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矿产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矿产资源集约利用的互动机理

作者

尉雪菲

河南省国土空间调查规划院 河南省郑州市 45000

第一章 研究背景及意义

矿产资源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支撑,但长期粗放型开采导致资源浪费和环境压力加大。随着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发展理念的推进,矿产经济亟需从数量扩张转向高质量发展,实现资源利用效率提升和产业升级。研究矿产经济高质量发展与资源集约利用的互动机理,有助于揭示两者内在联系,优化资源配置和产业结构,为政策制定、技术创新及绿色矿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实践指导。

第二章 矿产经济高质量发展与资源利用的内在联系

2.1 矿产经济发展对资源利用方式的引导作用

矿产经济的发展模式直接影响资源利用方式的选择和效率。高质量发展强调效益优先、绿色低碳与技术创新,这促使矿产企业从传统粗放开采向精细化、集约化开采转型。例如,通过引入数字化矿山管理、智能开采和地质信息化系统,可精准预测矿体储量和优化开采方案,从而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影响。同时,矿产经济规模化和资本集聚为先进技术应用、尾矿综合利用和矿山生态修复提供资金和管理保障,形成经济发展与资源高效利用的正向引导效应。

2.2 资源集约利用对产业升级的推动效应

资源集约利用能够显著推动产业结构升级,通过提高矿产资源回收率和附加值,促进下游高技术产业的发展。例如,中国稀土产业在集约化利用方面的实践显示,稀土矿经过精深加工后,不仅应用于传统冶金和化工领域,还广泛进入新能源、电子、航空航天等高附加值行业。通过提高分离纯化技术和尾矿再利用率,稀土综合利用率从过去的60%左右提升至90%以上,有效延长了产业链条,带动了高技术装备制造业和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增强了矿产经济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

此外,资源集约利用还推动了绿色循环经济的发展,优化了产业结构。例如,在铜冶炼行业,通过尾矿干排、废渣制建材以及副产硫酸综合利用,不仅减少了环境污染,也降低了生产成本,使企业能够向高附加值铜制品和精密材料加工方向转型。这种集约化利用模式既提高了资源效率,也带动了技术升级和产业链延伸,实现了矿产经济由资源驱动型向技术驱动型、高附加值型的转型,为其他矿产产业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路径。

2.3 高质量发展与资源效率提升的协同关系

矿产经济高质量发展与资源效率提升存在紧密的协同关系。在高质量发展推动下,企业通过技术创新、智能化管理和绿色低碳转型,实现开采精准化、加工精细化和资源优化配置,从而降低资源消耗和环境负荷;同时,资源集约利用通过提高回收率、强化废弃物循环利用和建立闭环供应链,为企业提供稳定原料和成本优势,增强经济效益。两者形成正向循环,高质量发展支撑资源高效利用,资源效率提升反哺经济增长,实现矿产经济、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协同优化。

第三章 矿产经济高质量发展与资源集约利用的实现路径

3.1 推动产业结构优化与绿色转型

推动产业结构优化与绿色转型是实现矿产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首先,从产业结构角度,应推动传统资源型产业向高附加值和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型。例如,冶金、化工等高耗能行业可通过工艺升级和精深加工,向高端材料、电子元件及新能源装备领域延伸,提升资源利用附加值。同时,应鼓励发展矿产副产品综合利用和废弃物循环产业链,如铜冶炼尾渣可转化为建筑材料或化工原料,形成资源循环闭环,降低环境负荷。通过这些路径,不仅优化产业结构,还增强了矿产经济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其次,从绿色转型角度,应全面推进低碳化、智能化和环保化技术应用。包括建设绿色矿山,采用智能化开采、节能减排设备及尾矿干排技术,实现矿山生产过程的绿色高效运作;推广循环经济理念,建立矿产资源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从开采、加工到废弃物处理全过程控制资源消耗和环境影响。此外,应结合区域发展特点,推动产业集群化布局和能源资源整合,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实现经济效益、资源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协同发展。

3.2 强化技术创新驱动与资源利用效率提升

强化技术创新驱动是提升矿产资源利用效率的核心动力。首先,应在矿山开采环节推广智能化和数字化技术,例如采用无人驾驶采矿设备、三维地质建模及矿山数字孪生平台,实现矿体储量精准预测和开采路径优化,提高矿石回收率,减少浪费和环境破坏。在冶炼和加工环节,可引入低能耗、低排放的先进工艺,如生物浸出、低温冶炼及余热余能回收技术,提升资源综合利用率和能效水平。同时,技术创新应覆盖资源循环利用与尾矿处理,推动矿产副产品再生利用、废渣制建材等路径,实现矿产资源的全生命周期高效利用。

其次,应建立企业—科研机构—政府的创新协同机制,形成技术研发、示范应用与产业推广闭环。具体路径包括设立矿产资源高效利用专项科研基金,支持关键共性技术攻关;推动产学研合作,开展智能开采设备、绿色冶炼工艺及循环利用技术的联合研发与示范;同时,建立技术标准与评价体系,对资源利用效率和环境绩效进行量化考核,促进技术成果转化。通过上述多维度路径,既提升了矿产资源的利用效率,又为矿产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持续的技术支撑。

3.3 完善政策体系与多元协同保障机制

完善政策体系与多元协同保障机制是实现矿产经济高质量发展与资源集约利用的重要支撑。首先,应通过政策引导形成资源高效利用和绿色发展的制度环境。例如,建立资源税与环境税联动机制,将矿产资源开采成本与环境保护责任挂钩;实施差异化矿产资源出让政策,引导企业优先发展高附加值和循环利用产业;同时,设立绿色金融和投资激励政策,支持矿产技术改造、绿色矿山建设及循环利用项目,为企业技术升级和资源集约利用提供经济保障。此外,应制定完善的资源利用评价与监管体系,对企业资源消耗、环境影响及技术创新水平进行量化考核,形成政策驱动与市场激励相结合的长效机制。

其次,应构建多元协同保障机制,实现政府、企业、科研机构和社会多方参与。具体路径包括:建立技术研发与应用的协同平台,推动产学研联合开展智能开采、绿色冶炼和循环利用关键技术攻关;建立区域资源协同管理机制,实现矿产资源、能源和环境的统筹配置;加强信息共享与决策支持系统建设,为政策执行、资源调度和环境监测提供数据支撑;同时,引入社会监督和公众参与,提升政策透明度和执行效果。通过多角度、多层次的协同保障,不仅提高政策实施的有效性,也为矿产经济高质量发展和资源集约化利用提供持续动力。

结束语

矿产经济高质量发展与资源集约利用之间存在紧密的互动关系。高质量发展理念引导资源利用方式转型,资源集约利用又反向推动产业升级、技术创新和经济效益提升。通过产业结构优化、技术创新驱动及政策协同保障,可实现矿产经济可持续发展和资源环境约束下的高效率利用。未来应进一步深化机制研究、加强技术创新和政策实施,以构建矿产经济绿色、智能、可持续发展的新格局。

参考文献

[1]王伊杰,刘天科.矿产资源节约集约利用驱动因素研究[J].中国矿业,2021,30(8):28-31.

[2]崔娜.矿产资源开发效率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关系研究[J].矿业研究与开发,2023,43(10):217-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