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Teaching and Research

在核心素养培养中提升道德与法治教学效率

作者

黄彩霞

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梅林中学 514445

前言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具有较强的智育与德育功能,对于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具有重要作用。在新时期的教改环境下,教师需要转变传统育人思想,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导向,探索更有效的教育模式。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现状分析

关于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教师目前所采取的教育思想和应用的教学手段都具有较强的局限性,并不符合素质课改的发展需求。在教育思想观念上,教师受到传统唯分数论思想的影响,过于关注学生的理论成绩,围绕基础的课程内容进行说教,引领学生进行机械性的背诵和记忆。这样的教学形态给学生的思维发展造成了不良影响,同时也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使得其在面对课程学习任务时难以表现出较强的参与动能,严重降低了整个课堂的教学效能。同时,在施教的过程中,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手段也比较单一。围绕课程内容进行说教和灌输,不仅会影响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也会导致整体的教学效能比较低下。在面对当前的问题时,教师需要转变思想观念,正确看待核心素养所具备的导向作用。并在今后的教育实践当中,综合发展学生的学习品质,使得其能认真端正学习态度,积极主动完成课程探索。

二、核心素养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效率提升策略

(一)渗透时政资源,培养政治认同

政治认同是核心素养的基础要素,对于促使学生端正课程学习态度,掌握丰富时政文化资源,提升政治素养具有重要引领作用。因此,在面对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时,教师需要结合课程主题,有效发掘时政资源[1]。并将其导入到课堂上,为学生渲染良好的实证学习氛围,使得其在参与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中,扎实掌握更丰富的知识。

以“夯实法治基础”这一节课为例,在教学时,教师需要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政治认同思想意识为导向,整合当下生活当中所包含的多种时政资源。可以将国家所制定的依法治国战略方针,以及一些重要的会议思想导入到课堂上,使得学生能对国家目前在法治建设方面所做出的重要行动举措加以了解。以促使其在今后的成长中形成良好的政治认同意识,自觉遵守法律法规,提升学生的法律素养。此外,教师也可以结合实际,向学生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使得学生能掌握更丰富的法治常识。以便其在今后的成长和学习当中,自觉遵守国家法律,并懂得运用法律保护自己,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二)引入社会案例,培养法治观念

在核心素养引领下,教师需要重点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使得其在今后的生活当中,能端正法治思想认知,健全法治知识体系。以便其能自觉遵守法律,并善于运用法律,这对于维护社会的公正和谐,提高社会的稳定发展水平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今后开展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时,教师需要从法治观念层面着手不断整合教育资源,列举现实生活中的实际案例。从而营造更加直观鲜活的教学情景,使得学生在感知和思考的过程中,从法治角度着手加以分析,以增强学生对法治的认同和理解。

以“凝聚法治共识”这一节课为例,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发掘生活中比较直观的案例。列举政府的作用、权力来源以及所呈现的工作原则,使得学生能在生活案例支持下,进一步加深对法治内涵的理解。并引领学生思考,政府在维护法治公平公正方面所具备的支持作用,树立起正确的法治观念。同时,在引领学生学习法治思想内涵,加强学生法治观念建设的过程中,还需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角度着手,发掘比较真实的案例,让学生能学会从法治的角度着手进行有效分析。从而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法治思维,也能使得其在今后的成长和生活当中,应用自身所形成的法治观念,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

(三)组织主题教育,健全人格素养

核心素养强调教师在组织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时,需要以健全学生的人格为导向,规范开展各项教学活动。使得其能经过课程系统学习和思考,形成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友爱互助的优秀品格,以助力其建立其良好的素质品质。而在明确这一教育目标之后,教师需要转变育人思想,对接下来的教育活动进行优化设计。要真正站在学生角度着手,分析其当前所形成的素质基础,开展多元化、趣味性的实践主题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主题探索和分析的过程中,树立起正确的道德观、思想观[2]。

以“我们的梦想”这一节课为例,在施教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合理构建课程目标。引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了解中国梦的基本内涵以及实现进程。使得学生在学习中树立起坚定的理想和信念,以实现中国梦的伟大目标深入探索实践,提升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使命感。之后,教师需要搜集与中国梦有关的文化资料,引领学生在情景感知的过程中,思考如何实现中国梦。

同时,教师也可以围绕“延续文化血脉”这一主题设置趣味的教育活动。在展开主题教育之前,需要做好准备工作。借助网络媒介搜集比较经典的中华文化故事和美德故事等,不断完善课程资源体系,使得学生在学习中真正感受到中华文化的魅力。并形成良好的文化学习和鉴赏意识,使得其在自主感受与学习中华传统文化与美德文化的过程中,树立起正确的道德观念,建立起优秀的品质素养。

结论

依前所述,在初中阶段的道德与法治课堂领域,教师需要关注核心素养所提出的导向要求,从实际出发分析当前的课程教学现状,确定目前所存在的问题。并在今后的教育实践当中,发挥核心素养的引领作用,优化整合教育资源,渗透时政素材,引入社会案例,组织主题教育,拓展生活实践,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政治观、道德观,综合发展学生的学科品质。

参考文献

[1] 任长安 .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评价实践路径探索 [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22,No.886(46):60-62.

[2] 马宏钧. 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研究[J].品位·经典 ,2022(15):170-172.

[3] 杨康明 . 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研究 [J]. 华夏教师 ,2022,No.245(17):8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