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中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作者

汪琼

安徽省淮北市首府实验小学 安徽淮北 235000

摘要:在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当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还能有效促进小学班级管理。心理健康教育就是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活动,它能让学生在自我教育、自我发展中逐步形成完美人格。班主任在工作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帮助小学生战胜其自身的某些不良心理,并培养小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与品格,促使其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要不断完善自己和适应社会。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心理健康教育

引言

小学生正值身心发展关键时期,心理健康教育是他们成长过程中的重中之重。小学班主任是班级管理者与引导者,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本文研究目的是为了探究小学班主任在管理工作当中怎样更好的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从而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

一、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1.1 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的需求

小学生心理发展有其独特性,其好奇心旺盛,情绪波动较大,自我意识也在逐步加强。现阶段,对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帮助其正确地认识自我,学习调节情绪,形成良好人际关系,从而为其发展打下扎实的心理基础。

1.2 提升班级凝聚力的需要

心理健康教育能增进学生间相互理解,尊重与支持,提高班级凝聚力。通过团体活动和心理辅导,能使学生在班级中体会到温馨与关怀,增强集体荣誉感与归属感。

二、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2.1 缺乏专业的心理健康知识

很多小学班主任并不是心理学专业的学生,他们在平时的工作中常缺少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系统训练。这就使他们面对学生的种种心理问题往往会感到无可奈何。比如在学生产生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后,班主任就可能不能准确地判断其严重性,不知如何进行有效干预。由于班主任在专业知识方面的不足,他们可能会错误地将一些正常的心理反应视为问题行为来处理,或者对真正的心理问题视若无睹。这样既不利于学生心理健康成长,又有增加心理负担之嫌。因此,为了更有效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小学班主任迫切需要接受专门针对心理健康的知识培训[1]。

2.2 时间和精力有限

小学班主任工作可以说是千头万绪,头绪繁多。他们的职责不只是管理班级的常规事务,如学生出勤、维持纪律等,还需要对教学活动进行周密的筹备,以确保教学的高质量。除此之外,还需要举办各种班级活动,和家长进行交流等等。面对这么重的任务,班主任实在难以拿出充足的时间与精力去深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即便他们认识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也常常心有不甘。例如,我们也许来不及对每一个学生的心理状况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很难安排特殊的时间开展以心理健康为主题的活动。这就要求班主任要学会对时间进行合理的安排,尽量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有限时间内的日常事务。

2.3 教育方法不当

一些小学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所采取的手段比较单一、生硬。例如,单纯的口头说教让学生知道自己该做什么而不是什么。这样的教学方法缺少吸引力和趣味性,因此很难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学生会感到枯燥和有抵触情绪而影响教育效果。另外,有些班主任对待学生的心理问题,也会表现得太过急躁,对学生的情感与需要考虑不够。比如学生犯了错误,立即严厉地批评,不耐心地听他们讲解、思考。这不但解决不了问题,反而有可能损害学生自尊心和增加心理负担。班主任要运用多样化和有创见的教育手段,比如以游戏,故事,角色扮演等为载体,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受到心理健康教育。

三、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3.1 加强自身心理健康知识学习

小学班主任是学生发展路上的一个重要引路人,强化对其心理健康知识的学习是非常关键。一方面班主任通过参与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训练,能够系统学习儿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以及其他有关理论知识,掌握小学生不同成长阶段心理特点与需要。比如,低年级的学生也许更加需要树立安全感、信任感;而中高年级学生可能会遇到学业压力和人际关系的挑战[2]。另一方面,阅读专业书籍也是提升自身素养的有效途径。书中大量案例及实用建议有助于班主任更好地解决学生存在的种种心理问题。另外,收看线上讲座等形式可以使班主任了解最新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路与方法。只有不断地丰富自身知识储备,班主任才能够在学生产生心理困惑的时候给以准确有效地引导与帮助,从而为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提供扎实的保证。

3.2 合理安排时间,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日常管理

尽管小学班主任工作纷繁复杂,但是合理分配时间完全能够在日常管理中巧妙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班会课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极佳的机会,可以专门组织以心理为主题的班会,例如“情绪管理我会的”和“学会协作和分享”等主题。晨读时间里,还可布置学生读几个积极正面充满正能量的心灵小故事等,使他们潜移默化地得到启迪。另外,在组织班级活动时,重点培养了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抗挫折能力等。如组织户外拓展活动使学生挑战自我,提高自信心。同时班主任应善于运用碎片化的时间与学生个别沟通,掌握学生心理动态。通过对时间的合理安排,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班级管理的每一个环节之中,使学生能够在平时的学习与生活中,不断提高自身心理素质。

3.3 采用多样化的教育方法

小学班主任要想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效果,就应该采取多样化教育手段。游戏是小学生比较喜欢的一种活动,可设计“情绪猜猜猜”等心理小游戏来使学生通过表现不同的情感来增强自己对于情感的辨别与理解。故事以其生动形象和强烈感染力而着称,班主任可讲一些包含着心理教育的内容,比如《勇敢的小刺猬》等,以启发学生敢于迎难而上。角色扮演不仅是一种高效的教学手段,还能让学生通过扮演各种不同的角色来体验各种不同的情境和情感,进而掌握站在他人角度进行思考和理解的能力。另外,可组织小组讨论和心理绘画,使同学们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多样化教育方法既可以提高学生参与度与积极性,又可以使心理健康教育更生动、更有趣、更深入学生心中。

3.4 提高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

小学班主任一定要充分认识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意义,并有效提升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关注度。我们应该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班级管理中最核心的内容,不能只注重学生学业成绩的提高。我们要密切注意学生日常工作中的心理需要,发现他们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比如,在学生情绪低落,学习动力不强,人际关系紧张时,班主任应积极与学生进行交流,弄清问题产生的原因,适当地加以指导和扶持。同时班主任也可通过举办心理健康专题活动,请专业心理辅导老师授课等形式来创设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氛围,使学生体会心理健康的意义。只有班主任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才能够真正地为学生全面发展打下扎实基础[3]。

结语

小学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对管理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面对问题班主任要采取积极措施加强自身学习、合理分配时间、运用多样化方法、提升重视程度、构建科学评估体系等措施来保障小学生心理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刘英.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J].知识文库,2024,40(02):48-51.

[2]巫旻哲.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J].智力,2024,(01):5-8.

[3]李丽娟.心育与德育的整合探讨——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运用[J].华夏教师,2023,(04):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