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Teaching and Research

核心素养背景下的中职数学教学实践与探究

作者

张露梅 杜坤刚 曾子桔

宜宾市职业技术学校

胡慧

一、教学理念的重构:从 “知识本位” 到 “素养融合”

核心素养背景下的中职数学教学,首要任务是实现教学理念的根本性转变,从传统的 “知识本位” 转向 “素养融合”。这一转变并非否定数学知识的基础性,而是强调知识作为素养培育的载体,需与职业能力、终身学习能力的发展相融合。中职数学教学理念的重构,需立足“以生为本” 与 “职业导向” 的双重维度:一方面,关注学生数学基础的差异性,通过分层教学、个性化指导等方式,帮助学生建立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另一方面,强化数学与专业课程的关联性,明确不同专业对数学知识的需求重点,如机械专业侧重几何度量与函数应用,财经专业突出统计分析与概率计算,使数学教学服务于专业能力的提升。在 “素养融合” 理念下,教学目标的设定需超越 “掌握公式定理”,聚焦 “能用数学思维分析专业问题”“能用数学方法解决岗位任务”,引导学生认识数学在职业发展中的工具价值,从 “被动接受” 转向 “主动探究”,形成 “数学为用” 的学习导向。

二、教学内容的优化:从 “学科体系” 到 “应用模块”

核心素养的培育要求中职数学教学内容突破传统的学科体系框架,向 “应用模块” 转型,实现知识的选择性与实用性统一。教学内容的优化需基于 “必需、够用” 的原则,结合中职学生的认知特点与专业需求,构建模块化、层级化的内容体系。首先,整合基础模块,保留数学学科的核心知识,如集合、函数、几何、概率统计等,但弱化理论推导的复杂性,强化概念的直观理解与基本运算的熟练掌握,为素养培育奠定基础。其次,开发专业衔接模块,针对不同专业的岗位需求,设计与专业课程相关的数学应用内容,如机械专业的 “三角函数与零件加工” 模块、电工专业的 “复数与电路分析” 模块、会计专业的 “统计图表与数据分析” 模块,使数学知识与专业技能形成联动。同时,增设生活应用模块,融入与日常生活相关的数学内容,如消费决策、数据解读、逻辑推理等,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内容优化还需注重知识的情境化呈现,将抽象的数学概念转化为与职业场景、生活实际相关的问题,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知识、运用知识,实现从 “知道” 到 “会用” 的转化。

三、教学方法的创新:从 “讲授灌输” 到 “情境实践”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中职数学教学方法,需突破 “教师讲授、学生模仿” 的传统模式,走向 “情境实践”,通过真实或模拟的场景创设,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素养。教学方法的创新需突出 “做中学” 与 “用中学” 的特点:一方面,构建 “问题情境 — 探究活动 — 总结反思” 的教学流程,以专业场景或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为起点,如 “如何计算零件加工的误差范围”“如何优化产品的成本预算”,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思考、小组合作等方式,运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设计方案、得出结论;另一方面,引入项目式教学、任务驱动式教学等方法,将教学内容转化为具体的项目任务,如 “制作产品销售的统计报告”“设计简易机械零件的尺寸方案”,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综合运用数学知识与专业技能,培养数学建模、逻辑推理、数据分析等核心素养。此外,信息技术的融合为教学方法创新提供了支撑,通过虚拟仿真、数学软件(如几何画板、Excel)等工具,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可视化、动态化,帮助学生理解复杂概念,提升学习效率,同时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适应数字化岗位的需求。

四、评价体系的改革:从 “纸笔测试” 到 “多元素养”

核心素养背景下的中职数学教学评价,需打破 “纸笔测试定优劣”的单一模式,构建 “多元素养” 评价体系,实现评价的诊断、激励与导向功能。评价体系的改革需体现 “过程性” 与 “综合性” 特征:在评价内容上,既关注数学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更重视核心素养的发展水平,如能否用数学语言描述专业问题、能否用数学方法分析岗位数据、能否通过逻辑推理优化工作流程等,将 “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 等素养要素细化为可观测的评价指标。在评价方式上,推行“形成性评价 + 终结性评价” 相结合,形成性评价通过课堂表现、项目成果、作业反馈等方式,记录学生的学习过程与进步轨迹;终结性评价则采用 “纸笔测试 + 实践考核” 的形式,纸笔测试侧重基础知识点的应用,实践考核通过专业相关的数学任务(如绘制零件尺寸图、计算生产合格率)评估综合应用能力。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也是改革的重要方向,引入学生自评、同伴互评、专业教师评价等维度,从不同视角全面反映学生的素养发展,使评价结果更具客观性与指导性,同时引导学生形成自我反思、自我提升的学习习惯。

总结​

核心素养背景下的中职数学教学实践,是一项系统性的改革工程,需要教学理念、内容、方法、评价及教师素养的协同推进。教学理念从 “知识本位” 到 “素养融合” 的重构,明确了教学的方向与价值定位;教学内容从 “学科体系” 到 “应用模块” 的优化,增强了知识的实用性与针对性;教学方法从 “讲授灌输” 到 “情境实践” 的创新,激活了学生的主动探究意识;评价体系从 “纸笔测试” 到 “多元素养” 的改革,实现了对学生发展的全面观照;教师素养从 “知识传授者” 到 “素养引导者” 的提升,为改革提供了核心支撑。这几个维度相互关联、互为补充,共同构建了以素养培育为核心的中职数学教学体系。在实践中,需避免形式化的 “素养标签”,真正立足中职教育特色,将数学核心素养的培育融入专业人才培养全过程,使数学教学既夯实学生的知识基础,又提升其职业适应能力与终身学习能力,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奠定坚实的数学基础。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程标准(2020 年版)[S].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

[2] 石永生。核心素养导向的中职数学教学改革路径 [J]. 职业技术教育,2021(14):45-48.