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策略研究

作者

杨盼

山西省运城市临猗县临晋镇中心学校044102

摘要:在新课标的引领下,小学数学教学的核心目标已转变为核心素养的培养。以此为依托,精心设计课程,实施高效且高质量的教学活动,对学生未来的成长具有深远影响。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高度重视核心素养的贯彻实施,积极探索教学优化途径,从而推动小学数学教学的持续深入发展。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策略

引言

近年来,核心素养教育理念逐渐兴起,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尤其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核心素养不仅强调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注重其在复杂情境下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与传统的知识传授型教育模式形成鲜明对比。小学数学作为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关键学科,承担着奠定学生未来学习与生活基础的重要责任。通过在课堂中渗透核心素养的培养,不仅能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还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与正确的价值观。

1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1.1学生参与度不高

尽管《新课标》在“课程理念”的“实施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活动”这一点中明确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但实际教学中,一些课堂活动未能有效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得学生在课堂上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而不是主动探索和发现知识.这不仅削弱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还限制了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三会”目标要求学生具备独立思考、质疑和探究的精神,但缺乏足够参与机会的课堂环境,很难促使学生形成这些重要品质.此外,低参与度也影响了教师对学生知识理解程度和学习进展的及时了解,不利于因材施教.当学生仅仅是旁观者而非积极参与者时,他们也无法发展自我管理能力,难以与同伴进行有效合作,从而阻碍了沟通与协作等关键素养的培养.

1.2抽象概念难以理解

小学数学中涉及大量抽象概念,如分数、几何图形及其性质等,这些概念对于小学生而言常常难以直观理解.虽然《新课标》提倡通过具体操作、图形展示等方式帮助学生建立直观认识,但由于各种原因,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并未充分落实现这一点.当抽象概念未能有效传达时,学生会感到困惑甚至挫败,从而失去继续学习的动力.这种情况不仅阻碍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也影响了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发展.《新课标》要求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而如果学生难以清晰掌握基本概念,其推理意识、数据意识、模型意识等核心素养便无法得到有效的培养.

2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优化策略

2.1优化教学内容设计

优化教学内容设计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策略,首先,教师可以通过整合课程资源,将生活中的实例融入到数学教学中,增强学习的实用性和趣味性。例如,在讲解分数时,可以引导学生用实际生活中的食物(如比萨饼、蛋糕)作为案例,让学生通过切割、分享的方式直观理解分数的概念,这不仅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也提升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设计具有挑战性的任务是激发学生探索欲和求知欲的有效手段。教师可以设置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或项目,例如让学生探讨如何通过数学模型来解决校园环境中的实际问题。这种任务不仅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还促使他们进行团队合作和深入思考,从而培养其创新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在此过程中,学生在探究与讨论中能够自主发现问题,提升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2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

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首先,采用情境教学和项目式学习等模式,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合作学习。在情境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真实的数学情境,鼓励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行讨论与合作。例如,在进行几何图形的学习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次“校园探险”,让他们在校园中寻找和测量不同的几何形状,随后共同讨论其特征与应用。这样的活动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增强了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项目式学习则允许学生在较长的时间内围绕某一主题进行深入探索,他们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项目,运用数学知识进行研究和展示,这种自主探究的过程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另外,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如多媒体教学和在线互动平台,也能丰富教学的方式。教师可以通过视频、动画等生动形象的方式展示数学知识,让学生在视觉与听觉的双重刺激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2.3关注个体差异,实施差异化教学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应深入了解每位学生的学习风格和需求,进而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不同的学生在认知能力、学习兴趣和背景知识上存在显著差异,这意味着教师需要根据这些差异来调整教学策略。比如,对于那些逻辑思维能力强的学生,可以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的任务,让他们深入探索数学问题的复杂性,而对于基础较弱的学生,则可以通过简单易懂的例子和渐进式的练习帮助他们稳固基础。这种个性化的支持不仅能够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还能有效提升他们的学习自信心。此外,实施分层教学也至关重要。通过将学生按学习水平进行分层,教师能够确保每个学生在适合自己的水平上得到发展。例如,可以在课堂上设置不同难度的任务,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合适的挑战。这种方式不仅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进行选择,还能让他们在合适的环境中不断进步。通过关注个体差异,教师能够真正实现因材施教,让每位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享受学习的乐趣。

结语

总之,在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师需要调整教学理念,认识到培养核心素养对学生全面发展的积极意义,将核心素养培养要求融入各个教学环节,并为此优化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教师通过有意识地渗透核心素养,可以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赵祖国.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数学教学[J].新课程,2023(27):145-147.

[2]李丽.创新数学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J].读写算,2023(36):66-68.

[3]杨庆苹.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四步预习法”改革实践[J].基础教育论坛,2023(24):51-52.

[4]许津津.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下低年级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研究,2023(36):1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