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Teaching and Research

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的审美意识培养研究

作者

王瑞清 秦萍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五原县幼儿园

一、引言

幼儿阶段是审美意识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幼儿对周围世界充满好奇,具有强烈的探索欲望和丰富的想象力。美术活动作为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直观性、形象性和创造性,为幼儿审美意识的培养提供了独特的平台。在美术活动中,幼儿通过观察、感知、表达和创造,逐步形成对美的认知、感受和评价能力,进而促进其人格的健全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因此,深入研究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的审美意识培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审美意识在幼儿发展中的重要性

(一)促进人格健全发展

审美意识是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为对美的接受、欣赏、鉴别和创造能力。拥有良好审美意识的幼儿,能够更好地感知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形成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美术活动中,幼儿通过欣赏优秀的艺术作品,感受艺术家所传达的情感和思想,从而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培养高尚的情操和道德品质。例如,欣赏梵高的《向日葵》,幼儿能够感受到作品中热烈的色彩和蓬勃的生命力,进而激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的向往。这种积极的情感体验有助于幼儿形成健全的人格,使其在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时,能够保持乐观的心态和坚强的意志。

(二)提升感知与表达能力

审美意识的培养有助于提升幼儿的感知能力和表达能力。在美术活动中,幼儿需要仔细观察事物的形状、色彩、线条等特征,通过视觉、触觉等多种感官去感受和理解世界。这种对事物的细致观察和感知,能够锻炼幼儿的观察力和注意力,提高他们对周围环境的敏感度。同时,幼儿在美术创作过程中,会运用各种绘画工具和材料,将自己的感受和想法通过绘画作品表达出来。这种表达不仅是对内心世界的呈现,也是与他人进行交流和沟通的方式。通过不断地创作和表达,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都能得到有效的提升。

(三)增强文化理解与传承意识

美术作品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不同时代、不同地域文化的体现。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引导幼儿欣赏和创作具有文化特色的美术作品,能够让他们了解不同文化的差异和特点,增强对多元文化的理解和包容。例如,欣赏中国的传统水墨画,幼儿可以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味和意境,了解中国画独特的笔墨技法和审美观念;欣赏非洲的木雕作品,幼儿能够领略到非洲文化的原始与神秘,体会非洲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通过对不同文化美术作品的欣赏和学习,幼儿能够逐渐形成文化传承的意识,将优秀的文化传统传承下去。

三、幼儿园美术活动中审美意识培养的具体路径

(一)创设富有审美氛围的环境

环境对幼儿的审美意识培养具有重要的影响。幼儿园应创设富有审美氛围的环境,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美的熏陶。在幼儿园的各个角落,如教室、走廊、楼梯等,可以展示优秀的幼儿美术作品、艺术家的作品以及具有文化特色的装饰品。这些作品和装饰品能够为幼儿营造一个充满艺术气息的环境,激发他们的审美兴趣。例如,在教室的墙壁上可以张贴幼儿创作的绘画作品,展示他们的创意和才华;在走廊上可以悬挂一些世界名画的复制品,让幼儿欣赏不同风格的艺术作品。此外,教师还可以根据不同的季节和主题,对教室环境进行布置,营造出相应的氛围。如在春天,可以用鲜花、绿植等装饰教室,让幼儿感受春天的生机与活力;在冬天,可以用雪花、雪人等元素进行布置,营造出冬天的寒冷与美丽。

(二)引导幼儿欣赏优秀的美术作品

欣赏优秀的美术作品是培养幼儿审美意识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选择适合幼儿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的美术作品,引导幼儿进行欣赏。在选择作品时,应注重作品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涵盖不同的艺术风格、题材和文化背景。例如,可以选择梵高的《向日葵》、米罗的《女人和鸟》等具有强烈个性和艺术感染力的作品,让幼儿感受艺术家独特的创作风格和表现手法;也可以选择一些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作品,如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马等,让幼儿了解中国传统绘画的魅力和韵味。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幼儿观察作品的色彩、线条、形状等元素,启发他们思考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例如,教师可以问幼儿:“你觉得这幅画用了什么颜色?这些颜色给你什么样的感觉?”“画面里的人在做什么?他们可能在想什么?”通过这样的问题引导,帮助幼儿深入理解作品,提高他们的审美感知能力和理解能力。

(三)鼓励幼儿进行自由创作

自由创作是幼儿表达自己审美感受和想法的重要方式。在美术活动中,教师应给予幼儿充分的自由和空间,鼓励他们大胆想象、自由创作。教师可以为幼儿提供丰富的绘画工具和材料,如彩笔、油画棒、水彩颜料、黏土、纸张等,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选择使用。在创作过程中,教师不应过多地干预幼儿的创作,而应尊重他们的想法和创意,给予他们必要的指导和支持。例如,当幼儿在创作中遇到困难时,教师可以引导他们观察周围的事物,启发他们的灵感;当幼儿的作品出现一些“不完美”的地方时,教师可以引导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去欣赏和评价,发现作品中的独特之处。通过自由创作,幼儿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将内心的审美感受通过作品表达出来,从而提高审美表达能力和创造能力。

(四)开展多元化的美术活动形式

为了更好地培养幼儿的审美意识,幼儿园可以开展多元化的美术活动形式。除了传统的绘画、手工制作等活动外,还可以引入其他艺术形式,如雕塑、陶艺、版画等,让幼儿接触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法和材料,拓宽他们的艺术视野。例如,开展陶艺活动,让幼儿通过揉、捏、塑等手法,将泥土变成各种形状的陶艺作品,感受泥土的质感和可塑性;开展版画活动,让幼儿体验刻板、印刷的过程,了解版画的独特艺术效果。此外,还可以结合音乐、舞蹈、戏剧等其他艺术形式,开展综合性的美术活动。例如,在欣赏音乐时,让幼儿用绘画的方式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在表演戏剧时,让幼儿参与舞台布景和道具的制作,将美术与戏剧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多元化的美术活动形式,能够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参与度,提高他们的审美综合素养。

四、结论

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的审美意识培养是一个长期而系统的过程,需要教师、家长和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在未来的幼儿园美术教育中,我们应不断探索和创新,为幼儿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审美体验和学习机会,让每一个幼儿都能在美术活动中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我们也应认识到审美意识培养的重要性,将其贯穿于幼儿园教育的全过程,为培养具有高尚审美情趣和创新能力的新一代人才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陈巧娟 . 基于生态文明理念的幼儿园美术教育实践探究 [J]. 中国教师 ,2023,(08):99-101.

[2] 庄丹. 生活化材料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的运用[J]. 文理导航( 下旬 ),2023,(04):9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