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浅谈风资源评估方法创新与工程应用实证研究

作者

王鑫越 白小平 剡炜 海瑞祥 刘倩斓 王鑫超

青海油田油气工艺研究院;青海油田采油五

一、引言

在全球气候变化与能源转型背景下,风能作为清洁可再生能源,对缓解能源危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意义重大。2020 年全球风电新增装机容量达到 111 GW,总装机容量达到 733 GW,同比增长 18%[1] 。风资源评价作为风电项目开发的首要步骤,旨在科学评估区域风能潜力,为风电场规划、设备选型及经济效益分析提供数据支撑。

二、风资源评价基础资料与数据要求

风资源评价的基础资料涵盖气象观测数据、地理信息数据及风电场场址特定信息。气象观测数据需包括至少连续一年的风速、风向、温度、气压等要素记录,且数据完整性需高于 90% ,以确保评价的可靠性。数据完整性低于 90% 会显著增加评估误差,影响风电场选址的准确性[2]。地理信息数据则关注地形地貌、植被覆盖、障碍物分布等,这些因素直接影响风能资源的分布与可利用性。

三、风资源评价方法

1、现场观测法

通过在风电场场址处设立观测站,进行连续观测,获取风电场场址处的风能资源数据。观测站的高度应选在离地 10 米高处,以及风力发电机机头预期安装的高度。观测数据应采用自记方式记录,以便和当地的气象站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现场观测法的数据准确率可达 95% 以上,但观测周期长、成本高,且受天气条件影响大[3]。

2、数值模拟法

数值模拟法利用计算机模拟技术,对风电场场址处的风能资源进行数值模拟和预测。该方法通过建立数学模型,考虑地形、地貌、气象条件等因素对风能资源的影响,对风电场场址处的风能资源进行模拟和预测。优点是能够考虑多种因素的影响,预测结果较为准确;缺点是模型建立复杂,计算量大,且对计算资源和计算能力要求较高。数值模拟法的预测误差通常在 5%-10% 之间[4]。

3、统计分析法

统计分析法利用已有的气象资料和风电场场址资料,通过统计分析方法,对风电场场址处的风能资源进行评价和预测。该方法通过对历史气象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到风电场场址处的风速、风向等气象要素的统计特征,进而对风能资源进行评价和预测。优点是方法简单、易于操作;缺点是预测结果受历史气象数据的影响较大,可能存在误差。统计分析法的预测误差通常在 10%-15% 之间[5]。

四、风资源评价的关键技术

1、数据采集技术

数据采集技术是风资源评价的基础,其准确性和可靠性直接影响到评价结果的精度和可信度。主要包括风速、风向等气象要素的观测和记录技术,以及地形、地貌等地理信息的获取技术。为了提高数据采集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需要采用高精度、高稳定性的观测仪器和设备,并严格按照观测规范和标准进行观测和记录。高精度观测仪器的数据误差可控制在 ±0.1 m/s 以内[6]。

2、数据处理技术

数据处理技术是风资源评价的重要环节,其目的是对采集到的原始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得到可用于评价的风能资源数据。数据处理技术主要包括数据清洗、数据插值等方法。数据清洗指对原始数据进行筛选和过滤,去除异常值和不合理数据;数据插值指对缺失数据进行插值处理,以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连续性;先进的数据处理技术可将数据误差降低至 5% 以内[7]。

3、评估方法技术

评估方法技术是风资源评价的核心,其选择和应用直接影响到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评估方法技术主要包括风速频率分布法、风功率密度法、风能资源评估软件等。风速频率分布法是通过统计风速的频率分布,得到风电场场址处的风速特征参数,进而对风能资源进行评价;风功率密度法是通过计算风电场场址处的风功率密度,得到风电场场址处的风能资源储量;风能资源评估软件则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和数值模拟方法,对风电场场址处的风能资源进行模拟和预测,得到可用于风电场设计和规划的风能资源数据。风能资源评估软件的预测精度可达 90% 以上[8]。

五、风资源评价的应用

1、风电场选址

风电场选址是风电场建设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通过风资源评价,可以了解风电场场址处的风能资源情况,确定风电场的选址和布局。选址时应考虑地形、地貌、气象条件等因素对风能资源的影响,选择风能资源丰富、风速稳定、风向集中的地区作为风电场的选址,科学选址可使风电场的年发电量提高 10%-15% 。

2、风电设备选型

风电设备选型是风电场建设的重要环节,其选择直接影响到风电场的发电效率和经济效益。通过风资源评价,可以了解风电场场址处的风速、风向等气象要素的统计特征,进而确定风电设备的选型。选型时应考虑风电设备的额定功率、转速、叶片长度等因素,以及风电场场址处的风速、风向等气象要素的匹配情况,选择最适合风电场场址处的风电设备,合理选型可使风电场的发电效率提高 5%-10% 。

3、风电场发电量预测

风电场发电量预测是风电场运行管理的重要环节,其预测结果直接影响到风电场的经济效益和运行计划。通过风资源评价,可以了解风电场场址处的风能资源情况,进而对风电场的发电量进行预测。预测时应考虑风速、风向等气象要素的变化规律,以及风电设备的运行情况和维护计划等因素,采用合适的预测方法和模型进行预测。根据美国国家能源部的研究,准确的发电量预测可使风电场的运营成本降低 5%-8% 。

六、风资源评价的挑战与展望

1、挑战

(1)数据采集和处理难度大:风电场场址通常位于偏远地区,数据采集和处理难度大,且受天气条件影响大,偏远地区的数据采集成本是城市地区的 2-3 倍。

(2)评估方法和技术需要不断创新:随着风电技术的不断进步和风电场建设规模的扩大,评估方法和技术需要不断创新和完善,以适应新的需求和挑战。现有评估方法在复杂地形条件下的误差可达 20% 以上。

(3)评价结果的不确定性:由于气象条件的复杂性和多变性,以及评估方法和技术本身的局限性,评价结果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评价结果的不确定性通常在 10%-20% 之间。

2、展望

(1)加强数据采集和处理技术的研究:通过加强数据采集和处理技术的研究,提高数据采集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降低数据处理的难度和成本。

(2)推动评估方法和技术的创新:通过推动评估方法和技术的创新,提高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降低评价结果的不确定性。

(3)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通过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和技术,推动我国风资源评价技术的快速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Renewable Capacity Statistics 2021》,国际可再生能源署(IRENA)年度报告.

[2]《Innovation in Wind Resource Assessment》,国际能源署(IEA)风能技术合作项目报告.

[3]《Global Wind Atlas:Collaborative Resource Mapping》,IRENA 与丹麦技术大学(DTU)合作项目.

[4]《Wind Resource Assessment Handbook》,美国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NREL).

[5]《风电场风能资源评估方法》(GB/T 18710-2002).

[6]《Lidar-Based Wind Field Reconstruction for Complex Terrain》 弗劳恩霍夫风能与能源系统研究所(IWES).

[7]Confident Learning:Estimating Uncertainty in Dataset Labels》,Jou rnal of Machine Learning Research (JMLR).

[8]《新能源资源评估与中长期电量预测》,中国电力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