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实践融入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路径探索
安素霞
河北省石家庄市新乐市长寿学区东长寿学校 050700
引言
语文写作是初中语文教学关键环节,能锻炼学生语言表达、思维逻辑与情感抒发能力。传统写作教学常脱离生活实际,致学生写作素材匮乏、内容空洞、缺乏真情实感。生活是写作源泉,将生活实践融入初中语文写作教学,能让学生从生活汲取养分,丰富写作内容,激发写作兴趣与热情。探究此融合路径,对提升初中语文写作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养意义重大。
一、剖析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现存问题
初中语文写作教学领域,学生在写作素材的选取层面,存在与生活严重脱节的现象。课堂习作中,不少学生习惯性地选择陈旧、传统的题材,历史人物、神话传说等内容频繁出现在作文本上。这些远离现实生活的素材,难以与当下的社会环境和个人体验产生关联,导致文章既无法反映真实生活,也难以引发读者共鸣。在记叙文写作中,虚构情节的情况尤为突出,学生往往忽视自身的真实经历,缺乏对现实生活的关注与思考,使得文章内容空洞抽象,充斥着大量泛泛而谈的表述,既没有生活细节的呈现,也无法展现生活的真实与丰富。
教师在写作指导策略上,与生活的结合也存在明显不足。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普遍将教学重点放在写作技巧与方法的传授上,如文章结构的搭建、修辞手法的运用等,却忽视了对学生生活经验的挖掘与引导。在讲解写作技巧时,教师未能有效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去理解和运用这些知识,导致学生即使掌握了写作技巧,在实际写作中依然难以赋予文章生活气息。在作文评价环节,教师过度关注文章的结构、语言和修辞,对内容空洞、情感虚假等根本性问题缺乏深入指导。批改作文时,教师往往只是圈出语法错误、修改修辞手法,却没有引导学生如何从生活中获取真实的情感和素材,使得学生即便掌握了写作技巧,也难以写出打动人心的文章。
写作教学与生活实践的脱节,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写作质量,也制约了学生写作能力的发展。这种教学模式使得学生在写作时缺乏对生活的敏感度和观察力,难以将生活中的点滴转化为写作素材,导致文章缺乏个性与创新。长期处于这样的教学环境中,学生逐渐丧失了对写作的兴趣,将写作视为一项枯燥的任务,而不是表达自我、记录生活的方式。教师对写作技巧的过度关注,也使得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过于追求形式上的完美,忽视了内容的真实性和情感的真挚性,最终影响了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二、构建生活实践融入写作教学的途径
教师应着力引导学生养成观察生活的良好习惯,这是将生活实践融入写作教学的重要基础。教师可以通过布置日常观察作业的方式,帮助学生建立观察生活的意识。在布置作业时,制定详细的任务清单与观察要点,确保学生能够有目标、有方向地进行观察。以七年级以 “春” 为话题的写作训练为例,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两周内系统观察春天的变化。选择校园花坛、社区公园等固定地点,每天在同一时间进行观察,并填写包含日期、地点、天气、观察内容、个人感受的表单。在观察过程中,学生需要详细记录小草发芽、桃花绽放等自然现象,描述其形态、颜色、生长变化等特征,并与教材中的《春》进行对比分析,学习如何用文字生动地描绘春天。教师还可以设计小组合作活动,将学生分组,选择春草、春花等主题进行集中观察和讨论,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去理解和感受春天。
学校层面应积极组织多样的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写作素材和真实的生活体验。开展 “体验大自然” 的社区活动,结合教材中的《壶口瀑布》,组织学生到公园、河流等地进行实地考察。在考察过程中,学生需要仔细观察自然景观的变化,如水流速度、河床形态等,思考这些变化与季节、天气的关联,并撰写游记。在写作过程中,学生可以运用《壶口瀑布》中的写作技巧,按照时间或逻辑顺序进行叙述,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完成游记后,组织学生进行互评,重点关注景观描写与情感抒发的融合,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在描写自然景观的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学校还可以举办演讲比赛、原创诗歌朗诵等语文活动,通过创设多样化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积累素材,提升写作兴趣与能力。
在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需要创设贴近生活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教师可以结合课文主题与细节布置作业,如学习《秋天的怀念》后,让学生在城市中寻找秋天的踪影,并记录下观察到的景象。在布置作业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具体的思考方向:聆听秋天的声音,如落叶沙沙、秋风低吟,描述这些声音带来的感受,并尝试想象声音背后的故事;感受秋天气味,如泥土气息、烤栗子香味,写下这些气味唤起的记忆,以及与之相关的人和事;观察树叶颜色的变化和其他特别的景象;思考秋天对个人心情的影响。教师要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将观察到的景象与内心的情感融入写作之中。教师还可以巧妙借助传统节令开展写作活动,如在清明时节组织学生进行祭扫,并撰写家书;在中秋之夜引导学生赏月,并以对话嫦娥为主题进行创作。通过创设这些生活情境,学生能够更深刻地感受文化魅力,同时在情境中激发写作热情,使写作更具真情实感。
三、实现生活实践与写作教学融合的成效
将生活实践融入初中语文写作教学,最直接的成效体现在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上。通过日常观察生活和参与各类实践活动,学生积累了大量的亲身经历与真实感受,不再为写作素材匮乏而发愁。在描写景物时,学生能够凭借细致的观察,生动细致地描绘景物的特征和变化;在写人叙事时,学生可以融入生活中的真实情感与细节,使文章更具感染力。以 “我的母亲” 为题的作文为例,学生不再泛泛而谈母亲的性格特点,而是通过生活中母亲关心自己的具体事例,如生病时的悉心照料、学习时的耐心辅导等,生动地展现母亲的形象,表达对母亲的爱与感激之情。这样的写作内容更加丰富、真实,有效提升了文章的质量和可读性。
生活实践与写作教学的融合,还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与热情。当写作不再是脱离生活的抽象任务,而是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时,学生对写作的态度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参与实践活动、观察生活让学生发现了生活中的精彩瞬间和独特之处,他们开始愿意用文字去记录和表达这些经历与感受。以参加社区活动后撰写游记为例,由于学生有了亲身体验,在写作时变得积极主动,认真构思文章结构,精心组织语言,力求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完整地呈现出来。此时,写作不再是一项被动完成的任务,而是学生主动表达自我、分享生活的需求,这种转变显著提高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结语
生活实践融入初中语文写作教学,能解决当前教学中素材匮乏、内容空洞等问题。通过引导观察生活、开展实践活动、创设生活情境等途径,可丰富写作内容,激发兴趣,提升学生写作能力与语文素养。未来,需持续探索更贴合教学实际的融合方式,让写作教学更紧密联系生活,助力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写作,在写作中感悟生活,推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质量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 王荣生。写作教学内容重构 [J]. 课程・教材・教法,2021, 41 (5): 68-74.
[2] 余映潮。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J]. 中学语文教学,2020, (3): 34-38.
[3] 黄厚江。生活化写作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J]. 语文建设,2019, (11): 2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