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Teaching and Research

基于工程设计理念的“热机—汽油机原理”课例探究

作者

童建鹤

宁波大学青藤书院 浙江 宁波 315000

一、引言

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培养学生的工程素养和创新能力成为教育的重要目标。物理学科作为自然科学的基础,与工程技术紧密相连。将工程设计理念融入物理教学,不仅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知识,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本文以“热机——汽油机原理”的教学为例,详细阐述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工程设计理念。

二、教学背景与目标

2.1 教学背景

热机是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重要设备,在现代社会的交通运输、工业生产等领域广泛应用。“热机——汽油机原理”是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它不仅涉及到内能、机械能等物理概念,还与生活实际紧密相关。教师在课堂上主要围绕教材内容进行讲解,学生更多的是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思考与探索的过程。这就导致学生对热机的工作原理理解仅仅停留在表面,无法深入剖析其内在的能量转化机制。当面对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比如汽车发动机出现故障、动力不足等情况时,学生难以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问题,缺乏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能力。

2.2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目标

能量观念:学生形成关于热机能量转化的科学认识,理解汽油机工作过程中,化学能经燃烧转化为内能,再通过做功冲程转化为机械能这一能量转化链条。认识到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在汽油机工作原理中的具体体现,能从能量角度分析每个冲程的作用及能量的变化情况,进而深化对能量转化与利用的一般性认识。

物质结构与功能观念:学生认识到汽油机的物质结构是实现其功能的基础,理解不同结构部件(如活塞、连杆、飞轮、阀门、火花塞等)的特定形状、材质和位置关系,如何共同协作实现汽油的吸入、压缩、燃烧做功以及废气排出等功能。明白特定的物质结构决定了特定的功能,而功能的实现依赖于合理的结构设计。

科学思维目标

模型建构思维:在学习汽油机工作原理过程中,学生能够构建汽油机工作过程的物理模型。将复杂的实际汽油机简化为包含进气、压缩、做功、排气四个冲程的理想化模型,理解每个冲程的关键要素和相互关系,通过模型来分析和解释汽油机的工作机制,培养抽象概括和逻辑推理能力。

分析综合思维:学生通过对汽油机各部分结构和工作过程的学习,学会从整体到局部、再从局部到整体进行分析与综合。既能深入分析每个冲程的工作细节,如活塞运动、阀门开闭状态、能量变化等,又能综合考虑各冲程之间的连贯性和协同性,理解它们如何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工作循环,提高分析复杂物理系统的思维能力。

探究实践目标

实验探究能力:在观察水蒸气推动软木塞实验以及后续对汽油机模型的观察中,学生学会运用科学的观察方法,明确观察目的,关注关键现象和细节,如软木塞弹开瞬间的能量变化、汽油机模型各部件的运动情况等。能够基于观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如为什么要在特定时刻开启或关闭阀门,进而设计简单的探究方案,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来寻找答案,培养实验探究能力和科学实证精神。

工程实践能力:通过像工程师一样设计汽油机,学生经历从提出设计目标、构思设计方案、绘制设计图纸到评估优化方案的完整工程实践过程。在实践中,学会运用所学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根据汽油机的工作要求设计合适的进气、压缩、做功和排气系统,同时考虑材料选择、成本控制等实际因素,提升工程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合作交流能力:在小组合作设计汽油机以及讨论实验结果的过程中,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明确各自的分工和责任,积极倾听他人的意见和建议,分享自己的想法和见解。能够在合作中协调团队成员之间的关系,共同解决遇到的问题,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

学科兴趣与认同:通过对汽油机有趣且贴近生活的实例学习,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浓厚兴趣,使学生认识到物理学科在解释自然现象、解决实际问题和推动科技发展方面的强大力量,从而增强对物理学科的认同感和学习热情,愿意主动探索物理世界的奥秘,为未来深入学习物理知识奠定良好的情感基础。

三、教学效果与反思

3.1 教学效果

通过本次基于工程设计理念的教学,学生对汽油机工作原理的理解更加深入。在课堂上,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设计活动,表现出浓厚的学习兴趣。从学生填写的表格以及提出的问题来看,大部分学生能够准确掌握四个冲程的工作过程和特点,并且能够从工程设计的角度思考汽油机各部分结构的作用。课后作业和测试结果也显示,学生在相关知识的掌握和应用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3.2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工程设计理念的融入使教学过程更具趣味性和挑战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像工程师一样主动思考、设计和解决问题,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

通过模拟工程设计流程,学生的逻辑思维、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得到了有效锻炼。在设计汽油机的过程中,学生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不断优化设计方案,这培养了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教学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从汽车故障引入,让学生感受到物理知识的实用性,增强了学生对物理学科的认同感。

不足之处

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时间有限,部分学生在设计环节可能思考不够深入,未能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适当增加设计环节的时间,或者将设计任务提前布置给学生,让学生有更充分的准备。

改进措施

优化教学设计,合理分配教学时间,确保学生在每个教学环节都能充分参与和思考。可以将一些简单的知识讲解通过课前预习的方式让学生自主完成,课堂上重点进行设计探究和讨论活动。

针对基础较弱的学生,设计分层教学任务,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和支持。例如,制作一些微视频,对重点和难点知识进行详细讲解,供学生课后自主学习;在课堂上,安排小组合作学习,让基础较好的学生帮助基础较弱的学生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结论

将工程设计理念融入 “热机 —— 汽油机原理” 的教学,为物理教学带来了新的活力和机遇。通过创设情境、实验导入、工程设计探究、观察模型和整理反思等环节,学生不仅学到了扎实的物理知识,更培养了工程思维、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今后的物理教学中,应进一步探索和完善基于工程设计理念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物理学习中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对创新人才的需求。同时,教师也应不断提升自己的工程素养和教学能力,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育教学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