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水电站机械设备检修过程中的安全风险管理与优化

作者

雷扭县

葛洲坝重庆大溪河水电开发有限公司 重庆市南川区 408400

引言

水电站机械设备结构复杂且运行环境特殊,检修过程中存在多工种交叉作业、密闭空间操作、高电压接触等叠加风险。据国际水电协会(IHA)统计,近十年全球水电行业事故中约 67% 发生于设备检修环节,其中机械伤害占比达 42% (IHA,2023)。现行《水力发电厂安全性评价标准》虽明确了设备检修安全要求,但在风险动态监控与预防性干预方面仍存在实践缺口。本文运用故障树分析(FTA)与层次分析法(AHP)结合的方法,建立适应水电站特性的检修风险量化模型,旨在通过技术升级与管理优化双重路径提升安全保障水平。

一、水电站检修安全风险的特征与分类

水电站机械设备检修风险呈现多维度耦合特性,其物理载体集中于水轮机、发电机、压力管道等核心设备,风险触发具有显著的时空关联性。在空间维度上,受限空间作业(如转轮室焊接、尾水管修补)因通风不足易导致有毒气体积聚与缺氧窒息;在时间维度上,机组拆卸吊装、高压试验等关键工序风险暴露强度呈现脉冲式峰值。依据风险源属性可归纳为物理性风险(残余机械能释放、重型部件吊装失衡)、电气性风险(残留电荷放电、保护误动)、环境性风险(湿滑坠落、有限空间有害气体)及管理性风险(作业许可失效、多承包商协调不足)四类。此类风险本质上是设备固有属性、环境约束与人为干预共同作用的结果,其链式传导效应可能引发机械伤害、高处坠落、触电等典型事故,需通过全域状态感知网络实现系统性识别与溯源分析,为后续风险评估提供结构化输入框架。

二、风险识别技术的智能化升级路径

传统依赖人工经验的静态识别模式难以应对复杂工况下的隐性风险,亟需融合智能传感与数字建模技术构建主动预警体系。核心突破方向包括三维维度:首先,基于数字孪生的虚拟预演系统通过集成设备 BIM 模型与历史检修数据,在拆卸序列规划阶段模拟工具干涉路径、吊装盲区及应急通道可用性,提前暴露潜在冲突点;其次,部署多源传感网络实现作业环境实时监测,利用边缘计算分析异常数据流,例如通过钢丝绳张力突变预警吊装超载风险;最后,构建知识图谱驱动的风险数据库,将国内外事故案例按“设备-工序-危害”拓扑关联,自动匹配相似工况下的历史事件处置方案。此类技术升级不仅提升风险识别的覆盖率与时效性,更通过数据驱动决策降低人为主观误判概率,为动态风险评估奠定数据基础。

三、动态风险评估模型的构建与应用

针对静态评估方法无法量化检修进程风险演变的缺陷,提出时间-状态双维度动态评估架构。时序维度依据检修流程划分为隔离准备、解体检查、回装调试三阶段,通过专家德尔菲法赋予差异化权重系数,其中回装阶段因多系统联动测试风险权重占比超 50% ;状态维度则建立设备健康指数(EHI)与人员行为安全指数(PSI)的耦合函数。该模型每两小时刷新风险值并输出红/黄/绿三色预警信号,指导安监资源精准投放。实践表明,在引水钢管检修项目中,该模型成功预警因密封失效导致的水锤风险,较传统评估方式响应时间缩短 40% ,印证了其工程适用性。

四、关键风险控制措施的技术实现

机械能与电气能管控需采用工程技术与管理策略的协同强化,其核心在于构建多重防护冗余机制,以系统性消除潜在风险。在机械能隔离方面,水轮机检修不仅需叠加机械锁定、液压锁闭及 PLC 逻辑闭锁三重防护,还应扩展到类似场景如风力涡轮机维护,通过冗余设计提升容错率,确保残余势能彻底消除;压力容器作业则采用双阀隔离联锁压力释放警示器,结合定期压力测试和可视化监控,防止能量意外释放。电能管控创新应用接地线智能管理系统,通过 RFID 芯片验证接地有效性,有效防止误拆;同时在高压区部署分布式光纤测温系统(DTS),利用其实时温度监测和电弧模式识别功能,提前预警隐患。人因失误防控体系深度融合增强现实(AR)与物联网技术,作业人员佩戴 AR 眼镜不仅自动叠加设备拆装扭矩标准值并校验操作合规性,还整合 AI 算法分析历史失误数据,提供实时纠正建议;人员定位系统与电子围栏联动,实现非授权闯入自动断电,并通过云平台同步审计记录,强化责任追溯。此类技术闭环结合管理策略,将被动防护升级为主动干预。据行业报告,此类机制可降低事故触发概率达 40% 以上,显著提升工业安全韧性与运维效率。

五、安全管理制度的优化方向

制度优化聚焦标准化流程重构、承包商协同及应急能力强化三大领域。标准化作业程序(SOP)需摒弃笼统指南,针对转子吊装等高风险作业制定“步骤-风险-措施”对应表,明确关键控制点如吊装同心度激光扫描阈值( <0.1mm );承包商管理推行安全绩效联动机制,将事故率、整改率纳入合同付款权重,建立安全积分银行激励整改投入;应急响应体系依托数字孪生平台模拟引水爆管、机油泄漏等场景,通过多部门协同演练将平均响应时间压缩至 8 分钟内。制度执行需结合 PDCA 循环持续改进,尤其强化班前会风险交底与完工评审的闭环管理,最终形成“技术防御层+制度约束层”的双重保障体系。

结论

水电站机械设备检修安全风险管理的本质在于构建“识别-评估-控制-制度”的全链条防控体系。本研究揭示检修风险具有时空耦合性与多因素链式传导特征,需通过智能传感网络与数字孪生预演技术实现风险源的动态捕捉;所提出的时间-状态双维度评估模型突破了静态分析的局限,为高风险工序的资源精准调度提供量化依据。在风险控制层面,三重机械闭锁、智能接地管理及 AR 辅助操作等技术闭环显著降低了能量意外释放与人因失误概率;而 SOP 精细重构、承包商绩效联动与数字应急演练则从制度维度筑牢长效防线。未来需进一步融合 5G+UWB 高精度定位技术深化密闭空间人员状态监控,并推动跨电站安全大数据共享平台建设,从而实现水电检修安全治理从被动响应向主动预防的系统性跃升。

参考文献:

[1]秦永军.水电站机电设备维护与检修管理措施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13).

[2]李远建.水电站发电机组常见故障以及维修[J].科技风.2016,(20).

[3]黄金翠.浅析水电站直流系统的应用与故障维修[J].科技风.2016,(20).

[4]乔定春.解析水电站电气设备运行维护及其故障检修[J].低碳世界.2016,(35).30-31.

[5]张焱.水电站电气设备安装及调试要点分析[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19,(21).

[6]苏奎.水电站电气设备运行维护及故障检修研究[J].电力系统装备.2020,(9).

[7]唐少东.水电站工程中机电设备的安装调试分析[J].电力系统装备.2020,(14).

[8]朱健伟.水电站电气设备安装及调试管理技术探究[J].河南科技.2019,(35).

[9]张义波.水电站电气安装质量控制的要点分析[J].环球市场.2020,(16).

[10]董鑫天.水电站机械常见故障检修技术[J].科技创新与应用.2022,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