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Teaching and Research

浅谈小学拼音课堂教学现状及改进策略

作者

洪妮超

漳州市芗城实验小学 363000

常言道:“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拼音乃是我们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跬步”,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许多教师致力于研究如何高效地进行小学拼音教学,同时也提出了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但我们不难发现当前小学汉语拼音课堂热闹的表象下仍然存在“教师疲于教无方,学生惧于学难会”、课堂效率低下、教学效果不佳等不容忽视的现状。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教师的教学观念、学生的学习方法以及教学环境都应该做一定的改变。因此,本文将从拼音教学的现状以及如何提高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等方面做一个初步的探讨。

一、目前小学拼音教学现状

(一)教师教学任务重时间短

新授课前教师一般都做了充分准备。遗憾的是,一年级的小朋友对新鲜事物的热情大多只能维持很短的时间。新课开始没多久,许多教师不得不一边上课一边维持课堂秩序,有的教师甚至出现无法掌控课堂秩序的现象,只能中途停止授课,维持课堂秩序,其效果可想而知。

(二)学生的学习效果课堂课后形成巨大的反差

许多学生在课堂上都能够准确发音并且正确书写拼音字母。但是从作业的反馈情况来看,许多小朋友的课后作业并没有与课堂上的表现成正比。而是出现了拼错字母、漏拼等现象。这与小学生记忆能力尚处在发展阶段有很大关系。

(三)学生错误发音因人为因素而固化

由于我国现有的教学资源较为有限,许多中小城市优质的公立学校数量较少。虽然相关部门采取措施严格控制班生数,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一个班级还是容纳了至少四五十名学生。课堂上通常只有一名教师,许多坐在靠边位置的学生,由于听不清楚老师的发音,或者因为老师无法照顾到每一位学生而导致错误的发音未能得到及时的纠正,延误了最佳的修正时机。

二、影响小学拼音课堂教学效率的因素

(一)学生的因素

1. 汉语拼音的抽象性与小学生形象思维的矛盾冲突

不可否认作为一种注音工具,汉语拼音同所有符号语言一样存在着这样的特点:单调、枯燥与抽象。它只是孩子们今后识字 , 阅读文章的一种辅助工具。它没有具体的含义,也没有丰富的色彩画面。记忆这些拼音字母对于一年级的小朋友来说,是一项不小的挑战。认知心理学认为,8 至9 岁的儿童仍然以形象思维为主导,在认知方面,也以整体认知为主。因此大部分小朋友在学习拼音字母时并不能理解拼音字母的意义,只能痛苦地死记硬背。

2. 与英语字母的相似性易造成学习干扰

现如今,越来越多的家长重视孩子英语的学习,英语和拼音不得不说就如同亲姐妹,有许多相似之处。这样的相似却给学生带来了许多困扰。首先是读音方面,例如字母 ɑ 在汉语中的读音为 [A],而在英语中的读音则为 [ei],再比如字母 b 在汉语中的读音为 [p],而在英语中则为[bi:]。许多学生在学习英语后,将英语中相似字母的读音与汉语中的混淆,遇到汉语中的整体认读音节时,便无从下手,不知道如何拼读,甚至是拼读错误。

3. 地方口音对拼音教学的负面影响

许多学龄前儿童或多或少接触过当地的方言,然而这却给孩子学习汉语拼音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比如笔者所在的闽南方言区,普遍存在着平翘舌不分,前后鼻音不分的问题。有些偏远的农村地区,甚至有学生分不清 ηn 和 l、f 和 h 的现象。这无疑为提高拼音教学课堂的效率雪上加霜。

(二)课后学习环境影响拼音习得的巩固

除了老师和学生的因素外,环境也是影响小学拼音课堂教学效率又一重要因素。

1. 离开课堂,学生缺乏正确的指导

很多学生苦恼于离开课堂之后没有老师辅导,遇到不会读的拼音只能干着急。虽然现代科技发达,但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运用这些高科技解决自己的难题还是有些牵强。很多小朋友由于问题得不到及时的解决,学习的自信心受挫,或者由于错误的读音没有得到及时纠正,甚至得到不正确的指导,误读反而被一再 “巩固”,导致偏离汉语拼音的正确轨道。

2. 学生日常交流采用方言,不利于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

就从笔者所在的漳州闽南方言区来看,在日常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大多采用漳州闽南语。而这一阶段的儿童认知具有不自主、意识分散的特点。可以说,儿童更容易在日常的交流中习得语言的发音。我们发现很多一年级新生课堂上存在的发音问题就是从日常的语言环境中所带来的。因此,地方政府在保护方言的同时也应大力推广普通话。

三、提高拼音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1. 转变教学观念

埃里克森认为这一时期的儿童处在第四阶段即这个阶段的孩子所追求的正是在学习、游戏等活动中能够得到家长和教师的支持、鼓励,并经常获得成功的经验和赞许。反之,如果对儿童教育不当,或屡遭失败,批评,冷漠对待,则孩子容易形成自卑感。由此可见,在拼音教学中,我们应尽可能发现孩子闪光点,从而激发孩子学习兴趣。

2. 突破传统教学模式

(1)改变单一的教学模式

例如老师在教授 h 这个声母时,先让同学观察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靠背椅,同学们就会发现声母 h 和靠背椅的外形有几分相似。紧接着老师设计了一个这样的生活情景:我们感到疲惫时坐在靠背椅上休息,随手拿起旁边的水杯喝水,并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将“喝”这个字的读音与声母 h 的发音相融。该教师巧妙地整合了设置情景与观察的教学方法,将实际生活中的画面与拼音字母联系在一起,赋予拼音字母一定的意义,对于一年级以形象思维为主导的学生来说,形成了丰富的画面感,提高了记忆的质量。同时,音形结合也进一步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

(2)改变复习课机械重复的现状

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表明初始阶段人们对于新知的遗忘速度呈直线上升。可见及时巩固新知识尤为必要。笔者认为针对复习课,首先教师应该做好备课的工作,尤其是根据本班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复习计划。其次复习课上尽量采用游戏的教学方法,让孩子们在轻松自由的氛围巩固拼音知识。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采用希沃白板中的趣味游戏环节,以此增强孩子的学习兴趣。

3. 优化教学环境

除了教师和学生等个体因素,创设浓厚的学习氛围也是学生提高学习效率的方法之一。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学生的行为常常受所处的环境影响,由于身心的发展特点,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很难做到“出淤泥而不染”。所以,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努力让每一位学生热爱学习,体会学习的快乐,营造积极向上的班风班貌。

提高拼音教学课堂的有效性一直是教师追求的目标,从最初单纯的拼音字母教学到现在融入游戏、情境等各种教法,我们可以看到一代又一代的教师所付出的不懈努力。拼音教学的改革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怎样在老师的教法与学生的接受能力之间找到最佳的平衡点,从而提高拼音教学的有效性,正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应着力研讨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