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化学习视角下小学劳动教育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研究
赵玉艳
江苏省常州经开区冯仲云小学
引言
随着素质教育不断推行,小学劳动教育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受到了普遍的关注。传统的劳动教育模式在某种程度上较难充分地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难以充分挖掘出学生的创新潜力。项目化学习以学生作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其着重强调学生要在真实的情境中,依靠完成项目任务的方式获取相应的知识及技能,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思维。把项目化学习引入到小学劳动教育之中,为提高劳动教育的质量、培育学生的创新能力开拓了新的途径。
一、项目化学习与小学劳动教育融合的重要性
(一)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学习兴趣
项目化学习将学生作为学习的核心,改变了传统劳动教育里由教师占主导地位的固有模式。在具体开展项目的过程中,学生能够依照自身的兴趣爱好以及实际需求,挑选自己要参与其中的项目具体内容还有参与的方式方法。以“校园植物养护”项目为例,学生可以自主地决定对什么植物的生长过程展开细致的观察记录,并且深入研究该植物的养护关键要点。这样的自主性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对于劳动教育的浓厚兴趣,促使学生从原本被动接受的状态成功转变为积极主动探索的全新状态。
(二)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培养创新能力
小学劳动教育不仅是传授劳动技能,它更是培育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路径。当项目化学习融入其中时,学生在完成项目任务期间,就需要运用诸多学科的知识。例如,对于“制作环保手工艺品”项目而言,学生需要结合美术知识进行设计,还需要运用科学知识挑选合适的材料,推动了知识的相互融合与贯通。与此同时,在项目执行的过程里所碰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都要求学生施展创新思维予以解决。比如要思考如何把废旧物品巧妙地转变为颇具创意的手工艺品,通过这样的方式切实有效地培育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增强学生的实践与合作能力
项目化学习着重于实践操作,侧重于让学生亲自体验劳动的过程。例如,对于参与到校园农场开展的种植活动而言,从进行翻土、播种,再到实施浇水、施肥等一系列环节,学生能够切实地掌握劳动技能,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并且,项目通常要求学生以分组合作的形式完成,在“校园文化节策划”项目中,小组成员需要进行分工协作,分别负责活动宣传、场地布置、处理节目等各项事务,在彼此交流以及合作的过程里,学生能够学会倾听他人所提出的意见,促使团队协作能力得以提升。
二、项目化学习在小学劳动教育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意义
(一)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在小学劳动教育实施项目化学习的过程里所培养的创新能力,会让学生于日后的学习、工作以及生活中切实受益。拥有创新能力的学生能够出色地适应处于快速变动之中的社会环境,有足够的勇气尝试各类新鲜事物,并且还善于处理纷繁复杂的各类问题,为他们在未来的职业发展以及个人成长方面筑牢坚实的基础。
(二)推动小学劳动教育与发展
引入项目化学习给小学劳动教育增添了新的活力,推动劳动教育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评价等诸多方面展开创新。持续不断地探索项目化学习于劳动教育中的具体应用,便能够搭建科学且完善的小学劳动教育体
系,提升劳动教育的质量及效果。
三、项目化学习视角下小学劳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实施策略
(一)精心设计劳动项目
在确定项目主题时,应将其与生活实际相融合,以‘改善家庭厨房收纳’主题而言,该主题能让学生于熟悉的情境之中切身体会到劳动所具有的价值以及意义。借助测量、设计以及制作收纳工具等一系列环节,解决实际存在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与此同时,还需设置带有一定挑战性的任务,例如‘设计并制作太阳能小风扇’这样的任务,可使学生了解太阳能原理,促使他们尝试运用不同的材料以及各种各样的设计方案,推动他们持续不断地思考,突破既有的思维定式,达到培养创新能力的目的。
(二)优化项目实施过程
在项目具体实施期间,教师需对学生加以引导,促使他们展开自主探究活动,要给予学生足够充裕的自主探究空间。例如,对于“校园生态调查”项目而言,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制定调查计划,自主选择调查方法,并且自行收集以及分析数据。当学生碰到各类问题时,教师应当鼓励他们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开展小组讨论等多种方式自行解决,以培育学生独立思考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相应能力。与此同时,教师还需要积极地鼓励学生在项目中大胆地尝试各种新的想法与新的方法,比如在“手工编织创意饰品”项目里,学生能够突破传统的编织样式,尝试新的编织技法,或将其他材料与之相结合来展开创作,而教师则要及时对学生的创新尝试给予肯定,从而为学生营造出宽松且利于创新的环境。
(三)整合多方资源
学校需把现有的各类资源充分利用,为劳动项目的开展给予有力支持。比如,可以通过劳动实践基地开展种植、养殖等项目,借助功能教室给学生打造创作的空间。在学生劳动教育方面,家庭是重要的场所,身为家长,应当积极地和学校相互配合,给学生创造诸如家务劳动等实践机会,并且要通过自身所具有的职业优势,为学校的劳动项目给予专业层面的指导。例如,身为医生的家长,便能够参与到校园的‘急救知识宣传’项目中。与此同时,学校还能够和社区携手展开合作,引入社区的资源,将社区里的工厂、农场、科技馆等作为学生进行劳动实践的基地,组织学生参与农作物的种植活动,安排学生参观并学习相关的生产流程等活动,拓宽学生的劳动视野,使其劳动体验变得更加丰富多样。
结语
项目化学习同小学劳动教育深度融合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条行之有效的路径。未来,教育工作者应持续不断地对项目设计以及实施加以优化,结合更多的优质资源,坚持不懈地探索创新培养模式。让劳动教育实实在在地变成坚实的力量,激发学生的创新活力,助力学生实现全面成长。
参考文献
[1]王妃. 小学劳动课堂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研究 [J]. 新教育, 2024,(S2): 149-150.
[2]张梦雪. 如何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J]. 智力, 2023, (09): 61-63+95 .
[3]郑畅. 浅谈在小学音乐教育中对学生进行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J]. 科幻画报, 2023, (01): 21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