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引领下小学数学跨学科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创新
陈建明
苏州工业园区星汇
引言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新课标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置于重要位置,强调学科间的融合与联动。数学作为一门逻辑性、应用性较强的学科,与其他学科存在诸多关联,单纯的学科内教学已难以满足学生综合能力发展的需求。在新课标引领下,构建并创新小学数学跨学科教学模式,不仅能打破传统教学的局限性,丰富教学内容与形式,还能帮助学生建立知识间的联系,提升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后续的学习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因此,深入研究小学数学跨学科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创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新课标下小学数学跨学科教学模式构建的基础
(一)明确新课标对跨学科教学的要求
新课标为小学数学跨学科教学提供了方向指引,其强调要注重学科知识的整合,引导学生在不同学科情境中运用数学思维与方法。在构建跨学科教学模式前,需准确把握新课标中关于跨学科学习的具体要求,如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数据分析能力与综合实践能力等,确保教学模式的构建始终围绕新课标目标展开,避免偏离教育改革的核心方向,为跨学科教学的有效实施提供根本遵循。
(二)梳理小学数学与其他学科的关联点
小学数学知识与语文、科学、美术、体育等学科存在天然的联系,梳理这些关联点是构建跨学科教学模式的关键基础。例如,数学中的统计知识可与科学学科的实验数据整理相结合,几何图形知识可与美术学科的构图设计相融合,数学中的时间、长度概念可与语文学科的应用题理解相衔接。通过系统梳理各学科间的关联点,能够为跨学科教学内容的设计提供丰富素材,使教学模式更具可行性与实用性。
(三)提升教师的跨学科教学能力
教师是跨学科教学模式实施的核心主体,其跨学科教学能力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在构建教学模式前,需通过培训、教研活动等方式,提升教师对多学科知识的掌握程度,增强教师整合不同学科教学资源的能力,帮助教师掌握跨学科教学的方法与技巧。同时,还需培养教师的团队协作意识,鼓励教师与其他学科教师开展合作,共同设计教学方案、解决教学难题,为跨学科教学模式的顺利推进提供人才保障。
二、新课标下小学数学跨学科教学模式的构建路径
(一)设计跨学科教学目标体系
构建跨学科教学模式需先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体系,该体系应兼顾数学学科目标与其他学科目标,实现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与素养目标的统一。在设定目标时,需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与认知水平,明确各学段跨学科教学的重点,例如低年级可侧重数学与语文、美术的简单融合,培养学生的兴趣与基础认知能力;高年级可加强数学与科学、信息技术的结合,提升学生的综合应用与创新能力,确保教学目标具有层次性与针对性。
(二)整合跨学科教学内容与资源
整合教学内容与资源是跨学科教学模式构建的核心环节。在教学内容整合上,需以数学知识为核心,将其他学科的相关内容融入数学教学中,形成完整的跨学科教学主题,如“校园测量”主题可整合数学中的长度测量、面积计算知识与科学中的测量工具使用知识。在教学资源整合上,需充分利用教材、生活场景、多媒体资源、校外实践基地等,丰富教学资源类型,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素材,让学生在真实或模拟的情境中感受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提升学习积极性。
(三)创新跨学科教学组织形式
传统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难以满足跨学科教学的需求,需创新教学组织形式,采用小组合作学习、项目式学习、综合实践活动等形式开展教学。例如,通过项目式学习,让学生围绕“设计校园绿化方案”这一项目,自主运用数学中的几何图形、比例知识与美术中的色彩搭配知识,共同完成方案设计,在合作与实践过程中提升综合能力。同时,还可打破课堂界限,开展校外跨学科实践活动,如带领学生走进超市学习价格计算与统计,进一步拓展教学空间,增强教学的实践性与开放性。
三、新课标下小学数学跨学科教学模式的创新方向
(一)借助信息技术实现跨学科教学升级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跨学科教学模式创新提供了新机遇,可借助多媒体、虚拟现实(VR)、在线学习平台等技术手段,打造沉浸式、互动式的跨学科教学环境。例如,利用 VR 技术模拟数学中的立体几何场景,让学生直观感受空间图形的结构,同时结合美术学科的三维设计知识,提升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与创新设计能力;通过在线学习平台整合多学科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跨学科学习任务,实现教学模式的智能化升级,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多样化学习需求。
(二)强化跨学科教学评价的多元化
传统的单一评价方式无法全面反映跨学科教学效果,需创新评价方式,构建多元化的跨学科教学评价体系。评价主体应包括教师、学生、家长等,从不同角度对教学过程与结果进行评价;评价内容需涵盖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提升、素养发展等多个方面,不仅关注学生的数学成绩,还注重学生在跨学科学习中的合作能力、创新能力与问题解决能力;评价方法可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确保评价结果客观、全面,为跨学科教学模式的优化提供反馈依据。
(三)推动跨学科教学的常态化与系统化
当前,我国小学数学跨学科教学多处于探索阶段,尚未形成完善的常态化、系统化体系。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学校应当将跨学科教学纳入整体教学规划中。具体来说,需明确各年级、各学期的跨学科教学任务与课时安排,确保教学活动有序开展。此外,建立跨学科教研团队,定期组织教研活动,交流教学经验,不断优化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加大对跨学科教学的研究力度,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探索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跨学科教学体系,将跨学科教学与小学数学教学紧密结合,形成良性互动,助力学生全面、均衡发展。通过以上措施,有望实现跨学科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常态化、系统化发展,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结束语
在新课标引领下,小学数学跨学科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创新是适应教育改革、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必然选择。通过明确构建基础、探索构建路径、把握创新方向,能够打造科学有效的跨学科教学模式,打破学科壁垒,丰富教学形态,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与综合能力。然而,跨学科教学模式的完善并非一蹴而就,未来还需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与调整,解决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挑战,推动小学数学跨学科教学持续发展,为学生的全面成长与终身学习注入更多活力。
参考文献
[1]虞凤爱.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小学数学跨学科教学模式探索[J].名师在线(中英文),2025,11(29):60-62.
[2]覃万安,王梅,苟先碧.小学数学跨学科教学的问题审视与路径优化[J].现代中小学教育,2025,41(09):18-22.
[3]史继超.STEAM 理念下的小学数学跨学科融合教学实践[J].读写算,2025,(28):7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