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数字化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研究
刘璐
泗洪县山河路实验学校 江苏宿迁 223900
一、初中数学数字化教育资源配置的现状与问题
当前初中数学教学中,数字化教育资源虽日益丰富,但配置存在诸多问题。一方面,资源与教材内容脱节,如部分几何动画与苏科版教材中“图形的旋转”知识点匹配度低,无法有效辅助教学;另一方面,资源呈现形式单一,多为静态课件,缺乏互动性,难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此外,资源管理混乱,教师筛选有效资源耗时较长,影响教学效率。
二、基于苏科版教材的数字化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策略
1.按教材模块分层筛选资源
根据苏科版教材不同模块的特点,筛选适配的数字化资源,确保资源与知识点精准对接。
(1)“数与代数”模块:针对七年级上册“有理数”章节,选取具有互动功能的动态数轴演示软件。该软件支持学生通过鼠标或触屏操作,自由拖拽数轴上的点,实时呈现正负数在数轴上的位置变化,直观展示正负数的大小关系与绝对值概念;对于九年级“二次函数”内容,引入功能强大的函数图像生成工具,学生不仅能自主输入二次函数的各项参数,还可对函数图像进行平移、缩放操作,通过观察抛物线开口方向、顶点坐标等要素的变化,深入理解二次函数的增减性、对称性等核心性质。
(2)“图形与几何”模块:在八年级“全等三角形”教学中,利用几何画板制作交互式动态演示课件。课件中设置多个可调节参数,能够模拟不同类型的全等变换,通过逐步分解图形的翻折、平移和旋转过程,结合角度与边长的数值变化,帮助学生透彻理解全等判定定理的应用条件
(3)“统计与概率”模块:在七年级下册“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教学时,充分发挥Excel的数据可视化功能,指导学生将收集的校园数据(如学生身高分布、社团参与人数等)进行录入与分析,自动生成多种形式的可视化图表,并提供数据筛选、对比分析工具,帮助学生直观发现数据规律;针对八年级“随机事件”内容,运用专业概率模拟实验软件,除基础的掷骰子、抛硬币模拟外,还设置复杂概率模型实验场景,如抽奖概率计算、交通信号灯等待时间模拟,通过多次重复实验生成频率分布曲线,直观验证频率与概率的关系。
通过分层筛选,使数字化资源紧密围绕教材知识点,避免资源的盲目堆砌。同时,建立资源与教材章节的标签索引系统,教师可通过关键词快速定位匹配资源,显著提升教学准备效率。
2.依据学生认知水平精准推送资源
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差异,推送不同难度的数字化资源,实现个性化学习。
(1)基础层:为学习困难学生定制系统化基础知识点微课体系,以苏科版七年级“一元一次方程解法”为例,微课采用“知识点拆解 + 动画演示 + 语音讲解”模式,将复杂的解方程步骤细化为多个独立视频片段。每段视频结尾设置即时小练习,通过选择题、填空题形式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同时提供错题提示和强化训练入口,逐步夯实基础。
(2)提高层:为中等水平学生搭建智能互动练习题库平台,以八年级“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在线测试为例,题库采用“阶梯式选题”机制,根据学生答题正确率动态调整题目难度。测试结束后,系统不仅自动批改给出分数,还生成详细的错题解析报告,从知识点掌握程度、解题思路偏差等维度进行分析,并推送同类题型变式训练,帮助学生针对性弥补知识漏洞。
(3)拓展层:为优秀学生打造前沿拓展性资源库,除常规案例视频外,引入项目式学习(PBL)资源包,如针对九年级“相似三角形在测量中的应用”,提供包含实地测量任务书、数据采集模板、成果展示指南的完整项目资料。学生可通过观看专家团队录制的测量案例视频,结合虚拟仿真测量工具进行模拟实践,最终完成真实场景测量任务,有效拓宽知识应用视野和实践能力。
精准推送资源可通过智能学习管理平台实现,平台内置的AI学情分析系统实时追踪学生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测试数据,利用机器学习算法动态调整推送策略,确保每位学生获取最适配的学习资源。
3.建立资源动态更新机制
随着教材修订和教学需求变化,及时更新数字化教育资源,保证资源的时效性和适用性。
(1)定期审核:每学期开学前,组建由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构成的专业审核团队,依据最新版苏科版教材修订内容,对现有资源进行全面排查。建立资源审核清单,详细标注每个资源对应的教材章节、知识点和更新要求,对于与新版教材表述不一致、教学理念滞后的资源,如旧版教材中“三视图”的演示动画,及时替换为符合新课标要求的交互式三维模型,确保资源与教材同步更新。
(2)教师共创:构建校本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平台,设立“优质资源创作激励计划”,鼓励教师结合教学实践开发特色资源。以八年级“勾股定理”探究教学为例,支持教师采用录屏软件记录课堂探究过程,搭配手写批注和互动提问,制作成集知识讲解、实验演示、思维引导于一体的精品微课。平台提供资源分类上传、标签编辑、版本管理功能,方便教师之间互相借鉴学习,形成良性资源共创生态。
(3)学生反馈:建立常态化的学生反馈机制,除传统问卷调查和座谈会外,在学习管理平台设置“资源评价”即时反馈入口。学生在使用资源过程中,可对资源的难度适配度、内容清晰度、交互体验等维度进行评分,并提交文字建议。平台自动汇总分析反馈数据,生成资源优化建议报告,例如当多数学生反映某几何动画速度过快时,技术团队将结合教学需求,在保留核心内容的前提下,调整动画播放速度、增加关键步骤暂停功能,持续提升资源的易用性和教学效果。
动态更新机制能使数字化资源始终与教学实际相适应,充分发挥其辅助教学的作用,同时促进教学资源的迭代优化,推动数字化教学向更高质量发展。
三、数字化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的实践效果
在苏科版教材教学中应用上述优化配置策略后,成效显著。教师方面,不再被海量资源筛选所困,得以将更多精力投入教学设计,教学节奏更为流畅高效;学生层面,互动性强的数字化资源成功激发学习兴趣,课堂上主动思考、踊跃发言的场景明显增多;教学质量也实现了质的飞跃,原本晦涩难懂的知识点,在数字化资源辅助下变得易于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扎实。
四、结语
数字化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是提升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以苏科版教材为依托,通过分层筛选、精准推送和动态更新,可使资源更好地服务于教学目标和学生发展。教师应不断探索资源与教材、学生的融合点,推动数字化教学的深入开展,为初中数学教育改革注入新动力。
参考文献:
[1]葛基雲,杨小龙,孙风林. 教育数字化背景下如何创新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J]. 安徽教育科研, 2025, (11): 98-100.
[2]邹婷婷. 数字化教育,高质量发展——谈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的深度融合 [J]. 试题与研究, 2024, (32): 73-75.
[3]力冰君. 以核心素养为指引的初中数学数字化教学资源创新与应用研究 [J]. 考试周刊, 2024, (40): 5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