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背景下高中数学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成效分析
李娜 张佩
山西省运城市永济市第三高级中学 044500
引言
新课标强调核心素养与学生主动探究,促使高中数学教学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型。探究式教学注重问题情境与思维过程,强调学生的参与和建构,契合新课标要求。人教 A 版教材结构清晰,适宜开展探究教学。研究探究式教学的实践路径与优化策略,对于提升教学质量与学生综合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一、新课标理念对高中数学教学方式的重构要求
新课标提出“ 以核心素养为导向、以情境问题为载体、以探究活动为主线、以学生发展为中心” 的总体要求,推动课程目标从知识掌握转向能力发展,教学内容由单一知识点走向综合主题,教学方式也由教师讲授转为学生探究。这一转变要求教师围绕学生真实的认知需求,创设贴近生活的数学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操作、交流与推理等方式主动建构知识。探究式教学不仅重在活动参与,更重在理解问题本质、发展多角度思维,提升建模、分析与表达等综合能力。探究设计应围绕数学思想与方法展开,注重过程体验而非结果答案,使学生逐步从“ 学会数学” 走向“ 用数学思考” 。因此,新课标下的高中数学教学不仅是方式上的更新,更是目标、结构与课程文化的整体重塑。
二、探究式教学在高中数学课堂中的实践路径与策略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实施探究式教学,需从教学设计、课堂组织、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系统变革。首先,教学设计应以问题为核心,通过创设具有真实性、开放性与可探究性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从已有经验出发,自主提出问题、猜想结果、尝试验证。教材中的典型例题、拓展内容和“ 探究与发现” 栏目为教师提供了良好的资源基础。其次,课堂组织应强调小组合作与全班交流的有机结合,让学生在集体思维碰撞中拓展视野,在合作分工中培养责任意识与团队精神。教师在其中不再是知识的讲授者,而是探究的引导者、资源的整合者与思维的激发者。此外,教学中应善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探究过程,如利用几何画板、GeoGebra等工具进行图形构建与动态演示,提升学生的直观感受与操作能力。评价方式也应从终结性评价为主转向过程性评价与发展性评价相结合,关注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思维品质、参与度、创新性与表达能力。教学评价不再局限于标准答案的准确性,而更看重其思路的合理性、过程的完整性与合作的表现力。只有构建起问题驱动、过程参与、多元评价的教学机制,探究式教学才能真正落地,成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有效载体。
三、探究式教学对学生学习行为与思维方式的积极影响
实践表明,探究式教学在高中数学课堂中的实施,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习动机,并显著改善其学习行为与思维方式。传统教学中,学生常被动接受知识,缺乏深入理解与应用的机会,而在探究式课堂中,学生需面对开放性问题,自主选择策略、组织语言表达、反思调整方案,这一过程促使其从表层学习向深层学习转变。学生在探究中会逐渐形成问题意识、批判性思维与逻辑表达能力,具备较强的数学建模与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在小组合作中,学生通过观点分享与思维碰撞,不仅拓展了解决问题的思路,也增强了沟通交流与合作探究的意识。在探究过程中,学生学习行为从依赖教师向自我调控转变,学习态度更加积极主动。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通过分层设计与差异化指导,也能在探究过程中获得成就感和参与感,从而增强自信心。这种正向反馈机制有助于构建良好的学习氛围,提升整个班级的学习效能。总体来看,探究式教学不仅在知识掌握层面取得较好成效,更在思维发展、能力培养与人格塑造等方面展现出积极价值。
四、当前探究式教学实施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与挑战
尽管探究式教学在实践中展现出良好前景,但在实施过程中仍存在诸多挑战。首先,部分教师对探究式教学理念理解不深,教学设计仍以讲授为主,探究活动流于形式,缺乏问题的挑战性与思维的深度。受限于教师的备课时间与教学经验,真正贴合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的高质量探究任务设计较为稀缺。其次,学校在教学资源方面支持不足,缺乏统一的信息平台、教学工具与案例库,限制了教师的教学拓展与创新空间。第三,学生的探究能力存在显著差异,对于部分基础薄弱、自主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而言,探究任务可能成为负担,甚至产生挫败感,影响其参与意愿。加之部分学生习惯于标准答案和固定解法,对于探究过程中的多元路径和不确定性难以适应。评价机制方面,仍以考试成绩为主,难以全面反映学生在探究中的思维能力与发展潜力。此外,家长对探究式教学的理解和支持也存在分歧,部分家长担心教学进度与高考导向不匹配,影响子女升学。这些问题的存在表明,探究式教学的推广需要从教师培训、资源建设、学生指导、评价机制与家校沟通等多方面形成合力,才能确保其可持续发展与有效落实。
五、优化探究式教学实践的策略与未来发展方向
为更好地落实新课标理念,提升探究式教学实效,应从多维度协同推进改革。首先,强化教师专业培训,通过教学研讨、案例研究、同课异构等方式提升教师的课程理解与探究设计能力,使其能够根据学生差异组织富有层次与挑战的问题情境。其次,加强校本资源建设,建立数学探究任务案例库与教学支持平台,促进优质资源的共享与教师间的教学交流。在教学实施中,应注重任务的层次性、趣味性与关联性,合理设置探究目标与过程,引导学生逐步过渡到更复杂的认知任务。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分层探究、个别指导等方式,提升全体学生的参与度与成就感。在评价机制上,构建多元立体的评价体系,将过程性评价、表现性评价与反思性评价有机结合,注重学生在探究中的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策略与合作表达的过程。在家校合作方面,学校应通过家长会、教学开放日、专题讲座等形式加强家长对新课标与探究教学的理解与支持,形成共同推进教学改革的良好氛围。面向未来,随着教育信息化与人工智能的发展,探究式教学将与大数据、学习分析、智能平台深度融合,形成以学生学习数据为支撑的动态化、个性化探究支持系统,真正实现“ 教—学—评” 一体化转型。探究式教学不再只是课堂方法的调整,更将成为驱动教育质量提升与学生全面发展的核心力量。
结论
新课标推动探究式教学成为高中数学改革的重要方向,其核心理念契合学生素养发展需求。本文结合人教 A 版教材,分析了探究教学的实施路径与成效,肯定其在激发兴趣与提升能力方面的作用,同时指出其在师资、资源与评价方面仍有待完善。未来应强化教师培训和家校协同,借助技术手段推动探究教学深度融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曹德强.精准教学下高中数学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4,(33):57- 60.
[2]吴晓玲.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大单元主题教学策略研究——以《空间几何体》单元的教学为例[J].高考,2024,(30):136- 138.
[3]包洪乾.基于精准教学分析的高中数学教学实践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4,(20):26-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