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Teaching and Research

核心素养导向下初中物理主题学习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作者

黄丽龙

福建省平和第一中学 363700

一、核心素养与初中物理教学的深度融合

初中物理作为自然科学的基础学科,其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为主题学习活动的设计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广阔的空间。通过主题学习活动,学生能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物理知识,提升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在物理知识的学习中,科学思维的培养至关重要。初中物理涵盖力学、电学、光学等多个领域,每个领域都有其独特的规律和原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运用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等思维方法,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例如,在学习浮力知识时,学生要分析物体在液体中的受力情况,比较不同物体浮沉的条件,抽象出浮力的本质特征,从而概括出阿基米德原理。这种科学思维的形成,不仅有助于学生掌握物理知识,更能为他们解决实际问题提供有力的思维工具。

探究能力是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物理教学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通过提出问题、设计实验、收集数据、分析结果等环节,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时,学生可以自主设计实验装置,改变入射角的大小,测量反射角的变化,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总结出光的反射定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亲身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还能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实践操作能力是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直观体现。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通过实验操作,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物理知识,掌握实验技能。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增加实验教学的比重,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例如,在学习电路连接时,让学生亲自动手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观察灯泡的亮灭情况,理解电路的特点和工作原理。这种实践操作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能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科学态度与责任感是学生在学习物理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价值观。物理学科的发展离不开科学家的严谨态度和责任感,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也应受到这种精神的熏陶。在物理教学中,可以通过介绍科学家的故事、开展科学实践活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责任感。例如,在学习牛顿第一定律时,介绍牛顿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实验,才得出这一重要定律的过程,让学生明白科学研究的严谨性和艰巨性,从而培养他们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责任感。

二、初中物理主题学习活动的设计要点

(一)主题选择贴近生活实际

初中物理主题学习活动的主题选择应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和问题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以“生活中的声现象”为主题,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各种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点,如汽车的喇叭声、鸟儿的鸣叫声、乐器的演奏声等。通过这样的主题学习活动,学生能够感受到物理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认识到物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从而提高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二)活动目标明确具体

在设计主题学习活动时,应明确活动的目标,目标要具体、可衡量、可达成。活动目标不仅要涵盖物理知识的掌握,还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塑造。在“探究电磁感应现象”的主题学习活动中,目标可以设定为让学生了解电磁感应现象的产生条件,掌握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哪些因素有关,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同时激发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三)活动内容丰富多样

主题学习活动的内容应丰富多样,包括理论学习、实验探究、小组讨论、社会实践等多个环节。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在“光的世界”主题学习活动中,可以安排学生观看关于光的科普视频,进行光的折射和反射实验,组织小组讨论光的传播规律在生活中的应用,还可以让学生开展社会调查,了解光污染的现状和危害。这样的活动内容既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多种能力。

(四)活动评价全面客观

活动评价是主题学习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建立全面客观的评价体系,从知识掌握、能力提升、情感态度等多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评价方式可以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互评相结合的方式,确保评价结果的公正性和准确性。在评价过程中,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还要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勇于尝试和创新。

三、初中物理主题学习活动的实施策略

(一)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在主题学习活动的实施过程中,应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一个宽松、和谐、积极向上的环境中学习。教师可以通过设置问题情境、组织小组竞赛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在学习“摩擦力”时,教师可以设置一个“拔河比赛”的情境,让学生思考如何通过改变摩擦力的大小来赢得比赛,从而引出摩擦力的相关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自主探究是主题学习活动的核心环节,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自主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在探究活动中,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空间,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设计实验、收集数据、分析结果。在学生探究“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提出猜想,然后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选择实验器材,进行实验操作,最后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总结。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适时给予指导和帮助,确保探究活动的顺利进行。

(三)加强小组合作交流

小组合作交流是主题学习活动的重要形式,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学生可以相互学习、相互启发,共同提高。在小组活动中,教师要合理分组,确保每个小组的成员都有不同的优势和特长,能够相互补充。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确小组分工,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在小组讨论“如何设计一个节能的照明系统”时,有的学生可以负责收集资料,有的学生可以负责设计方案,有的学生可以负责进行模拟实验,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共同完成活动任务。

(四)注重知识的拓展延伸

主题学习活动不应局限于课堂和教材,应注重知识的拓展延伸,让学生了解物理学科的前沿知识和应用。教师可以通过组织科普讲座、参观科技馆、开展科技小制作等方式,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太阳能发电厂,了解太阳能的利用原理和技术,让学生感受到物理知识在解决能源问题中的重要作用,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结语

核心素养导向下初中物理主题学习活动的设计与实施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和有效的实施,将核心素养培养融入初中物理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实践能力。在未来的教学中,教师应进一步优化主题学习活动的设计,加强活动的实施和管理,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服务,让初中物理教学在核心素养的培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于建丽 . 初中物理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设计与实施探讨 [J]. 理科爱好者 ,2025,(03):143-145.

[2] 王雄 , 徐新宇 . 初中物理跨学科主题学习的三向关联 [J]. 教学与管理 ,2023,(16):4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