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高支模施工技术在房屋建筑土建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

成艳玲

淄博建衡工程检测有限公司 山东淄博 255000

引言

房屋建筑土建工程中的高大模板作业内容,又称高支模体系,它特指为混凝土结构支撑的模板系统大于等于 8 米,跨度大于等于 18 米的模板体系,而且这种体系对施工总荷载以及集中线荷载等指标也有明确规定。高大模板施工技术是房屋建筑土建工程模板作业难点,它不仅体系高大而且安全风险非常高,对施工企业和作业人员都是一种严峻挑战。因此,施工企业还须认真研究高大模板施工技术,明确作业重点难点,提升技术应用水平,做好安全管理,保证高大模板作业安全优质完工。

1 高支模施工技术的作用与特征分析

随着城市人口不断增长,越来越多的企业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会提高建筑高度或扩大建筑面积,用于满足自身发展中的商业与办公等需求,因此城市中的高层建筑也在不断增加。这些建筑除了能解决人口增长带来的问题之外,也能凸显出建筑行业的高水平与现代化城市形象,更是综合国力的体现。在房屋建筑土建工程中,不仅要求施工企业掌握高超的技术手段,组建水平更高的施工队伍,还应合理应用现代科技,满足房屋建筑土建工程的新需求。因此,加强高支模施工技术在房屋建筑土建工程中的应用,不仅能够顺利完成施工,也能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让建筑结构更加稳定,建筑质量更好的满足人们的需求。高支模技术在施工中的主要原理是利用支撑模板,以逐层浇筑的形式建设高层建筑物,一方面保障建设成本,另一方面配备更加安全的防护措施,以保障现场工作人员的施工安全,提高项目整体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但是高支模施工通常有着难度高的特点,再加上大部分作业都需要在高空完成,因此依旧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要在施工期间格外重视。

2 高支模施工技术在房屋建筑土建工程中的应用要点

2.1 施工前准备工作

在房屋建筑土建工程中应用高支模施工技术时,施工前的材料准备与检验工作至关重要,直接关系到整个工程的质量和安全。首先,要确保材料的充足供应。根据工程的规模和施工进度计划,准确计算所需的各种材料数量,包括模板、支撑材料、连接件等。与可靠的供应商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提前预订材料,确保材料能够按时、足额供应到施工现场。其次,施工参数的准确选择是高支模施工技术成功应用的关键环节之一。在选择施工参数时,需要充分考虑建筑区域的特点,如地质条件、气候条件等。地质条件会影响支撑体系的基础设计,如果地质条件较差,需要采取加固措施,以确保支撑体系的稳定性。气候条件会影响混凝土的浇筑和养护,在高温天气下,需要采取降温措施,以防止混凝土因温度过高而出现裂缝。要准确计算模板施工面积。根据建筑结构的设计图纸,精确计算模板的覆盖面积,包括梁、板、柱等部位的模板面积。在计算过程中,要注意扣除门窗洞口等不需要模板的部分,以避免材料浪费。

2.2 立杆施工技术要点

在进行立杆施工过程中,首先应尽量避免接长搭接,根据有关标准规范选择接扣件的连接形式。对接接头纵向错开间距需要保证在 500mm 以上,立杆顶部位置采用可以自由调节的托撑,以此来实现对立杆的灵活调节,梁板立柱纵横向间距应保持一致或为倍数关系。与此同时,在水平杆技术施工过程中,其和立杆之间应采用接扣件连接。立杆底部应与地面预留适当的间距,进而可以在横纵水平方向设计扫地杆。地杆和顶部的水平杆距离应结合相关设计要求而决定,根据水平杆之间的间距,对其进行平均配置,从而保证水平杆的合理性与稳定性。为了提高高支模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应在四周加设顶板锚固件,除却部分特殊情形之外,一般在水平杆端部、中部沿纵向设计连续剪刀撑。立杆部分安装完毕后,需全面检查其施工情况,确认质量达标,方可进行后续的模板安装及其它相关施工步骤。

2.3 模板安装施工

模板安装时,需严格控制安装位置及平整度,通过反复调试,确保各项安装指标均符合设计要求。根据施工顺序逐步完成模板安装操作,并且保证模板对齐程度,确保其能够按照要求预留相应空隙,通过详细检查,确定是否存在混凝土脱落或者模板错位等问题,及时对其展开处理。楼面模板安装需遵循施工顺序,同时检查模板承载力,确认达标后方可投入使用。模板安装时需用夹具固定,确保稳固;模板与钢管固定时,紧固程度需适中,避免过松或过紧。在进行施工过程中,需要做好残留积水以及灰尘物质等清除处理,通过使用脱模剂进行模板内部表面涂抹的方法,方便后续拆模。

2.4 混凝土浇筑

施工混凝土浇筑施工需要按照分段施工模式,逐步施工操作。应保证一段混凝土浇筑施工质量达到要求之后,才可以展开后一段施工。浇筑过程中,需确保混凝土振捣密实且浇筑均匀,振捣器应稳步操作,以保障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密实度。在进行振捣过程中,需要检查是否存在漏振或者过振问题。漏振会导致混凝土部分未振实,进而引发离析或孔洞等后续问题。过振状况会造成混凝土出现过于密实或者分层的情况,并不利于后续高支模应用。进行外框架柱梁施工过程中,保证梁板浇筑以及混凝土柱的浇筑质量。同时,还要防止出现混凝土结构变形或者倾斜问题,保证外框架梁柱结构的稳定程度。

2.5 高支模的拆除

在高支模施工中,支撑体系的拆除是确保施工安全、结构稳定的关键环节。墙体与柱梁侧部模板的拆除需在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 70% 后进行,以防止混凝土边缘破损。底部模板的拆除则需依据混凝土强度指标,并与技术人员及监理充分沟通。拆除时应遵循“先非承重后承重”原则,自上而下有序进行。墙体模板拆除时,先移除两侧大型模板,再解除底部支撑,并严格按照先解脱穿墙螺栓、后松动地脚螺栓的顺序操作。大跨度梁体模板拆除应从梁中心向两端渐进,确保受力平衡,防止结构变形。底部支撑拆除时,需同步旋松顶托螺杆,并确认穿墙管道已移除,避免遗留隐患。高支模区域的拆除计划需更为周密,有时需保留下层支撑系统,待上层结构混凝土达到足够强度后再统一拆除,以确保施工安全与效率。

结束语

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房屋建筑规模和高度不断增大,高支模施工在房屋建筑土建工程中的应用愈发广泛,直接关系到整个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和使用者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研究高支模施工技术在房屋建筑土建工程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周小峰.房建土建工程中的高支模施工技术探讨[J].产业创新研究,2024(14):120-122.

[2]李然.房建土建工程中高支模施工技术运用研究[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4(22):166-168.

[3]宁桃.房建土建工程中高支模施工技术运用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4(29):145-147.

[4]邱茂桂.高支模施工技术在房屋建筑土建工程中的应用[J].住宅与房地产,2024(26):120-122.

[5]吴仕江.超高层房屋建筑中高支模关键施工技术应用要点研究[J].工程技术研究,2020(22):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