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顾文汐
昆山市千灯镇炎武小学
引言
阅读教学是语文学科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审美能力、创造能力、思维能力与文化意识的主要途径,对小学生的终身学习与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在以往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往往以通篇阅读、段落背诵、识字组词等活动为主,无法使学生理解文章的思想和内涵,影响着语文学科教育价值的发挥。而陶行知教育理念则可以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将阅读教学从“知识本位”转向于“素养本位”,将文章内容与实际生活建立关联,在帮助学生清晰、高效掌握语文知识的同时,对小学生的核心素养与综合能力进行培养,为小学生的未来发展夯实基础。
一、联系实际生活,深化阅读理解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先生最著名的教育理念,强调实际生活在教育中的重要价值。在以往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往往以教材为主,为学生传授“碎片化”的语文知识,而小学生认知能力与实际经验有限,很难理解文章中的内容,最终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对此,教师应将陶行知思想应用于教育教学活动中,在阅读中增添生活素材,以此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并使其对文章进行深化理解[1]。例如,在教学“传统节日”时,教师可以提出与实际生活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讨:“大家最喜欢哪个节日,在节日时我们都做些什么?”此时,学生的注意力会立刻被问题吸引,并踊跃地发表自己的看法,有的学生说最喜欢春节,因为可以放烟花、贴春联;有的学生说最喜欢中秋节,因为可以吃月饼、赏月;还有的学生说最喜欢端午节,因为可以吃粽子、赛龙舟。此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放爆竹、赛龙舟、贴春联等民族传统文化的由来,在好奇心与求知欲的驱使下,学生将认真观看视频内容,并对传统文化形成深刻的理解和扎实的记忆。
二、创设实践场景,培养应用能力
“教学做合一”也是著名的陶行知教育理念,强调“做”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希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最终形成良好的实践能力与应用能力。在以往的阅读教学中,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没有参与实践的机会和空间,影响着小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在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指引下,教师应关注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并寻找合适的时机组织学生开展实践学习[2]。例如,在教学“将相和”时,教师可在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后为其布置情境任务:“假如你们是蔺相如,现在要代表赵国与秦国进行谈判,劝说秦始皇不要攻打赵国,你们准备怎样谈判?”对于小学生而言,这样具有挑战性的情境任务将充分激发其主动性,学生将对课文进行深入的研究,并认真地开展实践活动。在表演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能力、创造能力将得到充分地培养,并掌握了语文知识的实际应用路径,提升了小学生的综合素养。
三、关注个性发展,拓展阅读资源
“民主教育”同样是陶行知思想的重要内容,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希望教师可以将舞台交给学生,使其按照个人意愿、兴趣开展学习活动,并得到个性上的发展。在小学阶段,不同的学生因成长环境、思维方式、个性特征的不同,在阅读上表现出的兴趣、爱好、习惯也各不相同,若教师一味地采取教授式的教育模式,将无法体现教育的公平性、针对性 [3]。对此,教师应以陶行知思想对教育观念做出调整,尊重小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例如,在阅读教学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群文阅读”活动,并鼓励学生自行搜集与文章相关的阅读资源,可以利用互联网搜集,也可以到图书馆中搜集。课堂上,教师需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并将自己阅读的文章与教材中的文章进行对比,分析其中的相同、差异之处。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可以掌握更多的语言表达方式,并学会多角度地看待问题,审美鉴赏能力、阅读理解能力也将得到提升,最终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陶行知教育思想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价值,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还可以帮助学生在知识与生活之间搭建一架桥梁,为学生获取知识提供更为便捷的途径,同时对小学生的实践能力、应用能力进行培养,达成新课标的教育目标。鉴于此,教师需加强对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研究,不断探索其于阅读教学中的应用路径,并在实践当中总结经验和方法,提高阅读教学的科学性和实效性,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成桂明. 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课外阅读旬刊 , 2021(10):74-75.
[2] 张永锋 . 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运用陶行知教育思想 [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 2020, 11(12):155-155.
[3] 张小琴 . 改进教学方法 优化学习方式 提升教学效率——浅议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J]. 语文教学通讯:学术(J), 2022(26):262-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