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Teaching and Research

人工智能助力低年级语文朗读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

作者

黄梅君

福建省泉州市晋光小学

一、引言

低年级是学生朗读能力形成的关键时期,良好的朗读能力有助于学生积累语言素材、理解文本内涵、培养语感。然而,传统的低年级语文朗读教学中,存在教师精力有限、个性化指导不足、反馈不及时等问题,影响了学生朗读能力的提升。人工智能技术具有语音识别、实时反馈、个性化推送等功能,能够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为低年级语文朗读能力培养注入新的活力。因此,研究人工智能助力低年级语文朗读能力培养的实践策略,对于创新语文教学模式、提高朗读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二、低年级语文朗读能力培养的现状与问题

(一)教师指导难以兼顾个体差异

在实际教学中,低年级朗读教学存在诸多痛点。以一年级班级为例,40 名学生中,有 10 名学生存在平翘舌不分问题,8 名学生节奏把握混乱,但教师课堂上只能抽查少数学生,难以兼顾全体。课后练习时,学生在家朗读《小蝌蚪找妈妈》,家长无法判断 “蝌”“蚪” 的轻声是否读到位,导致错误发音反复出现。此外,课堂上集体跟读《小公鸡和小鸭子》的模式,让学生逐渐失去兴趣,有学生偷偷在课本上画画,参与度明显下降。

(二)朗读反馈滞后且缺乏针对性

在传统教学中,学生的朗读练习多在课堂上进行,教师对学生朗读的反馈往往集中在整体评价,缺乏对细节的关注。对于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出现的发音、语调、节奏等方面的问题,反馈不够及时和具体,学生难以明确自身的不足之处,也无法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进。课后朗读练习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反馈机制,学生的练习效果得不到保障。

三、人工智能助力低年级语文朗读能力培养的应用价值

AI 技术能为朗读教学带来显著改变。在拼音教学中,当学生朗读“z、c、s” 和 “zh、ch、sh” 时,AI 工具能通过波形对比,立即指出 “山(shān)” 被读成 “三(sān)” 的错误,并播放正确发音的口型动画。练习《静夜思》时,AI 会根据朗读流畅度打分,若学生停顿过多,会提示 “试试像小溪流水一样连贯读”。更有趣的是,在 “朗读闯关” 游戏中,学生给 AI 扮演的 “小熊” 读故事,读得好会解锁动画片段,某班级使用后,课后主动朗读的学生占比从 30% 提升到 75% 。

(一)实现个性化朗读指导

人工智能技术能够根据低年级学生的朗读表现,精准识别学生在发音、语调、节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建议。通过语音识别技术,人工智能可以逐字逐句分析学生的朗读,指出具体的错误之处,如声母、韵母发音不准等,并给出纠正方法。同时,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能力水平,推送适合的朗读素材和练习任务,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针对性的指导。

(二)提供及时有效的反馈

人工智能具有实时反馈功能,学生在进行朗读练习时,能够立即获得关于朗读准确性、流畅度、情感表达等方面的反馈。这种及时的反馈让学生能够快速了解自己的朗读情况,及时调整朗读方式,提高练习的有效性。相比传统教学中滞后的反馈,人工智能的实时反馈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帮助学生在不断纠正错误的过程中提升朗读

能力。

四、人工智能助力低年级语文朗读能力培养的实践策略

选择工具时,可采用 “希沃 AI 助教” 这类适合低年级的平台。教学《四季》一课时,教师先让学生用平板录制朗读音频,AI 自动生成分析报告,显示 “说(shuō)” 字声调错误的有 12 人,“雪(xuě)” 字韵母不准的有 7 人。课堂上,教师重点讲解这些易错点,再让学生用AI 进行针对性练习。课后布置 “给 AI 讲故事” 任务,学生录制《乌鸦喝水》的朗读,AI 会标注出 “喝(hē)” 字的发音时长不足,建议 “再读慢一点,让声音像水滴进瓶子”。教师通过后台查看数据,发现某学生连续 3 天练习同一篇课文,便单独指导其掌握节奏技巧。

(一)合理选择与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工具

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朗读教学需求,选择适合的人工智能技术工具,如语音识别软件、智能朗读 APP、互动教学平台等。这些工具应具备操作简单、界面友好、功能实用等特点,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应用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使用工具进行朗读练习,如指导学生如何录制朗读音频、查看反馈结果等,确保技术工具能够有效辅助朗读学习。同时,要定期对工具的使用效果进行评估,根据教学需要进行调整和优化。

(二)创新人工智能融合的朗读教学模式

构建 “人工智能 + 课堂教学 + 课后练习” 的朗读教学模式。在课堂上,教师利用人工智能工具进行示范朗读、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模仿和互动朗读;通过人工智能的实时反馈功能,及时纠正学生的朗读错误,开展针对性的指导。课后,布置基于人工智能平台的朗读作业,让学生在平台上完成朗读练习,获取反馈并进行自主纠正。教师通过平台查看学生的练习数据,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课堂教学提供参考。这种教学模式将课堂教学与课后练习有机结合,充分发挥人工智能的优势,提升朗读教学的连贯性和实效性。

五、结论

人工智能技术为低年级语文朗读能力培养带来了新的机遇,能够有效解决传统教学中存在的个性化指导不足、反馈滞后、教学形式单一等问题。其应用价值体现在实现个性化指导、提供及时反馈、丰富教学形式、构建科学评价体系及促进家校协同等方面。通过合理选择技术工具、创新教学模式、明确教师角色、优化评价体系及完善家校协同机制等实践策略,结合加强教师培训、优化教学资源、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及建立数据安全机制等保障措施,能够充分发挥人工智能在低年级语文朗读能力培养中的作用。在实际教学中,要注重人工智能与语文教学的深度融合,以学生为中心,不断探索创新,让人工智能真正助力低年级学生朗读能力的提升,为其语文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人工智能在个性化 STEM 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J]. 陈华 . 中国教育信息化 ,2024(02)

[2] 语文教育数字化:内涵辨析与路径探寻[J]. 申宣成 . 语文建设,2023(12)

[3] 人工智能教学中“知识建构、STEM、创客”三位一体教学模型的设计与应用[J]. 丁美荣; 王同聚. 电化教育研究,20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