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小学语文教学中批注式阅读法培养深度思维实践
田梦琴
湖南省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龙山县桂塘镇九年制学校 416800
在四年级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深度思维能力至关重要。深度思维能够让学生超越文本表面,深入理解文字背后的含义、情感和思想,提升阅读素养和综合学习能力。批注式阅读法作为一种注重学生主动参与和个性化解读的阅读方法,为培养学生深度思维提供了有效途径。它鼓励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将自己的思考、感悟、疑问等以批注的形式记录下来,与文本进行深度对话。
1 巧设批注支架,搭建思维阶梯
四年级儿童在认知发展层面正处于具象经验向抽象逻辑转化的关键窗口期,在实践《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文本批注策略时,常面临思维路径模糊与方法体系缺失的困境。教育实践表明,建构具有梯度特征的认知辅助工具能有效促进学习者批注能力的螺旋式发展,这种教学干预需要结合具体文本类型与课程目标进行动态设计。以《小英雄雨来》为例,针对叙事性较强的文学材料,教师可侧重训练学生捕捉叙事要素的敏感性,在敌寇搜捕地下交通员的关键情节处设置思维锚点,引导学习者在文本空白处标注矛盾冲突的触发机制、人物抗争的具体策略以及事件发展的最终走向。这种分层解析的认知训练,不仅使学习者能够自主勾连文本的叙事脉络,更有助于其通过角色代入体会革命年代少年英雄的精神特质。当教学重心转向自然景观类文本时,认知支架的设计维度则需作出适应性调整。以《观潮》教学实践为例,教师可构建多维观察框架:在空间维度标注潮汐推进的层次差异,例如将 " 水天相接处出现白线 " 与 " 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 " 进行空间坐标标记;在时间维度划分潮涌的阶段性特征,注意提示学习者比较潮头初起时的" 闷雷滚动 " 与潮退后的 " 漫天卷地 " 等听觉视觉差异;在语言艺术维度,可重点圈画" 白线 "" 战马 "" 白色城墙" 等具象化比喻,通过比较喻体特征感受作者对自然伟力的独特审美。这种复合型批注训练能够激活学生的多模态感知,使其在解码文本表层信息的同时,逐步建立对文学创作手法的元认知。
2 多元批注引导,拓展思维广度
四年级语文课堂上,引导学生实践多元批注这一方法,被认为能显著拓宽他们的思维领域,促使学生尝试从多种视角探求文本的内涵。所谓多元批注,其涵盖面相当广泛,既包含学生对文本传达信息的消化吸收,也涉及他们捕捉文中流淌的情感波纹,还会深入审视作者选用的表达技艺,甚至鼓励大胆提出阅读中产生的困惑。具体到文本内容的把握环节,学生们可以在书页的留白处动笔,尝试浓缩某一片段的中心意思,或者提炼整篇材料想要表达的核心意图。一个实际的课堂场景发生在学习《爬山虎的脚》这篇课文时。学生们使用手中的笔,在对应的自然段旁侧写下注释,清晰地标注出每个段落究竟讲述了爬山虎哪方面的独特性质,这样做帮助他们整合理解,初步构建起对全文内容的整体印象。翻开学生的课本,还能见到这样的批注,指出文章紧紧围绕着爬山虎的脚这一主题展开:开头交代了脚生长在何处、是什么样子以及呈现何种色泽;中间部分仔细描述了脚究竟怎样一步一步向上攀爬墙壁;结尾处则点出了脚与所依附墙面之间的依存关系。沿着这条线索梳理下来,文章的骨架脉络清晰浮现,学生对内容的理解自然走向深入。
3 互动批注交流,深化思维深度
在小学四年级的语文课堂上,引入围绕文本的互动批注交流实践,为学生深化思考提供了有力途径。当孩子们将自己的批注拿出来,与同伴、老师进行分享,同时认真听一听别人是怎么想的时候,他们看待课文的角度会悄然改变。原先自己写下的批注可能存在疏漏,或者想法不够周全,听听不同的声音,往往能带来意想不到的补充,促使孩子们回头再想想,把自己的理解打磨得更完整清晰。一个有效的做法是分组活动。教师把班级成员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内部成员交换自己的批注笔记。比如阅读《盘古开天地》这篇课文时,有的孩子可能在旁边写到盘古把天地分开的过程实在奇妙极了,充满了想象;而另一个孩子的批注则聚焦盘古身上那种为了创造世界不惜付出一切的精神品质,无论是开天辟地还是最终倒下,都体现着巨大的奉献。小组之内,孩子们互相传看批注内容,自然而然就聊起来了。这个说:“咦,你注意到盘古变化那段了吗?真神奇!” 那个说:“我觉得他特别勇敢,什么都不怕。” 正是在这种七嘴八舌的交流里,大家对盘古的印象不再单一,神话故事背后的意义也逐渐丰满起来。讨论中,孩子们还会互相提点建议,甚至是抛出问题。可能就有同学指着书上某一处问:“‘为什么说盘古的身体化作了世间的万物?’这里我有点不太明白,他倒下后真的变成山啊河啊了吗?” 围绕这样的疑问,小组伙伴一起琢磨、讨论,你一言我一语,深藏在古老神话里的那份象征和传承的价值便被一点点挖掘出来,理解也就深入了。
综上所述,在四年级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批注式阅读法培养深度思维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教学实践。通过巧设批注支架,为学生搭建思维的阶梯,帮助他们逐步掌握批注技巧,深入理解文本;多元批注引导,拓展学生的思维广度,让学生从多个角度去理解和解读文本;互动批注交流,深化学生的思维深度,让学生在思想的碰撞中不断完善自己的思考。
参考文献
[1] 张秀杰 . 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的实施策略——以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学为例 [J]. 语文建设 , 2025, (10): 56-59.
[2] 郑玲惠 , 杨英 . 数字技术赋能小学语文精准教研策略研究—以四年级上册“神话故事”单元为例 [J]. 林区教学 , 2025, (05): 107-111.
[3] 汤炜娟 .“教—学—评”一体化语文习作教学探究——以统编版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为例 [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25,41(05):68-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