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工业废渣在水泥建材中综合利用的价值研究

作者

郭嘉宝 陈红丽 胡启龙 张艳娟 秦启航

河南省产品质量检验技术研究院(河南省产品质量检验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河南郑州450000 方圆检测认证集团有限公司河南 郑州450000

引言

随着工业规模扩大,废渣堆存造成的环境压力日益严峻,而水泥行业作为高耗能产业,需寻找可持续的原料替代方案。工业废渣富含硅铝成分,具备胶凝活性,但其利用率受成分波动、技术标准缺失等因素制约。基于此,本文从材料性能与环境效益双重视角出发,提出废渣在水泥建材中的高值化利用路径,旨在为废渣资源化提供系统性解决方案,助力建材行业绿色低碳发展。

1 工业废渣的特性分析

1.1 主要废渣类型与成分

在水泥建材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工业废渣主要包括三类典型材料:钢渣呈现高碱度特征,其 CaO/SiO₂质量比通常维持在 1.8-2.5 区间,含有约40-50%的硅酸二钙活性矿物;粉煤灰以球形玻璃微珠为主要形态,玻璃体含量可达 70%以上,粒径分布集中在 10-100μm 范围,需满足45μm 方孔筛筛余量不大于 12%的技术要求;矿渣则具有较高的潜在水硬性,其质量系数例如CaO+MgO+Al₂O₃/例如SiO₂+MnO+TiO₂不低于1.8,经水淬急冷处理后活性指数可达S95 级以上,这三种废渣的化学成分与物理特性使其在水泥基材料中分别发挥不同功效。

1.2 关键物化性能

工业废渣的关键物化性能直接影响其在水泥建材中的应用效果,其中胶凝活性表现为 28d 活性指数可达75%-110%,主要取决于玻璃体含量例如需≥60%和比表面积例如控制在400-600m²/kg;颗粒级配特征以粒径分布曲线表征,D50 中位径宜处于 15-45μm 区间,且需满足0-30μm 细颗粒占比超过 40%以优化堆积密度;重金属浸出风险需通过TCLP 毒性测试,确保Pb、Cd 等有害元素浸出浓度低于GB5085.3-2007 限值例如如Cd ⩽0 . 3mg/L ,同时固化后重金属稳定化率需达到95%以上,这些参数共同构成废渣资源化利用的核心评价体系。

2 水泥建材中的应用价值

2.1 作为原料替代的价值

工业废渣作为水泥原料替代物具有显著的应用价值,通过利用钢渣、粉煤灰等废渣中的活性成分部分取代传统石灰石和黏土原料,不仅能够减少天然矿产资源消耗,还能降低水泥生产过程中的能源需求与碳排放,同时废渣中含有的铁、铝等微量元素可以改善生料易烧性,提升熟料矿物组成的稳定性,这种替代不仅实现了固体废物的资源化利用,还优化了水泥生产工艺,在环境保护与经济效益方面形成双重优势,为建材行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技术路径。

2.2 作为混合材的功能价值

工业废渣作为水泥混合材展现出独特的功能价值,其活性组分在水化过程中与水泥熟料产生协同效应,能够显著改善混凝土的微观结构和长期性能。粉煤灰的球形颗粒效应可优化浆体流变性能,钢渣中的铁相成分能增强材料耐磨性,而矿渣的潜在水硬性则持续促进后期强度发展。这些废渣的掺入不仅降低了水泥水化热,有效抑制温度裂缝产生,还通过二次水化反应提升硬化体的致密性,使混凝土具备更优异的抗渗性和耐久性,同时实现对工业固体废物的高附加值资源化利用。

2.3 环境效益量化

工业废渣在水泥建材中的应用能够产生显著的环境效益,通过替代传统原料减少对天然矿产资源的开采消耗,同时降低水泥生产过程中的能源需求与温室气体排放,废渣中的活性成分参与水化反应还能减少工业固体废物的堆存污染,其资源化利用不仅缓解了填埋场地的压力,更通过重金属固化作用降低了对土壤和水体的潜在生态风险,这种循环利用模式有效实现了污染物减排与资源节约的双重目标,为建材行业的绿色低碳转型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技术路径。

3 工业废渣在水泥建材产业化中困境

3.1 技术瓶颈

工业废渣在水泥建材应用中面临的主要技术瓶颈在于原料特性不稳定与性能调控困难,由于废渣来源复杂且预处理工艺差异,其化学成分与活性组分存在显著波动,直接导致水泥基材料强度性能离散性增大,影响工程应用的可靠性;同时废渣的胶凝活性通常呈现滞后性特征,水化反应速率较慢,使得掺废渣水泥的早期强度发展不足,难以满足快硬早强型工程需求,这种早期性能缺陷制约了废渣在高标号水泥中的大掺量应用,需要通过活化改性技术优化反应动力学过程。

3.2 政策与市场障碍

当前工业废渣在水泥建材领域的推广应用面临显著的制度性障碍,一方面由于国家层面尚未建立统一的废渣分类与品质评价标准体系,各地对废渣的定义与技术要求存在明显差异,导致跨区域流通受阻;另一方面绿色建材认证体系对废渣利用产品的激励不足,缺乏针对性的税收优惠或市场准入便利措施,使得企业投入成本难以通过市场溢价获得补偿,这种政策与市场的双重制约严重削弱了企业利用废渣的积极性,亟需建立从标准到认证的完整制度支撑体系。

4 工业废渣在水泥建材产业化中的应用对策

4.1 建立废渣数据库与智能配料系统

为提升工业废渣在水泥生产中的资源化利用效率,需构建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废渣特性数据库,通过XRF/XRD等检测设备采集废渣的化学成分例如如CaO 含量30-50%、矿物组成例如 C2S 含量 20-40%及活性指数例如 28d 强度比≥65%等关键参数,并采用机器学习算法建立废渣品质预测模型;同步开发智能配料系统,集成PLS 偏最小二乘回归算法,根据实时进料品质动态优化生料配比例如误差控制±1.5%,结合 DCS 控制系统实现废渣掺量10-30%的精准调节,确保熟料f-CaO 含量稳定在1.2%以下,该系统可使废渣利用率提升25%同时降低煤耗8%。

4.2 推行“废渣利用碳配额”的联动机制

建议在水泥行业推行废渣利用与碳配额挂钩的激励机制,通过 MRV 监测体系精确计量每吨废渣利用带来的CO₂减排量例如基准值0.6-0.8 吨CO₂/吨废渣,将其折算为碳配额奖励折算系数0.15-0.25。依托全国碳市场交易平台,企业可凭第三方核证的废渣利用量例如需满足GB/T31388-2015 标准申请额外配额,同时设置动态调节机制:当废渣掺比达30%时配额奖励上浮20%,并允许跨年度配额存储例如最长5 年。该机制通过碳资产价值转化,可使企业废渣处理收益提升18-25 元/吨,显著增强市场驱动力。

结束语

总而言之,工业废渣在水泥建材中的应用兼具环境与经济双重价值,不仅能降低天然资源消耗,还可改善材料性能并减少碳排放。未来,要进一步完善废渣分类标准,开发高效活化技术,并推动政策激励与市场机制协同发力。本研究为工业固废资源化提供了可行路径,其成果可拓展至其他建材领域,为循环经济发展提供实践范式。

参考文献

[1]陈悦.水泥用工业废渣中水溶性铬例如Ⅵ监测分析及建议[J].中国水泥,2023,(09):79-82.

[2]罗文华.建材产品中废渣掺量的检测探索[J].信息记录材料,2023,24(04):41-43+47.

[3]张杰,彭丙杰,罗小东,和德亮,吴涛,胡顺忠,杨勇.工业废渣对水泥粉体粒度分布及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J].新世纪水泥导报,2022,28(03):6-11.

[4] 伏亚萍, 宋毅倩, 孙朋, 陈凌. 矿渣综合利用于建材所致居民辐射影响[J]. 中国辐射卫生,2021,30(04):463-469.

[5] 刘 淑 鹤 , 方 向 晨, 王 学 海 . 脱 硫 废 渣 掺 量 对 土 聚 水 泥 抗 压 强 度 影 响 研 究[J]. 当 代 化工,2021,50(04):757-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