现代化矿井的高效生产需求。

2.2 机械化掘进技术适应性不足

虽然综掘机等机械化装备已广泛应用,但在复杂地质条件下表现欠佳。硬岩截割时刀具磨损严重,更换频率高,影响作业连续性。遇到断层破碎带时,设备稳定性差,易出现卡链、偏移等故障。现有掘进机智能化程度不足,截割轨迹主要依赖司机经验操作,难以实现精准控制。除尘系统效率低下,工作面粉尘浓度经常超标,威胁作业人员健康。这些技术局限严重制约了机械化掘进优势的充分发挥。

2.3 自动化技术推广应用障碍

自动化掘进技术在实际应用中面临多重阻力。高精度定位系统在井下复杂环境中可靠性不足,累计误差难以控制。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算法在粉尘、振动干扰下稳定性差,导致控制系统误动作频发。设备维护要求高,现有技术人员能力与自动化系统运维需求不匹配。初期投资成本大,中小企业难以承受。这些技术经济性障碍使得自动化掘进技术目前仅在部分大型矿井示范应用,行业整体普及率不足。

3 快速掘进工艺的关键技术分析

3.1 高效截割与刀具优化技术

高效截割技术是快速掘进的核心环节,其关键在于实现最优的破岩效率与能耗比。截割头的结构设计需要综合考虑截齿排列方式、截线间距以及截割轨迹规划等因素,确保在不同岩层条件下都能保持稳定的截割性能。刀具材料的选用应当注重耐磨性与冲击韧性的平衡,采用新型复合材料和表面处理工艺来延长使用寿命。截割参数的智能调节系统能够实时监测负载变化,自动调整截割头的转速和推进速度,避免因岩性变化导致的设备过载或空转现象。同时,截割过程中的振动控制技术也不容忽视,合理的减振设计可以降低设备损耗并提高截割精度。

3.2 连续运输与排矸系统优化

连续运输系统的可靠性直接影响掘进作业的连续性,运输设备的选型应当与掘进速度相匹配,确保矸石能够及时运离工作面。输送机的结构设计需要考虑耐磨性和防堵塞性能,采用高强度链条和耐磨衬板来延长使用寿命。智能化控制系统可以实时监测运输负载,自动调节运行速度以避免过载停机。排矸环节的优化还包括矸石分选技术的改进,通过筛分装置将不同粒径的矸石分类处理,提高运输效率。临时存储系统的设计要确保足够的缓冲容量,避免因运输中断影响掘进进度。

3.3 快速支护工艺与材料创新

支护作业的效率提升是缩短掘进循环时间的重要突破口,机械化支护设备的应用可以显著提高作业速度,如液压锚杆钻车的使用能够实现钻孔、安装一体化操作。支护材料的创新主要体现在快速固化锚固剂的研发上,通过调整化学配方缩短强度形成时间。临时支护技术的改进包括可伸缩支架的应用,能够在掘进后立即提供顶板支撑。永久支护工艺的优化要注重支护时机的选择,既要保证及时性又要避免过早支护影响掘进效率。此外,支护质量监测技术的应用可以实时评估支护效果,确保巷道稳定性。

3.4 自动化控制与智能监测技术

自动化控制系统是实现快速掘进的重要技术支撑,导航定位技术的精度提升可以保证巷道掘进的直线度和断面尺寸符合设计要求。多传感器融合技术能够全面监测设备运行状态,包括截割负载、油温油压等关键参数。智能算法可以分析监测数据,预测设备潜在故障并提前预警。远程监控技术的应用使得操作人员可以在安全区域控制设备运行,减少井下作业风险。数据采集与分析系统的建立有助于优化掘进参数,形成不同地质条件下的最佳作业模式。这些技术的集成应用为快速掘进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障。

3.5 多工序协同与组织管理优化

各工序的协调配合是提高整体掘进效率的关键因素,施工组织设计要科学规划各作业环节的时间节点,最大限度实现平行作业。人员配置需要根据工序特点合理安排,确保关键岗位的技术力量。标准化作业流程的制定可以减少操作失误,提高施工质量的一致性。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应用能够实时掌握施工进度,及时调整作业计划。应急预案的完善可以快速处理突发情况,减少非正常停工时间。此外,定期的设备维护保养制度要严格执行,避免因设备故障导致的生产中断。通过优化管理流程,可以显著提升快速掘进的整体效益。

结束语

综上所述,煤矿巷道快速掘进工艺的持续创新为矿井高效生产开辟了新路径。随着智能掘进装备的升级和工艺流程的完善,快速掘进技术将向着更高效、更智能的方向发展。这项技术的推广应用不仅提升了煤矿开采效率,也为深部资源开发积累了宝贵经验,对推动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贾晨刚.煤矿煤巷快速掘进工艺与围岩控制技术探究[J].能源与节能,2024,(07):315-318.

[2]付家亭,崔浩,秦凯.煤矿巷道快速掘进工艺优化及应用[J].煤矿现代化,2024,33(04):77-81.

[3] 吴金钟. 三元煤矿井下巷道的快速掘进技术研究[J]. 矿业装备,2024,(07):59-61.

[4] 尹 文 祥 . 煤 矿 岩 巷 快 速 掘 进 工 艺 的 优 化 [J]. 能 源 与 节能,2024,(03):289-291+295.

[5]雷升科,拓文腾,郝建平.煤矿井下巷道快速掘进工艺优化研究[J].煤炭经济,2024,(04):7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