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Teaching and Research

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

作者

姚梦菲

河南省驻马店市第二高级中学 463000

摘要:高中地理教学涉及大量图示信息,对于学生来说,完整提取信息的难度较大。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对于高中地理知识的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也是课标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之一。读图能力的形成,可以简化高中地理学习难度,提升学习效率,对于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也有很强的促进作用,所以,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树立正确导向,着重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本文对此进行分析,并且提出了几点浅见。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学生读图;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3)-46-

引言

地理作为一门基础性的综合学科,学习内容庞大而复杂,许多地理知识需要以图片的形式展现出来,便于学生理解与学习,因此学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只有具备一定的读图能力,才能对地理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总而言之,读图能力是所有语言阅读能力的基础,要想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各方面发展,高中地理教师就必须采取各种各样的教学措施,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一)奠定扎实的知识基础是关键

任何技能的形成都需要以知识为基础,解读地理图像,首先必须掌握地理符号,了解各类符号代表的含义。地理图像有多种类型,每一种都有不同的要素,需要学生掌握不同的读图方法和图像知识。比如,要想读地图,学生必须掌握地图三要素,能够根据经纬线和指向标来辨别地图上的方向,完成比例尺的计算,了解地图上的符号和注记代表的意思,还要能够根据分层设色地图来区分大陆、平原、高原、丘陵。这说明学生的首要任务就是充分记忆知识,教师在教这些需要重点记忆的理论时,应当尽可能结合图像,让学生能够边学边用,避免死记硬背。

(二)学习读图的程序是基础

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是一项系统性的任务,这项能力是逐步构建起来的,教师应当设定层次化的目标,循序渐进的落实。在初步掌握了读图所需的基础知识后,第二步就要了解读图的程序。要知道,一幅地理图像中包含着大量的信息,要想将这些信息完整、准确的梳理出来,学生就必须按照标准的程序来读图,否则就有可能将重要的信息遗漏,这属于良好的读图习惯。

以地图为例,学生在面对一幅地图时,首先要看地图的名称,这是地图所呈现内容的概括,能够让学生抓住读图的重点。根据地图名称或相关题目,确定研究对象,紧接着就要利用地图中的经线和纬线确定该位置所处的范围、方向及具体地点,通过分析该地点中标记的符号了解有关该地点的具体信息,如矿产资源、交通线路、河流分布等,最后换算比例尺。按照这样的程序来读图,最好将每一步获得的信息都记录下来。另外学生要知道,读图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地理问题,因此要以题目为基础,把握读图的重点,一些和题目无关的信息可忽略,抓住重点信息去解读,才能高效而精准,要做到灵活应变。最后,还应该具备将读图时获得的所有信息进行综合、总结的能力。

(三)掌握析图技能是核心

并非只要掌握了与地理图像有关的基础知识就可以读图,还需要具有深度剖析的能力。一些地理图像中给出的信息可能并非是直接且直观的,需要通过对浅显的内容进行分析才能得出所需的信息,这要求学生具备析图能力,能够将图像信息进行加工、转化、处理、分析,这也是读图能力中的一项关键技能。

培养学生的析图技能需要展开大量的训练,这不是通过理论研究即可实现的。在面对教材、练习题中出现的各类地理图像时,教师可以用问题引导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分析。例如,学生在解读“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示意图”时,教师提出问题:在生态系统视角下,“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示意图”中四个方框中的内容分别代表了生态系统中的哪些构成元素?再转换到地壳物质循环的角度来看呢?还可以从什么角度来分析?这样“一图多解”的训练让学生从不同的出发点去解读同一幅图像,每一次都能有不同的收获,是一次思维能力与析图能力的综合锻炼。另外,还可以让学生结合多图来探析某个问题的答案,锻炼他们“多图同析”的能力。比如,教师让学生从地理图像中找出我国东部地区人口密度大于西部地区的具体原因,学生需要对“中国人口密度图”和“中国地形图”两幅图进行综合分析,结合东部与西部地区在地形、河流分布、城市分布等方面的差异来给出答案。我在教学中还经常让学生对不同时间下,要素相同、地区相同的多个地形图进行总结分析,寻找他们之间的不同点。总之,教师必须要打破课本上、试卷中读图题目的单一性,灵活设计出丰富多样的读图训练模式,这对学生深入分析地理图像能力的增强大有帮助。

(四)通过辅助地图驱动,凸显对学生读图素养的塑造

很多高中地理地图,重点呈现的是某一领域、某一层面的整体信息,其虽然表现方式比较直观具体,但信息量很大。这使得加强对学生的地图信息分析能力培养,同样比较重要。因此,教师应以实践应用为驱动,来强化对学生在读图基础上进行信息分析能力的培养。以通过对地图的整体了解,结合自身认知需要,就地图中对应的信息进行取舍、重组、归纳、处理,并抽象出相关的地理特征、地理规律、地理要素、地理因素之间内在联系,来凸显对学生读图素养的培育。而且,教师还可以以一些辅助性问题为引领,来指导学生通过自觉能动性的发挥,根据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分析,在一幅地图中找寻关键信息,并获得一图多用、一图多思意识的发展。例如,在开展有关“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示意图”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地壳物质循环的视角出发,组织学生对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知识进行学习;又从海陆间水循环视角出发,指导学生对海水、降水、地表、地下径流等知识开展学习。以通过不同分析策略的贯通,来强化对学生读图素养的深度塑造。

总之,读图能力属于地理学习的核心技能,需要教师制定出层层深入的目标,系统化的教学方案以及多元化的教学策略。首先要为学生打好知识基础,然后根据他们的学习水平设计类型丰富的读图训练,注重理论和实践的融合。

参考文献

[1]马强.高中地理教学中读图能力训练的有效性对策探究[J].考试周刊,2021(24):151-152.

[2]吴小娟.思维导图在培养高中生地理读图能力中的应用探讨[J].学周刊,2020(4):47.

[3]何后江.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地理读图能力[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0(12):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