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德育工作实践策略探究
武军花 张艳青 何月肖
石家庄市第五十六中学 050035
引言
初中在实施班级管理的时候,往往强调制度的重要性,经常采取严格的约束举措,意在规范学生的言行举止,最终达到提高学生考试成绩的目的。这样的班级管理模式功利性较强,与他们的身心发展规律不相适应,无益于对学生品德修养的培养。为了扭转这一局面,初中教师需要深入学习和贯彻立德树人的管理理念,将德育融入日常班级管理活动,以此优化思政教育举措,助力学生品德修养的培养。
1 初中德育工作的重要性
初中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重要使命,其言行举止对学生的价值观、行为习惯有着直接影响。初中教师要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高自我思想觉悟,践行教师行为准则,积极推进德育工作,有效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心理健康和道德修养。另外,也可以将其他学科教师、班干部、家长等力量融合进来,构建全员德育、全过程德育、全方位德育格局,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优良的心理素养,形成蓬勃向上、学习为公的宝贵精神。
2 初中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德育理念滞后。当前,部分教师仍采用说教的德育方式,忽视了初中生的性格特点。初中生正处于情绪相对敏感的时期,说教容易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不利于德育工作的开展。同时,说教这种单向的教育方式,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使德育过程枯燥乏味,难以促使学生自我思考和内化德育内容,使德育效果不佳。部分教师在开展德育工作时,也未考虑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采用“一刀切”的教育方法,很难激发学生的同理心。在社会快速发展和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背景下,学生的生活方式、行为习惯也在发生变化。部分教师设计的德育内容仍以尊老爱幼、诚实守信等传统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为主,未及时更新。滞后的德育内容难以引发学生的共鸣,不利于学生理解和践行。
3 初中德育工作实践策略
3.1 结合学生身心特点开展德育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这一阶段的学生身心发展迅速,但同时伴随着情绪波动大、自我意识强、叛逆心理明显等特点。因此,教师在开展德育工作时要考虑学生的这些身心特点,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首先,教师应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认识到德育不是简单的说教和灌输,而是通过引导、启发、体验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针对初中生渴望认可和关注的特点,教师组织各种班级活动,如主题班会、演讲比赛、志愿服务等,让学生在参与中展示自己的才能,增强自信心和责任感。学会倾听学生的声音,尊重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以平等的姿态与学生交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其次,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对于学生的叛逆行为,教师应给予理解和包容,耐心的沟通和引导下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利用心理健康课程、心理咨询等方式,为学生提供专业的心理辅导和支持。最后,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能力,通过设立班级目标、制定个人计划、开展自我评价等方式,引导学生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和目标,激发他们的内在动力,培养他们的自律意识和责任感。
3.2 利用实践活动提升德育效果
实践活动是提升德育效果的重要途径,能够帮助初中生理解和践行道德规范。为了有效地利用实践活动提升德育效果,教师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精心设计。教师应为每个实践活动设定明确的德育目标,这些目标要与初中生的德育需求紧密对接,如培养责任感、集体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等。教师在设定目标时要根据不同学科、年级和学生的道德发展阶段进行细致安排,确保目标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并能够促进初中生在活动中的成长。为了调动初中生的积极性,教师需设计既具挑战性又贴合实际的任务。这些任务需引导初中生主动参与并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初中生参与“温馨相伴”的社区敬老活动,让初中生在此过程中为独居老人提供清洁、购物等服务,深入了解老年人的生活状况,学习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通过这样的活动,初中生能够在实践中感受责任和奉献,体会到道德行为的内在意义。在活动开展期间,教师需密切观察初中生的参与情况和表现,及时给予引导和评价,确保初中生在活动中秉持正确的道德观念。教师在组织活动时需留意学生的行为举止,并灵活调整计划,以便帮助学生克服困难,解决道德困惑,实现活动德育价值的最大化。活动结束后,教师需组织全班学生进行反思与总结,帮助初中生回顾活动过程,分析其中的道德问题与个人表现。通过集体讨论或个人反思,初中生可以进一步理解道德行为的意义,并思考如何在未来的生活中践行这些道德规范。通过这些具体的操作步骤,教师能够有效地利用实践活动提升德育效果。
3.3 家校合作:形成德育合力
家校合作是德育工作的重要保障。教师应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联系,建立家校共育机制,形成德育合力,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建立家校沟通机制,加强信息交流。教师应建立家校沟通机制,如家长会、家访、电话沟通等,及时向家长反馈学生的在校表现,了解学生在家的表现,共同商讨德育工作的措施和方法。例如,某初中教师李老师,定期组织家长会,向家长汇报学生的在校表现和学习情况。通过这种方式,老师与家长形成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同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结语
在新时代,初中生的德育需求不断变化,创新初中教师德育工作路径成为教育的重要课题。然而德育工作在实际操作中仍面临一些挑战,教师需不断探索新的德育方式,注重实践活动的引导与反思,强化家校合作,从而形成全员共同参与的德育体系。
参考文献
[1] 崔鹏飞. 初中德育模式创新的路径探析[J]. 留学,2024(12):32-33.
[2] 朱晨 . 德育创新在初中教师管理中的价值分析 [J]. 求知导刊,2024(15):113-115.
[3] 唐培国 . 新时代学生劳动教育与德育融合路径探索 [J]. 成才之路,2024(16):129-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