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儿童想象力的价值内涵与实践策略
谢茹
四川省凉山州冕宁县泸沽小学校
小学阶段是儿童想象力成长的关键时期。音乐作为一门极具创造性及感染力的艺术学科,在培养儿童想象力上具有独特优势,通过音乐教学途径,能为儿童给予丰富的听觉体验,引导儿童在音乐天地中自由驰骋想象,不仅能提高儿童的音乐素养,还对他们认知、情感与创造力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因此,深入探究小学音乐教学中挖掘儿童想象力的价值内涵与实践手段,对改进音乐教学、助力儿童全面成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儿童想象力的价值内涵
(一)促进认知发展
音乐是一类抽象的艺术形式,儿童在听音乐、理解旋律、节奏、和声等音乐元素的过程中,需依靠想象力将抽象的音乐转化成具体的形象或情境。同时,音乐与其他学科的知识存在广泛的关联,如同音乐中的节奏与数学里的节拍规律存在相关性,通过音乐学习培育出的想象力,有助于儿童更顺畅地理解并迁移其他学科知识,促进其知识体系搭建及综合认知能力的拓展。
(二)丰富情感表达
音乐是情感的载体,不同风格的音乐可传递出形形色色的情感。儿童在体会音乐情感的阶段,会凭借想象力把自己融入音乐营造的情境中,以此与音乐引发共鸣。当儿童尝试凭借自己的方式诠释音乐时,想象力又能帮助他们通过音乐表达出内心的情感,无论是采用歌唱、演奏或是舞蹈等表现形式,都能为儿童提供特殊的情感宣泄与表达路径,促进其情感的健康发展。
(三)激发创造力提升
想象力是创造力的源头。在小学音乐教学中,鼓励孩子对音乐展开想象,能激发他们的创造欲望。如在学习一段简单的旋律之后,儿童可能会凭借想象力改编旋律,添加自己中意的音符或节奏变化点,创作出属于自己特有的旋律,也或是在歌词创作领域,儿童依照对音乐的理解与想象,撰写富有新意的歌词,讲述自己心中的故事,这种借助想象力的音乐创作活动,为儿童赋予了自由发挥的空间,使他们在不断展开的尝试探索中,培养创新思维及创造能力,为日后在其他领域开展创新实践奠定坚实基础。
二、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儿童想象力的实践策略
(一)情境创设,营造想象氛围
情境的设置是激发孩子想象力的有效途径。教师可按照音乐作品的特点,采用多媒体设备、道具等创设活泼的教学情境,如在教学《森林狂想曲》时,教师可播放森林中像鸟鸣、虫叫、流水这类自然音效,同时展现森林的图片及视频,营造出逼真的森林环境。教师还可引导儿童闭上眼睛聆听音乐,仿若置身于茂密的森林,他们会自然地想象出各种动物于森林中活动的画面,如猴子在树上欢跳、小鹿在溪边饮水的画面,教师同样可借助角色扮演的方式营造情境,如在学习《小红帽》的歌曲过程中,引导儿童分别扮成小红帽、大灰狼、外婆等角色,在演出过程中,儿童会根据对故事与音乐的领会,运用想象丰富角色的动作及表情,让音乐学习变得更生动有趣,同时也极大地催生他们的想象力。
(二)鼓励音乐创作,拓展想象空间
音乐创作是增进儿童想象力的重要路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赋予儿童充分的创作时机,可先从简单的节奏创作开始,如教师可给出一些基础的节奏范例,让儿童尝试借助不同打击乐器或身体动作组合创造新节奏,像用拍手、跺脚、拍肩这类动作组合成独特的节奏韵律,孩子在这个进程中需要发挥想象力,并思考如何组合才能让节奏更新颖带感。随着学习逐步拓展,教师可慢慢引导孩子开展旋律及歌词的创作。在旋律创作方面,教师可提供一些音乐动机,让儿童基于此开展发展与变化,创作出完整连贯的曲调。当进行歌词创作工作时,教师应提倡儿童从个人的生活经历、兴趣爱好出发,结合音乐的情感氛围编写歌词,以“我的校园生活”这个主题展开,使儿童创作歌词并添上简单旋律,儿童会凭着对校园生活的记忆跟想象,创作出洋溢着童趣与个性的音乐作品,成功拓宽他们的想象边界。
(三)开展多样化音乐活动,丰富想象体验
多样化的音乐活动能给予儿童丰富的想象体验,除了常规的歌唱、欣赏教学事项外,学校及教师可开展音乐游戏、音乐绘画、音乐剧表演等多样化的活动形式。在音乐游戏中,如“音乐接龙”这类游戏,教师可先播放一段旋律,让儿童接着这段音乐的风格和节奏即兴创作一段音乐继续接接龙,儿童在游戏时需要快速发挥想象力,创造出与前一段音乐相吻合的内容。音乐绘画活动则是让儿童在倾听音乐时,以画画形式展现脑海中浮现的画面,如在听《月光曲》欣赏完毕后,儿童可拿画笔勾勒出月光下恬静湖面、波光闪烁的景象等,运用这种方法把听觉体悟转化成视觉景象,进一步增进对音乐的理解与想象认知。音乐剧表演活动能进一步综合了音乐、表演、舞蹈等元素,儿童在参与音乐剧排练和演出的过程中,需要深刻理解音乐所展现的情感及故事情节,运用想象力去编排角色的动作、表情和台词,进而全方位地充实他们的想象体验。
(四)引导音乐欣赏,启发想象思维
音乐欣赏是培育儿童想象力的关键环节。教师在引导儿童欣赏音乐作品时,要避免直接讲解音乐的含义,而是借助提问、带动研讨等途径启迪儿童的想象思维,如当欣赏《命运交响曲》时,教师可通过提问儿童:“听到这段振奋的音乐,你们脑袋里冒出什么样的画面?你们觉得命运在朝我们发出怎样的挑战?”让孩子们自由表达自己的想象和体会,再通过相互交流讨论,进一步拓展他们的想象空间,此外,教师还可引导儿童对同一音乐作品的不同版本、不同风格进行对比,如同一首歌由不同歌唱家去唱,让儿童体悟音乐表现的多样特征,引导他们从不同方面去想象与理解音乐,从而培养其多样化的想象思维能力。
三、结论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儿童的想象力具有不可忽视的价值内涵,对儿童的认知发展、情感表达和创造力提升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通过情境创设、鼓励音乐创作、开展多样化音乐活动以及引导音乐欣赏等实践策略的实施,能够为儿童营造一个充满想象的音乐学习环境,激发他们的想象力,让儿童在音乐的海洋中自由翱翔。小学音乐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培养儿童想象力的重要性,不断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将想象力培养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始终,为儿童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让音乐成为开启儿童想象之门、创造美好未来的钥匙。
参考文献:
[1]孙小会,潘佳佳.深度学习视域下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小学音乐教学实践[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3(08):106-108.
[2]徐俊杰.学科素养视域下小学音乐单元教学中微课应用的策略探究[J].安徽教育科研,2023(5):119-120.
[3]梁素梅.核心素养下小学音乐课堂开展深度学习的策略[J]亚太教育,2022(23):4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